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

库存正版书 实拍图 未翻阅 无划线

115.8 九品

仅1件

重庆九龙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仁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2-15

上书时间2020-05-16

鼠年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仁善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2
  • 版次 1
  • ISBN 978780190458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3页
  • 字数 344千字
【内容简介】
  司法公正与否,司法腐败程度高低,直接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社会控制能力的强弱,反映出公众对国家权力认同程度的高低,从而影响社会变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腐败与政治腐败如影相随,司法腐败源于政治腐败,加剧政治腐败;司法腐败引起民众法律信仰危机,民心丧失殆尽,导致社会失控。殷鉴不远,可以为师。民国司法腐败的诸般现象及生成土壤,在现实社会尚未根除,甚至有重新滋长势头。反思民国司法腐败的历史教训,可为当今社会防治司法腐败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张仁善,男,1964年生,江苏东台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法律史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法制史、法律社会史、司法传统与司法现代化、法律与社会、当代中国有组织犯罪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有:《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司法改革进程及司法机构设置 

  一 司法改革进程 

  二 中央司法机构 

  三 司法行政机构 

  四 地方司法机构 

  五 军法机构 

  六 监狱制度 

第二章 司法运行机制 

  一 审判机制 

  二 审判程序 

  三 检察制度 

  四 检察职权 

  五 县级司法弊端 

第三章 司法权的非中立性 

  一 司法独立的构想 

  二 备受削弱的司法院 

  三 “司法党化”论调甚嚣尘上 

  四 行政权干预司法权 

  五 民意机构及军政主管越权定案 

  六 司法经费捉襟见肘 

第四章 司法程序的非正当性 

  一 普遍的拖延讼累 

  二 案多人少,案外有“案”,办案低效 

  三 司法程序失范 

  四 多头司法程序 

第五章 司法实体的非正义性 

  一 “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二 任意颠倒是非 

  三 量贿定罪盛行 

  四 冤狱无赔偿 

第六章 执行不力与监所陋规 

  一 判决执行难 

  二 监所改良缓慢 

  三 监所陋规繁多 

  四 违规惩治不力,犯人“感而不化” 

第七章 司法官的社会地位 

  一 选拔与任用 

  二 升迁艰难与调动随意 

  三 生活待遇菲薄 

  四 个体素质下降,职业道德欠缺 

  五 难能可贵的清廉法官 

第八章 司法界的社会关系 

  一 关系网错综复杂 

  二 审、检关系 

  三 主官与属员 

  四 法官与律师 

  五 法官与民众 

  六 法官与恶势力 

  七 司法与媒体 

第九章 防腐机制功能的弱化 

  一 法律监督不到位 

  二 行政处分避重就轻 

  三 监察效能受抑 

  四 惩戒姗姗来迟 

  五 法律法规失效 

第十章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 

  一 政治经济失调,司法失去轴心 

  二 沉疴新症并存,司法改革受阻 

  三 行政体系瓦解,司法机器瘫痪 

  四 民心丧失殆尽,司法信誉危机 

  五 司法腐败加剧,社会失去控制 

  六 历史启迪与现实反思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