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沁水县卷(8开精装 全1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沁水县卷(8开精装 全1册)

本书收录晋城市沁水县古今碑刻522通,每篇内容一般包括石刻名称、简介、石刻录文。元代以上的石刻每通配黑白照片或拓片若干张,明清以后石刻遴选重要者配拓片和照片。凡涉及人物的石刻,在“简介”中介绍人物的生卒年、籍贯、主要官职、生平事迹、著述等。

269.8 5.4折 5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泽民 编;车国梁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yi

上书时间2024-05-22

润言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收录晋城市沁水县古今碑刻400余通,分简介、碑文、拓片图片三大部分,末附索引,极具资料价值。
   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栽体。石刻,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所谓“碑”,汉以前就有了,但那时的碑不是为了刻字,而是立于宗庙、学校,用以观日影,记时刻、测方向的。古代礼仪规定,主人迎宾进宗庙之门要当碑而揖。祭祀时亦常常把祭祀用的牛羊等牺牲先拴于碑上。碑在古代还有另一种用途,就是立于墓前用于下葬,称为“窆石”。下棺时用以固定辘轳,所以早期的墓碑中上部有穿,称之为“碑穿”,用以系绳下棺;宗庙之碑则为系牺牲的牛羊所用。因此,最初碑的用途并非为了刻字,而是实用。
   现代意义上的“碑”,兴起于西汉而盛于东汉。原来在西汉以前,即商周时期,歌功颂德的文字铸刻在钟鼎彝器上,西汉开始以石代金,用碑记载功德和事件了。这即是金石铭文的由来。
   从西汉“碑”开始镌刻文字以来,历朝历代的碑刻大体相似,均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但各类碑之间又呈现繁多的样式。碑头有圭首、圆首、平首、梯首、冠形首、螭首等。碑身以长方形为多,另有倒瓶形,六棱、八棱形,正方柱形,扁方形等。碑座有龟趺形,形状庄重,采用得最多。古人以龟为长久,常常以龟(实际称蟊颅)背碑。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泽民 编;车国梁
  •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5702194
  • 定价 50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34页
  • 字数 605千字
【内容简介】
  收录晋城市沁水县古今碑刻400余通,分简介、碑文、拓片图片三大部分,末附索引,极具资料价值。
   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栽体。石刻,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所谓“碑”,汉以前就有了,但那时的碑不是为了刻字,而是立于宗庙、学校,用以观日影,记时刻、测方向的。古代礼仪规定,主人迎宾进宗庙之门要当碑而揖。祭祀时亦常常把祭祀用的牛羊等牺牲先拴于碑上。碑在古代还有另一种用途,就是立于墓前用于下葬,称为“窆石”。下棺时用以固定辘轳,所以早期的墓碑中上部有穿,称之为“碑穿”,用以系绳下棺;宗庙之碑则为系牺牲的牛羊所用。因此,最初碑的用途并非为了刻字,而是实用。
   现代意义上的“碑”,兴起于西汉而盛于东汉。原来在西汉以前,即商周时期,歌功颂德的文字铸刻在钟鼎彝器上,西汉开始以石代金,用碑记载功德和事件了。这即是金石铭文的由来。
   从西汉“碑”开始镌刻文字以来,历朝历代的碑刻大体相似,均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但各类碑之间又呈现繁多的样式。碑头有圭首、圆首、平首、梯首、冠形首、螭首等。碑身以长方形为多,另有倒瓶形,六棱、八棱形,正方柱形,扁方形等。碑座有龟趺形,形状庄重,采用得最多。古人以龟为长久,常常以龟(实际称蟊颅)背碑。
【目录】
凡例

总序

序一

序二

概述

上编 现存石刻

 北魏·北齐

 唐·宋·金·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纪年不详

下编 佚失石刻

附录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