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消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的消逝

人文 思维 文化 社会学 中国

60 全新

库存4件

湖南邵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培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117633

出版时间2024-12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29

boenhade11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 · · · · ·
文津图书奖得主熊培云重磅新作

一场脍炙人口的人文主义思辨

在科技一往无前的当下,唤醒“人何以为人”的意识

愿科技与人文,各执半轮明月

————————————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正在打开潘多拉魔盒。事实上,每一次划时代的技术浪潮,都粘满了“盲目乐观”的羽毛。原子弹虽然结束了二战,但也形成了对人类存在的巨大威胁;互联网虽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边界,但越来越多的人反而经历着时空坍缩;人工智能虽然使得机器变得越来越人类友好,但人类反而像是沦为了机器的附庸……

本书中,熊培云以原子弹为思绪的起点,进而延展到互联网构建的新型文明,及至近年来欣欣向荣的人工智能,系统、广阔地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思考。试图在科技一往无前的当下,唤醒“人何以为人”的意识;唯愿科技与人文,各执半轮明月。

————————————

【编辑推荐】

文津图书奖得主熊培云重磅新作,构思十余年,终于面世。

不论是堪称人类之光的互联网,还是近年来你追我赶般投入研发的人工智能,如果说它们只有光明的一面,则未免偏颇,事实上,它们的负面性都已经显现。

本书中,熊培云先生从原子弹的研发投放与著名哲学家罗素讲起,这一事、一人分别反映了物性与人性的不可捉摸,继而展开了全书对于互联网、精英群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议题的探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于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诸多新型科技的发展,进行了一场脍炙人口的人文主义思辨。

————————————

【图书亮点】

1.与原子弹的竞争式研发不同,为什么互联网的崛起更像一场合谋?

2.嬉皮士运动和数字乌托邦之间有何种关联?互联网曾经反对中心化和技术统治,何以开始走向它的反面?

3.媒介是人性的延伸,又反过来塑造着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为什么互联网在增进个体的行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每个人的声音变得更加微弱?

4.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说精英阶层面临着责任与路径上的双重坍塌?

5.电子民粹主义是什么?比起价值观,为什么它更像一个别有用心的工具,加剧着“无责任人的联合”?

6.知情权主张尽可能多地了解,隐私权则为保护个人信息筑起高墙,两者的边界究竟该如何把握?

7.大数据让人人变得“无私”和“透明”,为什么说“正大黑暗”与“正大光明”一样重要?

8.互联网越来越像剧场社会,其随时随地可围观的结构暗含怎样的陷阱?

9.互联网表面上延展了人类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更多人的生活反而局限在方寸之间、屏幕之隅?

10.社交平台上每个人的好友列表动辄成千上万,为什么怦然心动的真挚交流反而变得稀有?

11.人类对其他物种的驯化激情从古至今,如今又在将机器驯化得越来越像人类,一旦机器进化出“程序性欲望”,背后隐藏怎样的危机?

12.人工智能提供了便利,当它们在很多方面比人类做得更好,人类又如何彰显自身的价值?

13.机器人正在解放一部分人类劳动力,但随之而来的失业潮,是否只会带来新型的贫富分化?

14.当真理简化为由机器合成的数据,意义坍塌为触手可得的标准化幸福,为什么人的衰落不可避免?

15.科学寻找并接近真理,人文召唤创造并赋予意义。相较于科学技术对客观世界的求取,为什么说艺术创作等主观文化活动对于人类更不可或缺?

16.如果碳基的人类只是开启硅基生命的引子,人类文明将给宇宙留下哪些不可磨灭的痕迹?

————————————

诸世纪以前,一个人在颠沛流离中经历一次改朝换代已是人生巨变,而我们经历的却是一部从斧柄到脑机接口的人类简史。人变得更自由了,也变得更无依无靠。在霍布斯批评的“人对人是狼”的时代,人对人尚有觊觎、互利之心。在“人对人是鹅卵石”的时代,就只剩下孤零零的坚硬了……人类无法与自然平起平坐,这是因为人本来就在自然之中。人不能战胜自然,就像波涛不能战胜大海。

——熊培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