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1921-1949)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1921-1949)

49.5 5.0折 99 九品

仅1件

江苏镇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阳恩良 著;梅荣政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阳恩良 著;梅荣政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2927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0页
  • 字数 4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1921-1949)》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史料梳理与文本解读相结合,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个别概念的静态解析与概念系统的动态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认知—理论获取—理论运用—理论创新为逻辑理路,以思想认识、阵地建设、学风建设、理沦批判、理论创新、经验总结为结构层次,沿两条相互印证的线索进行研究: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本思想;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

  欧阳恩良,男,1968年10月生,湖南隆回人,历史学博士。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审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校首批“黔灵学者”,贵州省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党史党建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13项,出版学术*作9部,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级社科成果奖4项。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研究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内容

(二)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依据

二 核心概念阐释

(一)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全面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内涵

三 学术史概述

(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总体回顾与历史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四 研究思路、内容框架与基本观点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

(三)基本观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认识历程

一 在追寻革命真理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三)一大至三大期间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重视

二 在国民革命实践中着力阐述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意义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系列决议

(二)朱德、邓小平、瞿秋白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三 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强化对“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理解

(一)中共中央文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论述

(二)《古田会议决议》中的“无产阶级思想领导”

(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论述

四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系统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理论

(四)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 在迎接全国解放中总结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认识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要性的系统总结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内容的拓展

(三)对“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则认识的深化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建设(上)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建设的起步

(一)“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

(二)党的创建时期学校学习阵地建设的开端

(三)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中的学校学习阵地建设

(四)大革命时期党的学校学习阵地建设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建设的初步发展

(一)“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劳苦民众”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书院、夜校、党校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三)中央苏区的党政干部学校和红军干部学校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四)其他革命根据地学校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建设的基本成熟

(一)“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

(二)延安各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

(三)其他抗日根据地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建设的巩固与提高

(一)“发挥教育上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卫战争服务”

(二)加紧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培训

(三)解放战争中后期各类干部学校和党校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建设(下)

——以党报党刊和马列著述的译介出版为中心”

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党报党刊思想

(一)中共早期领导人党报党刊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毛泽东的党报党刊思想

(三)刘少奇的党报党刊思想

(四)周恩来的党报党刊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的党报党刊思想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报党刊及其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的党报党刊及其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及其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及其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报刊事业与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译介和出版

(一)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的出版机构与马列著作的译介出版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出版机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出版

(三)抗战时期党的出版机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出版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出版机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出版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

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学风建设思想

(一)中共早期领导入学风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毛泽东的学风建设思想

(三)刘少奇的学风建设思想。

(四)周恩来的学风建设思想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实践

(一)五四至党的创建时期的学风建设

(二)大革命时期的学风建设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学风建设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

(五)解放战争时期的学风建设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斗争

一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论战的引领

(一)中国共产党与科玄论战

(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三)中国共产党与东西文化论战

(四)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中国化思潮之争

二 中国共产党内部反“左”、右倾错误的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三次反右倾错误的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三次反“左”倾错误的斗争

三 中国共产党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

(一)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二)对国家主义反动思潮的批判

(三)对法西斯主义反动思潮的批判

四 中国共产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的历史作用

(一)坚决抵制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诘难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与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分期

二 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的理论创新

(一)党的一大至党的二大的理论贡献

(二)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理论贡献

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理论创新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初步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战争策略的理论创新

四 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创新

(一)解决党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性著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及其深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五 解放战争时期的理论创新

(一)革命原则坚定性与斗争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理论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战略与战术思想的理论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第七章 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 正确的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基础

二 坚持高校、党校的主渠道作用

三 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喉舌作用

四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五 持续不断地加强调查研究

六 积极开展与各种非(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

七 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八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

附录一 当前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调查问卷表

附录二 干部分层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一 文献著作类

二 论文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