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营造文库 16开平装 全三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营造文库 16开平装 全三册)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缜密的论证与论述,探索了建筑所蕴含的力学结构和空间构成之工程技术。《蓟县独乐寺》对独乐寺山门、观音阁两建筑进行建筑学理论分析,遂追索出若干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应县木塔》着手探讨古代建筑设计规律。

289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明达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143327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4-05-14

润言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1.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史的重要著作。199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本书将原刊行的“战国—北宋”与未完全完稿的“南宋—清代”两部分合编为一册,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缜密的论证与论述,探索了建筑所蕴含的力学结构和空间构成之工程技术,进一步接近中国古代建筑学的本质。

目录
整理说明及凡例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封建社会接受的遗产
第二节 木结构建筑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
第三节 民间木结构技术概况
第四节 彝族建筑
第五节 建筑技术发展的阶段
第二章 战国—西汉
第一节 高台建筑
第二节 栈道及桥
第三节 楼阁
第四节 战国至西汉木结构建筑技术发展的估计
第三章 东汉—南北朝
第一节 各种木结构形式
第二节 关于北魏洛阳永宁寺九层塔
第三节 东汉—南北朝木结构发展的趋势
第四章 隋—北宋
第一节 间、椽
第二节 铺作
第三节 结构形式
第四节 结构形式与建筑形式
第五节 《营造法式》
第六节 建筑技术提高到标准化、规格化的科学水平
第五章 南宋—元
第一节 材份制的延续
第二节 材份制的发展
第三节 斗棋
第四节 结构形式的沿袭及发展
第五节 小殿阁的结构形式
第六节 纵架及斜梁
第七节 旧制度的延续新制度的酝酿
第六章 明—清
第一节 《鲁班营造正式》及《园冶》
第二节 《营造法原》
第三节 明清建筑实例概况
第四节 清《工部工程做法》
第五节 殿堂残迹——连瓣科、檐不过步
第六节 新制度的产生
附表
图版
附录
《中国建筑》导言及图版说明

2. 蓟县独乐寺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明达的晚年力作,他尝试对独乐寺山门、观音阁两建筑进行建筑学理论分析,遂追索出若干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作者的一些新发现或过去提出设想而未全面展开的话题,如中国建筑按数字比例而非几何比例设计的问题、设计中确定标准间广材份数的问题、材份制原则可能同样适用于建筑组群布置等等,均在此书中有较充分的阐述,是解读以《营造法式》为标志的中国古代建筑学体系的关键环节,也证实了作者“当时不但有设计图纸,而且必定有全面细致的图纸以及分析比较的图纸”的论断。

目录
整理说明及凡例
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制度
引言
(一)关于结构形式
(二)关于用材尺寸
一、实测用材等第及材份数
二、规模、形式及标准间广
(一)观音阁五间八椽
(二)山门三间四椽
(三)标准间广
三、平面设计构图
四、断面、立面设计构图
五、结构构造
(一)概况
(二)柱额及屋盖层构造
(三)铺作构造层
结语一关于建筑发展史的几个问题
(一)“阁道”“楼阁”与殿堂结构分槽形式
(二)所充实的材份制的内容
(三)复原成材份的研究方法
(四)关于古代的建筑设计图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一 蓟县独乐寺历史大事记
附录二 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建筑构图分析
附录三 Thousand—year—old Wooden Structure——A Study on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of Dule Temple
附录四 回忆陈明达先生——《蓟县独乐寺》代序/王其亨

3. 应县木塔
内容简介
1962年起,陈明达率助手赴山西应县考察佛宫寺释迦塔,在1930年代营造学社的考察基础上,做了更为精确、详细的测绘,并结合多年来对《营造法式》的研究,着手探讨古代建筑设计规律,从而阐明中国古代建筑从总平面布置到单体建筑的构造,都是按一定法式经过精密设计的,通过精密的测量和缜密的分析,是可以找到它的设计规律的。这部专著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作者简介
陈明达,1914年生,湖南祁阳人。1932年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始为研究生,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师从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雕塑史。1944年在重庆任中央设计局研究员,同年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为正会员)。1953年起,先后任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工程师(教授级),文物出版社编审、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今中国)研究员,高级建筑师。1997年8月在北京病逝。
陈明达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他长期从事古代建筑遗构的调查工作,并以实物测绘,文献考证和理论分析三者的结合为基础,通过《营造法式》的专题研究,重点探索古代建筑设计规律,阐发古代建筑的科学性,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主要著述有《应县木塔》、《巩县石窟寺》、《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一北宋)》、《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营造法式辞解》等;另有《营造法式研究札记》,《崖墓建筑》等遗稿在整理中。
目录
整理说明
佛宫寺释迦塔
引言
上篇 调查记
壹 佛宫寺概况
贰 释迦塔建筑实录
叁 损坏情况
肆 碑记匾联
下篇 寺、塔之研究
壹 绪论
贰 释迦塔修建历史
叁 寺、塔原状
肆 建筑设计及构图
伍 结构
陆 关于建筑发展史的几个问题
附记
实测图
图版
年表
附录
一、弥勒院立幢记
二、残八角石柱
三、第三层“释迦塔”匾铭记
四、释迦塔字跋
五、重修应州志
六、重修释迦塔记
七、重修匾记
八、应州志
九、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〇八
十、应州续志卷四
十一、“重新真会”匾序
十二、重修碑记
十三、重修佛宫寺碑记
十四、重修序
十五、重修匾记
十六、各层牌记
十七、各层匾联
英文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