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
  •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
  •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

7 1.2折 56.5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冬平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B2-3-3

上书时间2024-06-17

德宝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肖冬平 编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08292
  • 定价 56.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4页
  • 字数 3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自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以来,“知识经济”一词渐为更多的人们所知。现在,世界正由工业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主要动力。对企业来说,知识已成为最关键的投入要素和核心资产,知识在企业价值创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乃至一种资本,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需要加以组织和管理,知识网络正是因此而产生。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各组织间创建知识网络,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是在作者进行知识网络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理论层面上,对知识网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探讨了知识网络形成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得以形成的动力因素;研究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运行机制;阐述了知识网络的治理困境,并详细梳理了知识网络的其他治理方案之后,提出了三维治理方案,并提出知识网络结构的演化及其模式。在实际应用层面上,从国内外的著名公司的案例当中分析其知识网络的构建、结构以及运作。
【作者简介】
    肖冬平,汉族,1971年生,湖南茶陵人。2004年于广西大学获得科技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于四川大学获得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现任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情报杂志》《图书情报工作》《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国内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主持或参与广西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2010C1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研究”(08AJY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NCET-06-07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研究”(70771069)等多项研究课题。
【目录】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篇章结构安排第1章  知识网络的内涵、特性与类型  1.1 知识概述    1.1.1 知识的含义    1.1.2 知识的本质    1.1.3 知识的属性    1.1.4 知识的类型  1.2 知识网络概述    1.2.1 知识网络的内涵    1.2.2 知识网络的特性    1.2.3 知识网络的类型  1.3 小结第2章  知识网络的形成  2.1 形成的理论基础    2.1.1 自组织理论之协同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视角    2.1.2 组织学习理论视角    2.1.3 博弈论视角    2.1.4 专业化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中间组织理论视角    2.1.5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2.1.6 生态学之生态位理论视角    2.1.7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2.1.8 社会网络之强联结与弱联结理论和结构洞理论视角  2.2 形成的现实基础    2.2.1 信任    2.2.2 互惠    2.2.3 沟通    2.2.4 组织学习  2.3 形成的动力因素    2.3.1 组织内部动力因素    2.3.2 组织外部动力因素  2.4 小结第3章  知识网络的结构  3.1 知识网络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3.1.1 知识网络的结构模型    3.1.2 知识网络结构的构成要素  3.2 知识网络组织的系统结构    3.2.1 知识创新子系统    3.2.2 信息沟通子系统    3.2.3 协调控制子系统  3.3 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    3.3.1 知识网络节点维度结构特征    3.3.2 知识网络整体维度结构特征  3.4 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知识流动的影响    3.4.1 知识网络节点维度结构特征对知识流动的作用    3.4.2 知识网络整体维度结构特征对知识流动的作用  3.5 小结第4章  知识网络的运行  4.1 知识网络的运行机制    4.1.1 组织内部知识网络运行机制    4.1.2 组织外部知识网络运行机制    4.1.3 组织间的知识网络运行机制  4.2 知识网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一:知识获取    4.2.1 知识获取的定义    4.2.2 知识网络中组织的知识源    4.2.3 知识获取的模式    4.2.4 知识获取的类型    4.2.5 知识获取的方法(途径)    4.2.6 知识获取的过程  4.3 知识网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二:知识转移    4.3.1 知识转移的定义    4.3.2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4.3.3 知识转移的类型与方式    4.3.4 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式    4.3.5 知识转移的过程  4.4 知识网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三:知识共享    4.4.1 知识共享的定义    4.4.2 知识共享的功能    4.4.3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4.4.4 知识共享的基本过程    4.4.5 知识共享的类型与模式    4.4.6 知识共享的技术  4.5 知识网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四:知识整合    4.5.1 知识整合的定义    4.5.2 知识整合的特征    4.5.3 知识整合的方向    4.5.4 知识整合的机制    4.5.5 知识整合的类型方式    4.5.6 知识整合的内容    4.5.7 知识整合的过程  4.6 知识网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五:知识创新    4.6.1 知识创新的含义    4.6.2 知识创新的特点    4.6.3 知识创新的环境    4.6.4 知识创新的动力    4.6.5 知识创新的类型    4.6.6 知识创新的模式    4.6.7 知识创新的途径  4.7 知识网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六:知识应用    4.7.1 知识应用的含义    4.7.2 知识应用的影响因素    4.7.3 知识应用的过程  4.8 小结第5章  知识网络的治理  5.1 治理与网络治理  5.2 知识网络的治理困境    5.2.1 知识网络需要治理的对象与目标    5.2.2 知识网络治理的条件  5.3 知识网络组织间关系的三维综合治理方案    5.3.1 关系治理    5.3.2 网络治理    5.3.3 知识治理  5.4 小结第6章  知识网络的结构演化  6.1 知识网络结构演化之渐变模式与重构模式    6.1.1 渐变模式    6.1.2 重构模式  6.2 知识网络结构演化之耗散结构模式    6.2.1 知识网络熵流及其耗散结构机理分析    6.2.2 知识网络耗散结构演化机制分析  6.3 知识网络结构演化之超循环模式    6.3.1 超循环演化原理    6.3.2 知识网络的超循环结构演化模式    6.3.3 知识网络演化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分析    6.3.4 知识网络演化过程中复制、变异与选择的结构优化机制分析  6.4 知识网络结构演化之复杂网络模式    6.4.1 随机网络模型    6.4.2 规则网络模型    6.4.3 小世界网络模型    6.4.4 无标度网络模型    6.4.5 知识网络之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及其特征(规律)  6.5 小结第7章  知识网络的应用  7.1 国外知识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7.1.1 美国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及其演化    7.1.2 丰田生产系统的知识网络(演化)    7.1.3 西门子公司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及其能力的培育    7.1.4 硅谷的知识网络、合作伙伴关系与知识创新    7.1.5 施乐公司知识网络系统  7.2 国内知识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7.2.1 诺基亚(中国北京)星状知识网络    7.2.2 春兰集团的知识网络(构建)    7.2.3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  7.3 小结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