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第2版)(2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通史(第2版)(22册)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872 7.2折 260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寿彝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1622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1275千字

定价2600元

货号SC:9787208111622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白寿彝,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国有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建国后,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史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    国家教育部称他“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教书育人,誉满学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赞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认为他“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是从1975年开始的。当时的想法是写三部通史:一部小型的,二十万字;一部中型的,二百万字;一部大型的,六百万字。后来,中型本有了二百五十多万字的草稿,因具体的困难,没有把工作继续下去。小型本,即《中国通史纲要》,于1980年6月完稿,约三十万字,同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本、日文本、西班牙文本。大型本,即本书,于1979年开始工作。1983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定为重点科研项目。同年10月,邀请有关兄弟单位的专家成立编辑委员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报请教育部备案。据目前进行情况来看,全书大约要有一千二百万字,1988年开始出书,如工作做得好,可望三年内全部完成。
本书共十二卷,二十二册。第一卷,导论,论述与中国史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二卷,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探索原始社会的状况。第三卷,上古时代,主要论述有文字记载以来到秦灭六国时的历史。第四卷至第十卷,中古时代,论述自秦汉至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中古时代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每一时期中又有小的分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第十一、十二卷,近代,论述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在体例上,除第一卷、第二卷按照具体情况另作处理外,各卷都分为序说、绦述、典志、传记四个部分。在内容上,要求在“通”字上下功夫,重视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重视贯通古今的发展规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卷只讲述一些我们感到兴趣的问题,不能对中国历史作理论上齣全面分析。1981年6月,我们在《史学史研究》第二期上发表了导论的提纲,提出了中国历史的十二个方面三百四十六个问题,涉及面相当广泛,但在短时期内不能对这些问题都进行研究,经过反复讨论,拟定了现在这样的内容。1981年的提纲,我们认为仍值得参考,现作为附录,附在本卷之后。

摘要:
        民族重新组合的历史记录
    三国时期,匈奴人、氐人、羌人、鲜卑人等人居内地,跟汉人杂居。民族矛盾的机会增多了,民族融合的条件也增多了。此后,经历了所谓“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南北朝的对抗、北朝的分裂,经历了北方民族的兴替、南方民族在南朝影响下所起的变化,经历了南诏的兴起和吐蕃的强大。在长时期的历史性的变化中,民族分分合合,使汉族本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一些少数民族得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提高,全国封建化过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隋唐正是在民族重新组合的基础上建立了兴盛的皇朝。它们的朝廷上有来自少数民族的臣僚,它们的后宫坐着出身少数民族的皇后。
    五代时,在五个小朝廷中,就有三个是突厥族的沙陀人所建立的。北宋的北境,契丹占有燕云诸州,西北境有西夏。北宋号称统一,实际上并没有统一起来。在北宋时,契丹继续强大起来,女真也强大起来,蒙古更强大起来。在蒙古族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因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宗教上和婚姻上的原因,不断有大大小小的组合。在葱岭以西的许多民族的成员,也有不少人进入中国,日子久了,变成中国人。这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居民被称为“契丹”,实际上是包含了大量的汉人,其次是女真人和原来的契丹人,还有别的少数民族,如匈奴人、突厥人、氐人、羯人等。长江以南的人是称为“汉人”,实际上也包含更多民族的人。“契丹”和“汉人”的名称,在当时主要表明政治上的不同身份,但也可见若干不同民族问的区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趋向淡薄了。据记载,在蒙古人、回回人的家庭中,有时包含几个不同的民族成分。蒙古人当时在政治上是**等人,但蒙古人也有被卖给回回人、汉人为奴的。。当然,这些蒙古人就可能变成回回人或汉人。安西王阿难答部下的蒙古人和唐兀人,因阿难答信奉伊斯兰教,这些人大量地成为穆斯林,后来可能都成为回族人了。元代是民族重新组合的大时代,其深度和广度超过隋唐。在一定范围内,元代的民族重新组合还包含有世界性的因素。中国历目前的民族组合,到了元代,可以说是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其后虽有满族的人关,变动并不太大。在这一次民族重新组合中,汉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力量继续占有优势,不断地对其他各族人民施加影响。
    这两个时期的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都有专门的记述。这首先要说到鲜卑族。在所谓“五胡十六国”中,鲜卑族所建之国就有五个,在数量上居于首位。北魏崔鸿著《十六国春秋》,有一百二卷之多,可惜原书久佚,仅有十六卷节抄本传世。唐房玄龄等所撰《晋书》载记,部分记十六国史事,在今传史书中是比较详备的。南北朝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鲜卑族宇文部建立北周,北齐魏收和唐令狐德菜等分别撰《魏书》和《周书》。在隋唐时曾一度强盛起来的吐谷浑,也是鲜卑族的一支,但居于青海,自成一个系统。梁沈约所撰《宋书
...
目录:
  《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
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
第一节关于中国民族史撰述的回顾
古老的传说和记录
多民族史撰述的杰作
民族重新组合的历史记录
民族史撰述和地方志、纪事本末的发展
民族史撰述的近代化倾向
第二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现状
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识别工作和民族分布现状
北方民族
南方民族
附表一全国各民族人口数字统计表
附表二全国民族自治地方(一)
附表三全国民族自治地方(二)
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的编撰
疆域问题
历史的分期
多民族的统一
……
《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
《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上》
《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下》
《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
《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金夏时期.上》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金夏时期.下》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上》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上》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
《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上》
《中国通史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