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帖鉴藏 上下(16开平装 全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碑帖鉴藏 上下(16开平装 全2册)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了诸多的碑帖,下卷介绍了鉴藏家印鉴。

135 7.5折 18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海明著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6967201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rsq1

上书时间2024-04-30

润言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卷
华夏瑰宝——石刻的由来与价值
纪功颂德——碑碣往事
融自然之美——摩崖刻石
传经典——石经之功
对亡者的纪念——墓忠
绘画雕刻的奇葩——汉画像石与石刻画像
的寄托——造像及其浮屠经幛
集书法之大成——法帖的价值
鬼斧神工——碑帖刻制及其重刻翻刻伪刻
约定俗成——碑帖避讳与碑别字
……

下卷
二至三画
丁敬
万寿祺
万经
马璐
马衡

四画
方观承
方若
方峙
方浚颐
方燮
文悌
文彭
文嘉
文徵明
文震孟
丰坊
王士稹
王仁俊
王文进
王文治
王世贞
王世懋
王芑孙
王弘撰
王时敏
王国维
王宠
王昶
王铎
王颂蔚
王鸿绪
王楠
王稚登
王澍
王瑾
王懿荣
邓邦述
孔广陶
孔继涵
巴慰祖
毛凤清
毛怀

五画
冯汉
冯铨
石辐玉
叶志诜
叶昌炽
史恩培
包世臣

六画
江恂
江标
汤右曾
关玩流
米芾
安岐
安国
庄缙度
庄蕴宽
刘之泗
刘世珩
刘权之
刘墉
刘鹗
邢侗
毕沅
毕泷
达受
阮元
孙承泽
孙星衍
朱之蕃
朱文钧
朱昆田
朱桐
朱彝尊
任杰
伊立勋
伊秉绶
华夏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以上
索引
后记 

内容简介:

碑帖鉴藏(套装共2卷)内容简介:立石树碑在上面镌刻文字用以纪事记功,在中国是古已有之,历史十分久远。墨子非命下中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此可知在当时刻石与竹木简牍、缣帛和青铜器物都可用来作为文字的载体。在商代曾发现刻在石器上的文字,但文字很少,极为罕见。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中山国守丘刻石和秦始皇时期的泰山刻石、琅玢刻石等文字数量开始增多,书法更趋精美,此时,古人纪事已从“惟勒鼎彝”逐步渐进到“或记于石”的阶段。 

作者简介:

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62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海市。现任职于清史纂修小组办公室,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
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从事碑帖、玺印编目与鉴藏工作。作为分卷主编参与北京图书馆藏石刻拓本汇编(百册)、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十册)的选编工作。策划主编出版中国图书馆碑帖(八册),与启功先生共同对初选碑帖再次鉴别遴选;该书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文博古很好图书奖。
其书法篆刻作品入选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届篆刻艺术展。荣获北京篆刻大奖赛,“复兴杯”、“长空杯”书法篆刻比赛。2007年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北京靠前书法双年展,并荣获京华书坛靠前中青年奖。著作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楷书法入门、边款艺术、篆刻蒙求——篆刻知识与技法、道在菜根——赵海明书法篆刻集。 

精彩内容:

五为上石之法不同。碑通常是采取书丹上石;帖则是摹勒上石,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六为刻法不同。碑经过书丹上石,刻工可不接近顾及所写字之笔势,往往因循刀法之便,或与书丹有所出入;有的甚至不需书丹直接奏刀,因而有些碑刻笔画方峻狠直,有刀石之意味,非毛笔所能再现。而法帖经摹揭、勾勒上石后,镌刻时,刻工是不允许有丝毫脱离原作任意奏刀的自由,皆须忠于原作,尽力使之毕肖。摹刻精者与底本对比,几乎接近一致,可谓下真迹一等。
碑帖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集书法之大成。书法除墨迹外,碑刻为大宗。上自殷商下至近代,书法大者盈尺,如泰山经石峪等,小者如豆,如晋唐小楷等,历代名家篆、隶、正、行、草书,各种书体无不涵盖:碑帖可谓书法艺术的优选宝库。
其次是碑帖的文献价值。具体而言:一是校订史实之作用。大凡改朝换代,必修前史,故于本朝不利者皆窜改删除,正史典籍有不尽可信者。然而碑帖之文,皆为当时所作,或埋于地下,或置于荒野,或藏奔旧家,一般不及窜改,皆可用于校订史实。二是具有拾遗补缺之作用。秦汉以降,碑碣与雅颂同文,古文载之,亦不乏鸿文钜制;而刻帖尤多名家诗文词翰,实可补历代文学资料之缺。此外,碑刻中所涉及内容广泛,天文、地理、、祭祀、礼仪、政治、军事、医药、世系传记、风土人情、筑路、立界、造桥等无所不包,可谓是一部万有文库。三是具有文献校勘之作用。文献典籍辗转传抄,或有脱漏谬误之处,可以与石经拓本校之,足可更正补遗。
再次是碑帖传承了不同时期的不同书体,所以具有辨文字源流之价值。文献记载籀文为很早,然不见原物何以知籀篆之形,而更不知三干余年前甲骨文之为何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