•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14.99 5.8折 26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俊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俊杰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05603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 丛书 古典教育与通识教育丛书
【内容简介】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霸权等因素,引发了本土文化式微、大学教育主体性失落等问题。黄俊杰先生认为,提升大学生本土文化素养、重建大学教育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深化大学通识教育。本书由此探讨了深化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策略与方法,剖析子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非制度性危机,并论及了大学通识教育与社区大学建设、大学校长遴选的关系,等等。
【作者简介】
  黄俊杰,台湾省高雄县人,1946年生。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博士。曾任台大历史研究所合聘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现任台大历史学系教授、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著有《孟学思想史论》、《孟子》(1993)、《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999)、MencianHermeneutics:AHistoryofInterpretationsinChina(2001)等书,编有《孟子思想的历史发展》(1995)、《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一):通论篇》(2001)、NormsandtheStateinChina(1992)、CulturalChangeinPostwarTaiwan(1993)、ImperialRulershipandCulturalChangeinTraditionalChina(1994)、TimeandSpaceinChineseCulture(1995)等书。
【目录】
第一章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理念与大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二、全球化时代大学面对的新问题(一):霸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争衡
三、大学因应文化霸权挑战的对策
四、全球化时代大学面对的新问题(二):教育主体性的失落
五、大学重建教育主体性的策略
六、结论
第二章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挑战
一、引言
二、全球化的发展形式、本质及其台湾脉络
三、全球化时代对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挑战
四、大学通识教育的新策略
五、结论
第三章从全球化与本土化激荡的脉络论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公民教育
一、引言
二、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中公民教育的问题及其本质
三、公民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四、迈向公民教育的新境界:植根本土,放眼全球
五、结论
第四章迈向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境界:从普及到深化
一、引言
二、大学通识教育的现况及“深化”的意义
三、大学通识教育“深化”的必要性
四、深化大学通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五、结论
第五章大学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化:理念、策略与方法
一、引言
二、深化的理念
三、深化的策略
四、深化的方法
五、结论
第六章大学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提升:通识教育的新思考
一、引言
二、医疗事业以人文关怀为中心
三、医疗事业中人文精神的开展
四、人文精神在医护院校通识教育中的落实
五、结论
第七章当前大学通识教育的非制度性危机及其因应对策
一、引言
二、危机(一):“反知识主义”心态
三、危机(二):“功利主义”心态
四、因应对策:回归教育基本面
五、结论
第八章社区大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理念与策略
一、引言
二、当前社区大学运动的成就、瓶颈及其突破
三、社区大学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四、对社区大学中通识教育的反驳意见及其批判
五、社区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六、结论
第九章从台湾经验论大学校长遴选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引言
二、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法源及其实际程序
三、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正面贡献
四、大学校长遴选的制度性及非制度性问题
五、因应问题的可能方向
六、结论
附录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之概况
二、考察心得
三、具体建议
附录二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一、前言
二、日本通识教育实施概况
三、教养部存废之相关问题
四、整体考察印象
五、各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概况
六、各大学简况
七、对台湾推动大学通识教育之建议
八、结语
附录三儒家传统中“教育”的含义及其现代启示
一、引言
二、儒家传统中“教育”的含义
三、现代教育的弊病及其形成的原因
四、结论:儒家教育观的现代启示
附录四傅斯年论教育改革:原则、策略及其启示
一、引言
二、傅斯年论教育改革
三、傅斯年教育观蕴涵的启示
四、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