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应瑛,在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工作。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制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渡金属及化合物纳米粒子的磁、光和催化等性能。 内容简介: 本书译自张树霖教授应Wiley出版社邀请撰写并于2012年出版的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一书。在原著中,作者结合理论和实验成果,提供和目前的拉曼光谱、纳米结构和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相关的基本知识,让读者可以较快地到达科学和技术的前沿水平。为更好适应不同基础读者的需要,本书将原著的上、下两卷分开编译出版,分别着重于拉曼光谱学的基础和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研究。上册主要集中阐述了拉曼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已于2017年出版;而下册主要介绍了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的研究。下面介绍一下下册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简要概述纳米结构的一般概念;在第七章里简明地阐述了固体拉曼散射的理论基础。这两章旨在给拉曼光谱或纳米结构领域非专业学者进行必要知识的概览。第八章,基于固体拉曼散射理论,对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的有限尺寸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的宏观和微观理论模型。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描述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第九章致力于描述不同样品在固定的激发波长、偏振和弱功率光照实验条件得到的一阶(单声子)、高阶(多声子)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所有这些条件得到的谱就是所谓的“纳米结构的常规拉曼光谱”。在第十章,对样品条件不变但是激发波长、偏振性质和功率变化的拉曼光谱的特征进行了描述。第十一章介绍了由于制备和外部条件不同所导致的纳米结构样本的大小、形状、成分和微结构等发生变化,而对应的拉曼光谱特性的变化。 在第十二章里,讨论了光学声子的特性和极性半导体中电子一声子相互作用不同于其他声子的情况,并探讨了上述异常现象的根源和本质。 发现拉曼散射的拉曼本人并不是基于理论预期而是直接从实验观察开始工作的,所以本书将更多地强调依赖于经验的实验工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满足初步进入研究拉曼和研究纳米结构的交叉领域的学者们的需求,对目前的拉曼光谱、纳米结构,以及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相关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