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16开精装 全1册)
敦煌石窟位于中国甘肃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而建张掖、敦煌两君5,并于敦煌设置玉门关以后,敦煌地区便成为古代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西方早就有人称它是中国丝绸出口的名城、“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丝绸之路”这个美称,代表了古代西方世界对以生产蚕丝而著名的古老国度的憧憬。
¥
1274
9.9折
¥
1280
全新
仅1件
作者常沙娜 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4294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5页
字数565千字
定价1280元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敦煌石窟位于中国甘肃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而建张掖、敦煌两君5,并于敦煌设置玉门关以后,敦煌地区便成为古代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西方早就有人称它是中国丝绸出口的名城、“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丝绸之路”这个美称,代表了古代西方世界对以生产蚕丝而著名的古老国度的憧憬。中国特产的质地轻柔、色彩缤纷、闪闪发光的蚕丝织物在古代被视为人间珍宝。埃及女皇葛洛娥宝黛(Cleopothe)穿上了用中国轻纱制成的透体服装以后,西方世界朝野为之大哗,无不羡慕中国丝绸之华丽、美观。自此丝绸的应用风靡一时,成为皇宫贵族豪华生活的象征。,轻盈华美的中国丝绸,还以其富有民族风格的纹样图案吸引着西方人士。中国古代丝绸的图案,在敦煌石窟中的佛像、飞天和供养人的衣饰上都有所反映。就是在佛座、宝盖、藻井、庙堂内的幡灯、边饰以及善男信女发愿捐献给佛堂做供养品的织物上,也都保存着完好的图案。这些纹样图案,是研究中国服饰图案和染织工艺历史的宝贵资料。,敦煌石窟中,佛教图像的服饰、衣冠、缨络佩戴等,各因其塑造或绘制的时代以及所塑出的善男信女的身份而异。有一部造像度量经,上面除规定塑造佛像的比例尺寸,还规定丁佛像的衣着形式和色彩。所以敦煌石窟各时代佛像衣着的彩绘和用色都不一样,在艺术造诣方面的发展也不相同。特别是佛与人所穿着的衣服装饰图案,更是随着他们的时代风格、民俗习惯和流行风尚而创作和发展。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各时代佛像及供养人服饰图案的具体内容。,织物演变的历史,尤其是作为“丝绸之路”上流行的染织图案演变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生产工艺技术的智慧和创造。这些织物充分发挥了优良的原料——蚕丝的作用。蚕丝细长柔软、匀净光滑,富有弹性,是织成薄纱细绸的理想纤维。《易经》上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注云:黄帝以上,衣鸟兽之皮,其后人多兽少,事或穷乏,故以丝麻布帛而制衣裳,使民得所宜也。)《蚕经》上也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元妃”的字句。《通鉴》上又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元妃,始教民育蚕,始治茧以供衣服。黄帝造机杼以辅之。”这些文献记载的古代传说,说明中国是早利用蚕丝编织做衣服的国家。自发明养蚕织丝,至今已四千六七百年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