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 中医体质学200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体质学2008

有划痕字迹

65 八五品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琦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62

上书时间2024-05-23

Sam大叔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琦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13533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6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医体质学2008》从概论、中医体质学理论渊源及其形成、中医关于体质形成与影响因素的认识。中医体质分类法,体质生理、体质病理、体质辨识、辨体与治疗、体质养生与预防、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与实践。其中也融入了近几年《中医体质学2008》作者团队——中医体质学课题组承担并完成的国家“十五”“211工程”和“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课题、垦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等所取得的新发现、新成果,色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个体差异的发现,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及其评分标准的建立等。这些发现与成果的相关研究内容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这些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医体质学2008》内容新颖权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对深化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开拓临床中医辨体论治领域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医体质学2008》适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医护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一、体质及其相关概念
(一)中医体质概念
(二)素质、气质与性格
(三)形态、体格与体型
二、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内涵
三、中医体质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范畴
(一)中医体质学的学科性质
(二)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范畴
四、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第二节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医体质学的地位
二、中医体质学的作用
(一)创新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体系
(三)丰富中医预防医学理论
(四)促进与多学科的交融
(五)实现与其他医学的对话
第三节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体质学的哲学基础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精气学说
二、中医体质学的生理学基础
(一)脏腑经络学说
(二)精气血津液理论
第四节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一、生命过程论
二、形神构成论
三、环境制约论
四、禀赋遗传论
第五节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
(一)体质可分论——体质可以客观分类
(二)体病相关论——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
(三)体质可调论——通过干预可以调整体质偏颇
二、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中医体质学基础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中医体质学临床应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小结

第二章中医体质学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第一节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医体质理论的初步形成
一、《内经》对体质的认识
(一)先天因素对体质形成的影响
(二)后天因素对体质形成的作用
二、《内经》体质分型理论
(一)根据阴阳学说划分体质类型
(二)根据五行学说划分体质类型
(三)根据人体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划分体质类型
(四)根据人的心理特征划分体质类型
三、《内经》对体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一)体质与发病
(二)体质与疾病的传变和转归
(三)辨体质论治诊疗思想的提出
四、《內经》对体质与治未病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东汉时期——中医体质理论临床应用的开端
一、《伤寒杂病论》对体质类型的表述
二、《伤寒杂病论》对体质与发病的认识
(一)体质决定发病与否
(二)体质决定发病的性质
(三)体质决定发病的部位
三、《伤寒杂病论》对体质与疾病转归的认识
(一)体质决定疾病传变与否
(二)体质决定疾病传变的趋向和性质
(三)体质决定疾病的预后
四、《伤寒杂病论》对体质与治疗的认识
(一)体质决定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二)不同体质的用药禁忌
第三节三国至两宋时期——中医体质理论的
进一步积累
一、王叔和对不同体质脉象的认识
二、对体质与病因、证候相关性的认识
(一)巢元方对于特禀质的认识
(二)庞安时对于体质与证候关系的认识
三、对特殊人群(小儿、妇人、老人)体质的认识
(一)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二)昝殷对妇人体质的认识
(三)对老人体质的认识
四、孙思邈对体质与养生关系的认识
(一)养性与体质
(二)饮食与体质
五、王焘对体质与方药用量关系的认识
第四节金元时期——中医体质理论的不断丰富
一、刘完素的体质理论。
(一)以人的体质为本的思想
(二)老年体质“气衰”及“阴虚阳实”论
二、张从正的体质理论
(一)祛邪即扶正
(二)养生当论食补
三、李果的体质理论
(一)饮食失调对体质的影响
(二)对气虚体质的形成及调治方法的认识
四、朱震亨的体质理论
(一)对阴虚体质形成因素的认识
(二)对阴虚体质调治方法的认识
第五节明清时期——中医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张介宾在体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论述
(一)体质差异的藏象阴阳分类法
(二)对体质形成的认识
(三)“中年振基”理论
(四)对小儿体质特点的新见解
二、叶桂对中医体质理论临床应用的贡献
(一)首次提出“体质”一词
(二)提出贴近临床的阴阳属性体质分类法
(三)对老年体质的认识
……
第三章中医关于体质形成与影响因素的认识
第四章中医体质分类
第五章体质生理
第六章体质病理
第七章体质辨识
第八章辨体育治疗
第九章体质养生与预防
第十章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