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如忠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B15-6-6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如忠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2302716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7页
-
字数
204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作者参加或主持的国家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报告为主要基础,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本书中的不少内容已经在有关报章、杂志发表过,并被多次转载,有些政策建议已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纳和吸收。
- 【作者简介】
-
王如忠,男,1967年10月30日出生,浙江省临海市人。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1991年起先后在《消费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社会科学》、《人民日报》、《文汇报》等一些杂志、报纸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目录】
-
第一篇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第一章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成因与教训:集中在金融层面的分析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影响及成因
(一)亚洲金融危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与影响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外因与内因
二 从金融层面分析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教训
(一)本国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外资
(二)谨慎开放资本项目有效控制资本流动
(三)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四)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是金融自由化的基础
(五)几点简要结论
第二章 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与泰国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一 “东亚模式”的缺陷是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负面效应
(二)对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隐患
二 泰国与韩国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分析
(一)经济高速增长与外贸逆差不断扩大
(二)短期外债比例高,外汇储备少
(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量累积
(四)危机集中表现为股市、汇市暴跌
三 泰国与韩国金融危机的不同特点
(一)金融危机的触发点不同
(二)汇率制度不同
(三)金融体制不同
四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启示
(一)谨慎开放资本市场
(二)完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实现金融稳定
(三)金融体系必须健全和相对独立
(四)过度开放或封闭都不能保证免受冲击
(五)中国更需要预防的是韩式金融危机
第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
一 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与风险比较
(一)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
(二)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
二 过早过快地开放资本项目的危害
(一)资本管制的解除使本国政府难以控制外债的规模
(二)解除了投机者对本币进行投机炒作的限制
(三)资本项目的开放使游资大量进出,从而加剧了本国的金融动荡
三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
(二)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面临的一些困难
四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基本进程
(一)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自由化
(二)健全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机制
(三)建立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四)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稳妥推进
第四章 中国金融开放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
一 金融开放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跨世纪挑战
(一)金融开放的大势所趋与金融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二)加快金融开放可能对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经验教训
二 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分析
(一)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简要回顾
(二)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特点
(三)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 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原则
(二)推进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
第二篇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第五章 在华外资银行的现状及其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发展趋势
一 在华外资银行的分布和经营现状
(一)以来自欧洲和亚洲的银行为主
(二)机构网点主要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
(三)在华资产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四)以批发业务为主,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跨
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好的三资企业以及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
二 外资银行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为我国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提供有利条件
(二)促进我国银行业竞争效率的提高
(三)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
(四)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银行业中高级人才
三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
(一)机构分布仍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
市,但中西部地区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大
(二)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利润增长的突破口
(三)外资银行将进一步抢占国内商业银行的市
场份额,但其所带来的冲击程度并不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四)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趋势会进一步加强
(五)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将会挑战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
四 简要结论
第六章 加入WTO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 加入WTO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一)入世后,原来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范围与地域范围上的限制将逐步取消,由于市场准入度的变化,来华设立营业机构的外资银行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二)复杂的竞争态势会逐渐形成,国内银行体系的原有均衡将被打破
(三)外资银行全能化的业务体系必将在多元化金融服务市场上对国内银行构成威胁
(四)入世使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
二 加快改革步伐,迎接入世挑战
(一)鼓励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重组
(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改进与完善风险管理模式
(四)完善营销体制
(五)大力推进业务和产品的创新
(六)加快银行业信息化、电子化建设
(七)积极地“走出去”,大胆探索跨国经营之路
第七章 加入WTO与完善和强化我国中央银行职能
一 前言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一)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三)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将更为困难
(四)金融监管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 加快改革,加强监管,完善和强化中央银行职能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二)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三)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建立本、外币政策协调的
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收支项目的管理
(五)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六)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第八章 从分业逐步走向混业: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现实选择
一 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一)混业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和必然的趋势
(二)加入WTO将对中国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带来冲击
(三)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呼唤混业经营
二 混业经营的效应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一)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正负效应分析
(二)混业经营对中国银行业可能带来的严峻考验
三 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及其监管框架选择
(一)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
(二)中国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三)建立与混业经营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监管体系和框架
四 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试点,扩大其业务经营范围
(二)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大力拓展金融混业业务
(三)加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和合作
(四)加快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试点步伐
(五)修改和制订相关立法,为“混业经营”制度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九章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一 加入WTO为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障碍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对中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和巨大挑战
(一)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逐渐呈现,国内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
(二)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进行业务争夺,抢占市场份额
(三)外资银行进入后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将对国内银行业构成较大的冲击
(四)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将大大增加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五)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模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三 从WTO的基本原则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
水平出发,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一)认真研究并灵活运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规定和条款,
在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适当的保护
(二)从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两方面加快国有商业银行
的综合改革步伐,提高其整体国际竞争力
(三)扩大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为建立全能性商业银行打好基础
(四)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重组步伐,推进中资银行以及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
(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六)全方位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
第三篇 全面开放背景下的中国贸易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第十章 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
(二)零售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更重要的是,现代商业零售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二 加入WTO后外资零售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基本状况和趋势分析
(一)最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主要动机分析
(三)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
三 正确评估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一)正面效应
(二)负面效应
四 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制定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零售业的立法工作,
使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在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基础上进行
(三)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强化行政管理
(四)加快产业整合步伐,积极培育国内大型零
售集团,增强我国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创新市场调控手段,遏制企业之间的恶性和无序竞争
第十一章 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变化状况及其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几个阶段
(二)辨证看待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幅度攀升
二 最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的原因分析
(一)外贸体制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地方和企业从事外贸的积极性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带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三)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样支撑了进口贸易额的大幅度攀升
(四)入世效应和美元贬值大大改善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 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 适当调整有关战略和政策,提高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一)放弃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目标,注重提高外贸经营效益
(二)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国内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刺激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四)充分利用WTO的有关机制和框架,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国际
贸易市场环境,冷静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
(五)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进程,降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依赖程度
第十二章 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商业大集团
一 加入WTO后上海商业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目前上海商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二)未来几年上海商业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上海商业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
二 当前制约上海商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制约上海商业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二)小结
三 国际著名零售业集团的成长经验和国际零售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国际著名零售业集团的成长经验及其启示
(二)当今国际零售业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
(三)小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售业集团的基本特征
四 上海、广东商业零售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上海、广东商业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比较
(二)上海、广东发展商业大集团的思路和举措
五 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商业大集团
(一)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对原有的国有商业集团实施资本重组和整合
(二)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商业集团发展
(三)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收购、兼并和联合,加快市场开拓步伐
(四)为商业流通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五)打通内外贸之间的界限,为跨国经营打好基础
(六)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进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提升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十三章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背景、影响与对策
一 外资并购风起云涌的背后: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
(一)跨国并购已成为最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给外资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外资并购的积极参与
(四)跨国外资并购是全球性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五)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日趋完善
二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
(一)全球跨国并购的行业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反映
(二)我国今后可能出现大规模外资并购的主要行业分析
三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外资的跨国并购会形成行业垄断和产业渗透,冲击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二)跨国集团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可能导致民族品牌的大量流失
(三)外资并购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我国的就业压力
(四)大规模的外资并购会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
控制力,并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四 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外资并购的产业导向,实施有差别的行业跨国并购政策
(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
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规范外资并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行为
(三)以市场化的手段处理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问题
(四)妥善处理外资并购中可能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五)加快改革和创新,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