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应洛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汪应洛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9.58 7.1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志杰,吕绚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9273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68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030479273

上书时间2024-05-06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志杰,男,汉族,生于1943年,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杨柳村人。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中共党员,主任记者。
    历任企业技术员、组织干事、机关工会主席、宣传科负责人、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参与创办《宝鸡日报》,任社会经济部主任、总编办主任。主持创办《陕西冶金报》《市场营销报》《西安书画报》《陕西书画报》《艺术家报》《慈善书画报》并任总编癌,曾任《军工报》编辑部主任、《新健康》杂志副总编、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在各报刊发表新闻作品、科普作品、文艺评论220万字,发表摄影作品200多幅。著有《太白山揽胜》《李志杰科普小品选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李志杰高喜爱文集》(五卷)(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整理编辑出版《陕西名老中医孙继元临床实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多次荣获陕西新闻奖、陕西科普作品奖和全国科普作品奖。2000年被中共陕西省委和省政府授予“陕西省优秀新闻出版工作者”荣誉称号。系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内容简介:
汪应洛院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管理工程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率先将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三个领域融会贯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管理学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管理专门人才。主持了多项重大课题,为中国管理学科发展和管理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汪应洛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记录了汪院士的成长历程和为新中国管理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
摘要:
        一、安徽芜湖是故乡
    汪应洛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
    位于长江南岸的芜湖市是一座有2600年历史的有名古城。汪应洛1930年5月21日就出生在这历史悠久、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文化深厚的风水宝地。
    汪应洛的父亲汪石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芜湖一所中学任美术教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偏爱程朱理学,所以用北宋理学四大派别“濂、洛、关、闽”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希望他们遵从理学思想,修身立业,报国济民。汪石清同原配夫人生育了3个孩子,长子取名“汪应濂”,次子取名“汪应洛”,第三个是女孩子,就按儒学传统命名,取名“汪应模”,希望她长大遵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妻良母、女中楷模。他给抱养来的朋友妹妹的孩子,也就是汪应洛的小弟弟取名“汪应关”,仍然以理学学派取名。
    理学是宋代以后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创立的理学(即道学),人称“濂”派。汪应洛之名得之于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的理学“洛”派。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浙闽创宗立派,世称理学“闽”派。如果汪石清再得第四子,其名将是“汪应闽”了。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匪盗横行,外夷侵扰,天灾频繁,实为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汪石清携家带口赴南京谋生,经友人介绍,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当职员,一家人的生计才有了比较稳定的来源。1936年,6岁的汪应洛进入南京实验小学一年级读书。
    天资聪颖的汪应洛受当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对读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进入正规的南京实验小学,发愤读书,努力学习,在这个难得的学习环境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然而,时局的变化打破了他平静的求学生活。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二、重庆八年磨难多
    汪石清一家随国民政府财政部由南京迁到重庆后,住在财政部的家属宿舍内。1937~1943年,汪应洛先后在重庆广益小学、隆昌师范附小、重庆德精小学上学,1943年,他从德精小学毕业。
    重视孩子教育的汪石清希望孩子能在重庆较好的中学读书。当时重庆的中学是南开中学,但它的位置在重庆郊区,离财政部家属区较远。尽管是国民政府陪都,但社会治安仍比较混乱,交通也不便利,让小孩远离家庭去上中学,实在有许多不便之处。于是,他将汪应洛及哥哥汪应濂送到了离家较近的巴蜀学校上学。巴蜀学校是重庆声名仅次于南开中学的有名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是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巴蜀学校坐落在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是一座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有名学校。创办初期,有名爱国人士黄炎培亲荐江苏教育家周勖成出任首任校长,有名人士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担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的校训。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同志在学校操场发表过爱国斗争的演讲。有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创作了《巴蜀学校校歌))。1950年,巴蜀学校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改为西南区干部子弟学校。当时同志亲自指示.“只许办好,不许办坏”。1954年西南局撤销后,校中各部独立分设,中学部改为重庆市第
...
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抗日烽火浸染的童年

一、安徽芜湖是故乡

二、重庆八年磨难多

三、汪石清弃政经商

第二章  在避风港似的教会中学发奋读书

一、力圆读书救国梦

第三章  进入交通大学成为新中国首届大学生

一、交大同窗张娴如

二、“三反”、“五反”打“老虎”

三、提前毕业搞建设

第四章  哈工大研究生学习经历

一、成为首名管理学研究生

二、撰写首部企业管理学著作

三、重建交大管理教育

第五章  迁校西安支援西部建设

一、响应号召迁西安

二、大房换小高风尚

第六章  “”丢失的十年

一、“”受迫害

二、相濡以沫渡难关

三、战备疏散到岐山

四、加紧工作挽损失

第七章  教书育人开创管理教育

一、机械系“三驾马车”

二、学科发展绘蓝图

第八章  分管系校科研管理工作

一、分管科研创辉煌

三、服务企业搞研发

第九章  创建管理工程学科和管理学院

一、兰州推广自动化

二、创建“管理工程学科”

三、创建管理学门类

四、重建交大管理学院

五、培养首位管理学博士

六、儒雅夫子工作狂

七、身体健康亮红灯

第十章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一、丝路研究先行者

二、立足需求搞科研

三、三峡工程智囊团

四、战胜病魔攀高峰

五、提名院士自述词

六、研究环保惠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