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忠的系列故事
¥
3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李彗生 编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312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彗生 编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145358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1页
-
字数
12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青少年德育教育课外系列读本
- 【内容简介】
-
“忠”,作为儒家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伦理道德的首要内容,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地位历久弥坚。“忠”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它带有普遍性,适应于一切人。在儒学中,“忠”引起历代儒家学者的重视。
孔子把“忠”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并以“忠信”教育弟子,提出“主忠信”的思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认为,君臣之间,臣对君的忠实程度,是以君对臣的信任和知遇如何为转移的。当别人无礼地对待自己时,自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不忠于人的行为。荀子往往将“忠信”并提,而讲信处要远多于忠。荀子从他的主张出发,将“忠信”作为称霸天下的前提条件和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手段。董仲舒继承儒家的传统思想,认为“忠”是不贪功,不惜命,不显谏。魏征承袭了儒家五常思想,突出强调了君礼臣忠的主张。“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孔子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
历代圣贤大儒对“忠”之论述车载斗量,在此不一一罗列。总之,儒学学派思想中“忠”的主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角度讲,为人谋事要忠于人,忠于朋友,“君信臣忠”等主张,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人格的主要内容;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中起着进步作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忠的系列故事》个个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忠”这一道德范畴,自成一家,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诸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岳飞出生在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拜著名武林高手周侗为师,学习射箭,又喜读兵书,成为智勇双全的将才。从1122年投军,就与大举南侵的金兵作战,屡建奇功。由于岳飞战场上的胜利和力主收复中原,威胁到宰相秦桧与金的议和计划,宋将张俊等嫉妒岳飞每战必胜,谏议大夫万俟卨为报私仇,诬告岳飞谋反。在1142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但人民永远怀念这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抵御外侮。“陈化成血染吴淞”,陈化成是福建同安县人,出身行伍世家,曾任金门总督、福建水师提督。鸦片战争爆发,他被调任江南提督,负责江浙防务,当时陈化成已年过六十。1846年,在定海的保卫战中,六十六岁的老将陈化成壮烈牺牲,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的尊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陈化成忠于祖国,为民族大义而死,可谓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英雄…
- 【目录】
-
表里如一的子产
张昭死谏孙叔感悟
弦高机智救国
挡驾抗旨的周亚夫
爱国诗人屈原
申包胥为楚求救兵
卞和三献璞玉
图穷匕见话荆轲
周公忠贞感成王
郭予仪白手退敌兵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一代良臣魏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颜杲卿宁死不屈
于谦忠勇守京城
祖逖北伐收国土
陈化成血染口天淞
舆榇西征的左宗棠
竭诚尽忠的“飞将军”
关天培虎门殉国
椿则徐虎门销烟
负王投海的陆秀夫
精忠报国的岳飞
抗倭名将戚继光
秦良玉万里赴沙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