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创作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创作论

其中一有页笔记

20 4.4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绍振 著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01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绍振 著
  •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4
  • ISBN 978780640965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6页
  • 字数 6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20多年前,作者以《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为文学界的思想和艺术解放鸣锣开道,在激烈的论战中,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三崛起”之一。1986年《文学创作论》首版,20多年来一版再版,创造了当代文学理论著作的漫长的销售生命期。《文学创作论》不是一般的文学理论著作,而是一部创作论,作者在多所大学讲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受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极富实践性是《文学创作论》的最大特点。《文学创作论》力戒空泛、抽象的概念演绎,始终着重于对形象与生活、作家情感的矛盾作系统的具体分析,从审美形象的感觉、语言、逻辑和一般理性思维的矛盾和错位,全面揭示出形象构成的深层奥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方法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文学创作论》的特点还在于微观分析,书中对上百位作家和古今中外100多部经典文本的分析,充满原创性,以其艺术洞察的鞭辟入里.显示出作者的才智的魅力。其理论体系来自于经典文本的直接分析和直接归纳,这是其他类似著作和赏析文章里难以觅见的。正是艺术分析的独到和深邃,使得《文学创作论》保持了长期的学术生命。20世纪末21世纪初,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对高考语文发出了猛烈“炮轰”,再次赢得社会的广泛瞩目。作者也由此成为教育部语文试验教材的主编。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思想精华,大都来自《文学创作论》。今天,作者毫无疑义地成为“闽派语文”的一面旗帜。《文学创作论》原以单独的理论著作面世,再版后成为“闽派文论丛书”的扛鼎之作。作为21世纪高校文科独创的教材,它理所当然地也成为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提高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助手。
【作者简介】
孙绍振,著名学者、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学术著作《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怎样写小说》《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幽默逻辑探秘》《幽默学全书》等十余部。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美女危险论》《孙绍振幽默文集》(三卷本)等。九十年代中期以学者之深厚积累投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参与论战,活跃于包括《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表过《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高考语文试卷批判》等文章,被广为引用。文章结集以《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为题出版。现担任教育部实验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成为“闽派语文”的领军人物。其学术思想从对传统的“真善美的统一”理论的质疑出发。提出真善美的三维错位学说。既有宏观理论体系,又擅长于微观的深刻分析.尤长于艺术分析方法的操作。其艺术感觉还原。情感逻辑还原和价值取向还原的“三层次还原方法”,对今天大学乃至中学语文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欣赏,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目录】
第一章假定论
第一节逼真的幻觉
第二节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
第三节真与假的相互制约
第四节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第二章形象论
第一节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家的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
(一)在生活和情趣的契合点上化合
(二)感情和物象在性质和程度上的平衡和不平衡
第二节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率五官可感细节
(一)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
(二)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
(三)构成形象的任务首先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细节共同体要互相呼应互相制约
(五)主要特征同化非主要特征
第三节以主要情趣汇合主要特征
(一)主要情趣选择主要特征,“同化”次要特征
(二)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感情的独特性
(三)情趣特征的强化、变异和注入
(四)捕捉细节对情趣的独特刺激点
第四节直接诉诸心灵的逻辑变异可感的形象
(一)非五官可感形象的逻辑变异
(二)人物情趣和作家情趣的统一和错位
(三)全部效果的统一和集中

第三章智能论
第一节作家智能的特殊性
(一)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
第二节作家的心理素质
(一)主体机体及其反应形象刺激的能力
(二)对人生奥秘的特殊洞察
(三)强烈而奇异的感情活动
(四)艺术家心理素质的后天熏陶
第三节作家的观察力
(一)通过感官信息超越感官信息
(二)通过外在信息透视内在信息
(三)从寻求人物的心理区别开始
(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互相交织
(五)观察的客观性和主观色彩的统
(六)观察生活和观察自我
(七)在相异中发现相同和在相同中发现相异
(八)异常中的正常
(九)扩大对比色调和丰富过渡层次
(十)观察的粗细和情趣的粗细
(十一)相互反差和自身反差
(十二)在生活和感情的变化过程中观察
第四节作家的感受力
(一)被个性所净化的一系列独特感觉、知觉和感情
(二)“目既往还,心亦吐纳”——心理学上的“同化”作用
(三)寻找生活特征与寻找自我感情特征的统
(四)独特感受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概括
(五)审美和审智的深度交融
(六)增强心灵对生活的吸收力
(七)净化心灵,提高心灵对感情的辨析力
(八)获得阐明内在感受的能力
第五节作家的想象力
(一)表象在感情的诱导下变幻
(二)从同一向殊异飞跃
(三)相似、相近和相反的联想轨道
(四)科学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
(五)特殊性的想象和普遍性的想象
(六)自发想象的单一性与自觉想象的多元化
(七)把自我和非我结合起来
……

第四章形式论
第五章诗歌审美规范论
第六章散文审美规范论
第七章小说审美规范论
第八章风格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