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
  •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
  •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

35 2.2折 158 九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编写组 编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50-4

上书时间2024-06-19

翰林旧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编写组 编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6694667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2页
【内容简介】
  在野外开展观测实验和理论验证一直是地球和地震科学的重要实践方式。中国的首代地震预报实验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疆实验场”。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京津唐张地震预报实验场还曾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地震科学实验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邢台地震。周恩来总理所倡导的组织多个学科、面向地震现场、“抓住地震不放”的攻略,至今对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组织仍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意义。
  2000年,国务院提出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重要任务,地震科技发展的目的和重点日益明确。随着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技术系统和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建设,地震基础观测监测能力和数字化程度快速提升,逐渐具备建设以地震为目标的野外实验场的条件。2004年,中国地震局筹划建设实验场,组织编写了《地震观测预报实验场建设(EPF)》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还陆续形成了《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项目建议书》(2005年)、《国家地震安全工程项目建议书》(2007年)、《地震预报实验场项目建议书》(2009年)、《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建设项目建议书》(2010年)、《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项目建议书》(2012年)等方案。经过长期积累,2017年中国地震局组织地震系统内外20家单位60余位专家,借鉴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的成功经验,编写了《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科学设计》,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作为国家中心办公室,正式运维实验场。
【目录】
第一部分 总体目标
(一)建设需求
1.必要性
2.紧迫性
(二)场地选择
(三)建设特色

第二部分 实验场区基本情况
(一)区域构造背景
(二)地质演化历史
(三)主要地震构造
1.块体边界断裂
2.块体内部断裂
(四)地震活动特征

第三部分 主要科学问题
(一)前沿科学方向
(二)近期聚焦的科学问题
(三)主要技术途径
1.突出科学观测
2.重视超算模拟

第四部分 重要研究内容
(一)透明地壳
1.地质构造演化模型
2.地块模型
3.统一断层模型
4.统一介质模型
5.大地测量模型
6.区域变形模型
7.断层变形模型
8.应力模型
(二)解剖地震
1.地球介质结构的同震、震后、震前的变化
2.地下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
3.地震断层的多尺度物理与摩擦本构关系
4.地震破裂模型
5.人类活动诱发地震问题
6.作为概率预测输入的统计地震学参数
7.地震动力学概率预测模型
8.地震断层破裂过程预测模型
(三)韧性城乡
1.强地面运动预测模型
2.复杂场地地震动作用模型
3.工程地震破坏
4.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灾害风险
5.城市地震灾害及工程韧性
(四)智慧服务
1.地震数据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2.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宣传教育
……

第五部分 实验场基础观测能力建设
第六部分 预期成果与效益

缩略词(按英文首字母排序)

附录1 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附求2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设计方案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