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128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继潮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7

薇草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继潮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35714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5页
  • 字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问题。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沈括“以大观小”理论阐释的失误,作者采用“本体诠释”的方法与路径,突破“散点透视”的桎梏,详尽而深入探讨《梦溪笔谈》中所阐示的“以大观小”的真义,从而追溯中国古典绘画渊源及哲学基础——《易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大智慧,并紧密联系历代绘画创作经典作品,深入浅出地讨论中国古典绘画独特的空间观念与理路,为中、西古典绘画比较提供新的视角,进而引发思考如何继承与弘扬写意绘画传统这一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作者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古典绘画自己独特的空间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作者简介】
刘继潮,安徽省合肥人,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198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曾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首任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艺术简历:1982年论文《以神写形试析》发表于《美术》杂志第7期。1989年中国画《选择》入选“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获安徽省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1990年主编《卢沉论水墨画》。1993年《迹》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览”,获优秀奖。1998年《接受与创造》出版,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应德国中国中心邀请,赴汉诺威举办画展。2001年应邀赴美国西雅图,在美国银行画廊、西博京画廊举办画展。2002年应日本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东京举办画展。2004年论文《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发表于《美术研究》第2期。2005年《刘继潮画集》出版,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年《绵延之维——刘继潮中国画展》,绍兴博物馆举办。2007年《绵延之维——刘继潮中国画展》,合肥亚明艺术馆举办。主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中国绘画欣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刘继潮文集《笔墨之外》出版,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年主编《近现代中国画研究论文选集》,为“经典回顾与现代思考中国画学术系列活动”系列丛书。
【目录】
序一 成中英

序二 邵大箴

一 空间研究的缘起

 历史与现实的冷漠

 宗白华的洞见

 本土研究的误区

 海外研究的影响

二 “以大观小”真义

  本体诠释理解

  解读与重建

  “观”与“看”的分野

  山水之法与真山之法

三 “山水”空间秘蕴

  本体之“观”

  “物象之原”

 “游观”的智慧

 “山水”创作机制

 霍克尼与散点透视

 中西对话的平台

四 画家与古典山水画

 观念与路径

 “目识心记”

 想象与表现

 笔墨之外

五 古典人物画与花鸟画

 同理而异迹

 “窥探其意思”

 “观物之生”

六 建构“山水”话语

 关键词

 本体诠释结构

 意象精神

 位置的自由经营

七 省视中国画空间问题

 问题与反

 回首美术教育

 变革之痛

 历史的无奈与遗憾

八 整体的中国画论

 易理与画理

  笔墨与空间

  常识与辨析

九 开放的本体与空间

  多元与对话

  回归与重建

  本体的开放性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