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评论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闻评论学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5.62 7.1折 22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玉川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451687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50页

字数261千字

定价22元

货号SC:9787561451687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新闻评论学/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尝试着用“新闻评论学是研究大众传媒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主观意见传播的科学”来定义新闻评论学。这种定义的优势在于:(1)不仅仅将新闻评论学限于新闻评论写作方法研究的范围;(2)用大众传媒代替报纸、电视等,有利于将各种媒介形式的评论纳入新闻评论学研究中来;(3)由于国外缺乏与新闻评论相对应的概念,“主观意见传播”的提法有利于和英语国家的主观新闻学(Opinion Journalism)这个概念相对应,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
摘要:
    (三)现买针对性
    
上节论述了真实性不应作为新闻评论的特性,那么不考虑真实性问题,是否新闻评论就可以任意发言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对于真实这个问题,新闻评论不能忽略的是现实针对性,从分析到评论都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运用客观规律来展现媒体的理性与批判性。新闻评论的主观性既是其本质特征同时又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偏差,倘若忽视现实针对性,或者虽然从现实中的某种现象出发却在论证中偏离了事实的轨道,往往会成为从理论到理论的“高谈阔论”,或者是空洞无物,或者是口号评论。20世纪40年代,程仲文先生就专门批评了评论脱离现实的现象:“新闻纸本来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必须与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一致,但是我们中国的报纸,首先是违反这个原理,脱离群众,脱离现实。报纸上的所谓重要新闻,常是现实生活痛痒无关的事情,报纸上的评论更少选取现实生活的题材。几乎所谓社论就是‘高调’的别名。”在苏联共产党关于社论的认识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社论中的时评必须和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深刻和具体的解释相结合,每篇社论都必须成为时评——它的本质也是这样一一同时它又是具体的。但是,当谈到具体问题时,为了避免特别枯燥,为了不使文章变成指示和法令的翻版起见,必须善于在重要的总结之前提出具体事实来。”所以,徐宝璜先生也指出:“社论第一须以事实为材料,第二须以多数阅者所注意之事实为材料,第三须以最近之事实为材料。”
    
“”时期的评论就是新闻评论脱离现实针对性而带来的典型后果,其被称为是“无中生有,无需论证,无限拔高,无限上纲”的四无评论。 
……
目录:
第一章 “新闻评论”概念解读

第一节 “新闻评论”释义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一词的溯源

第三节 与“新闻评论”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地位与特性

第一节 对新闻评论地位的认识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对比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特性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功能

第一节 传播者层面的功能

第二节 受众层面的功能

第三节 影响新闻评论功能发挥的具体因素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主体研究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主体称谓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主体的署名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主体的素养要求

第五章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简史

第一节 新闻评论缺席中国古代报纸

第二节 外国人引入近代报刊言论

第三节 报刊言论的大主笔时代

第四节 报刊言论向新闻评论过渡期

第五节 报刊新闻评论成熟完善期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闻评论发展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意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意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标题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第八章 报刊新闻评论

第一节 报纸新闻评论与期刊新闻评论的差异

第二节 报刊新闻评论的分类

第三节 不署名的报刊新闻评论类型

第四节 署名的报刊新闻评论类型

第五节 言论版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新闻评论特性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特性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

第十章 网络新闻评论探讨

第一节 网络评论与网络新闻评论的区别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性

第三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