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建筑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08.9 5.5折 198 全新

库存1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恩斯特·伯施曼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20306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38页

字数411千字

定价198元

货号SC:9787514620306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中国建筑领域的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1909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中国14个省区,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信研究员。1933—1935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与风景》、《中国建筑》、《中国建筑陶艺》、《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三卷,中国画报出版社待出版)等作品。
主编推荐:
◎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开山之作
◎700余幅照片+13余万字
对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写作产生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早在1906—1909年,德国人恩斯特·伯施曼便穿越中国14个省区,对当时的建筑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比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早了20年,他也因此得到了“中国建筑摄影鼻祖”的称号。
    本书是伯施曼1906~1909年中国建筑考察的成果之一,初版于1925年,共收录700余张照片,12万字文字描述和阐释。原书分两卷,每卷包含十个章节,从城墙、大门、殿堂、屋顶装饰等建筑结构本身出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讨中国建筑艺术的本质特征。本书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对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
        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主题,围墙在中国的运用远超其他国家。围墙处于封闭区域或者建筑群的外部,而城墙正是这一主题的终极形式。哪怕再小的建筑群也会通过围墙形成闭合,更不用说稍微宽广或者宏大开阔的建筑群。无论在乡间还是城内,很难找到一座没有围墙遮蔽的宅院。其原因归根结底无疑是作为封闭独立的整体,无论宅院中的家庭、官府中的机构,还是寺观中的宗教组织,都必须对外界的目光和影响加以防御。不管家庭、宗族、村落、同乡会,还是某一省份,甚至整个国家,强烈的集体感给予了中国人莫大的鼓舞,因而有必要以隔离于外界的封闭空间来展现这份团结与统一,而围墙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样,集体生活不仅有了界限,甚至得以加强和提升。诚然,这种自我限定的观念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完善的根源,从而在实际防御作用之外,赋予了墙崇高的道德感甚至宗教内涵。这种内在性最终导致这一建筑主题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出或是亲切可人的柔美感,或是具有宗教意味的亲密感,或是不受拘束的动态感,又或是庄重雄伟的恢宏感。最后这种崇高的形式主要体现在那些大城市的城墙与城门上,尤其是作为帝都的城市。仅就空间范围而言,规模最宏大的则要属长城。
    这座始建于公元前几百年的墙体经过历代时断时续却坚持不懈的修筑后,如今绝大部分依然保存良好,恰似一座庞大的纪念碑。虽然最初长城是基于实际需要,意在加强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安全而建造的,但若非出自精神领域的需要,以及考虑到中华伟大的传统文化,并借此树立、加强中华文化这一整体光明前景的理想信念,相信长城远非今日这般宏伟壮丽的模样。唯有从这一角度出发,方能对这座沿着边远荒野的山脉、延绵上干公里的建筑物加以理解与欣赏。如今,中国大城市原本封闭的城门正在徐徐打开,墙体被拆除,这些举措都象征着新时代的到来——久固于内的中国人民正在以独立的个体姿态和自由开放的态度走入各民族充满挑战与竞争的自由状态中。在对中国古老却始终鲜活的建筑展开考察前,有必要先对这些思想稍作了解,以便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中国建筑艺术无与伦比的美感、多姿多彩的形态与其特质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中国文化统一的象征,墙的丰富应用正是这一特质的不错体现。
    在形形色色筑有围墙的建筑中,既有气派体面的田间坟墓、路边庙观,也有宽敞封闭的院落式建筑,比如宅院、寺庙和宫殿,更有恢宏庞大的皇陵和避暑行宫。不过本章所要探讨的对象并非以上种种,而是城市的围墙。就帝国④大约1800座城池而言,除去接近消失的个别特例,如今几乎全都被保存完整的城墙包围着。笔者仅在长江边的湖北巴东县见过一个例外。就连许多村落外部都筑有围墙,尤其那些宗族聚居、常遭匪患的村子。这种习俗历史悠久,至少面积稍大的城池是这样的。这在文献中已有证明,各诸侯的驻地及其住所即为先例。根据书中的记述可知,当时一些极小的领域都已筑有壁垒,建造长城的想法很有可能由此而来。各诸侯与封臣领地的城墙与城门在规格和形制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城门数,从一到九不等,前者适用于小邑,后者则为帝都所独有,如今④的北京城便是如此。元朝时期,北京城一度有十
...
目录:
上册
  原序 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研究
  第一章 城墙
  第二章  大门
  第三章  殿堂
  第四章  砖石建筑
  第五章  亭子
  第六章  楼阁
  第七章  中线对称建筑
  第八章  梁架与立柱
  第九章  屋顶装饰
下册
  第十章  立面雕饰
  第十一章  栏杆
  第十二章  基座横饰
  第十三章  墙壁
  第十四章  琉璃
  第十五章  浮雕
  第十六章  路边祭坛
  第十七章  坟墓
  第十八章  石碑
  第十九章  牌楼
  第二十章  宝塔
结语 中国建筑之本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