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理性创新--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
  • 科技理性创新--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
  • 科技理性创新--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
  • 科技理性创新--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技理性创新--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

7.2 1.2折 60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玉媚 主编;赵建军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A1-1-6

上书时间2024-05-17

德宝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玉媚 主编;赵建军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0467909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8页
  • 字数 390千字
【内容简介】
  现代科技是现代文明的主导,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理性的张扬等,无一不是现代科技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哲学的反思和系统的审视,就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主题。进入21世纪,科学在其演化中形成了完整的理性精神,这种科学精神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物质成果成为现时代人类重要的思想成果。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独特的认识形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本书从多个层面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理性思维、认识方法、社会构成以及人类未来的多重关联,对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学、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理论启迪作用。本书集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党政干部培训、大专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也适合于各知识阶层、各年龄段朋友学习、阅读。
【作者简介】
  赵建军:男,1961年4月生,四川古蔺县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可持续发展等。先后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地方委托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中国哲学年鉴》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评述和全文转载。出版专著、合著6部,主编“创新方法战略丛书”“绿色发展与创新丛书”,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党校系统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技术哲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工程哲学委员会秘书长等。
【目录】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文明第一章文明发展之路

第一章文明发展之路

第一节文明的起源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二、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三、从野蛮走向文明

第二节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一、文明的表现形态

二、文明的演进方向

三、文明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文明的本质及文明发展理论

一、文明的界说

二、几种主要的文明发展理论

第二章文明演进中的科学技术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旨趣

一、科学的旨趣

二、技术的旨趣

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联

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五、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古代的自然科学技术

二、近代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现代的自然科学技术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

二、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

三、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四、高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第三章科学技术推进文明的进程

第一节时代变迁的科技印迹

一、科技成为时代划分的标志

二、科学家、发明家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科技源流与文化传统的互动

一、文化传统对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制约作用

二、科技源流对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三、历史上的科学与宗教

第三节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四、新科技革命

第二篇科学技术与理性

第四章科学理性

第一节西方科学理性的历史呈现

一、古代西方科学理性的萌芽

二、近代西方科学理性的形成

第二节现代西方科学理性

一、逻辑理性

二、历史理性

第三节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统一

一、夏佩尔的科学合理性理论

二、普特南的科学实在论观点

三、走向历史的逻辑理性

第五章技术理性

第一节技术哲学的两种研究传统

一、两种研究传统

二、两种文化视角

第二节技术的本质特性

一、技术的复杂性、多样性

二、技术的两重性

三、技术的价值负荷性

四、技术的相对自主性

五、技术的文化渗透性

第三节技术理性的现代展现及其未来命运

一、技术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立的表现及缘由

三、技术理性的未来命运

第六章科技伦理理性

第一节科技和伦理的冲突

一、历史上对科技与伦理关系的思考

二、科技与伦理冲突

三、科技与伦理冲突的焦点

第二节科技理性批判

一、科技中性论批判

二、西方现代科技批判思想

第三节科技伦理的建构

一、科技伦理建构的重要问题

二、科技伦理的特点

三、当代科技伦理的几个问题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方法

第七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提出科学问题

二、发现科学事实

三、进行理论思维

四、提出科学假说

五、构建科学理论

第二节方法应用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科学新思维与现代化方法

一、复杂性思维

二、随机性过程

三、系统性运作

四、TRIZ方法

第八章技术研发

第一节技术研发的内涵

一、技术研发的特点

二、技术研发在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方案设计与试验

一、方案设计的涵义及过程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三、方案试验和实施方法

四、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法

第三节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二、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三、技术创新的国际比较

第九章工程实施

第一节 工程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工程

二、工程活动的特征

三、把工程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意义

第二节工程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

二、从事工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现代工程的巨型化、复杂化

第三节工程实施的方法应用

一、工程决策方法

二、工程管理方法

三、工程监理方法

四、工程评估方法

五、工程创新方法

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十章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一、 科学技术的三大功能

二、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三、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机制

三、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科学技术的社会融合及价值选择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融合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适应性

二、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相容性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

第二节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一、当代大科学观的形成

二、当代科技应用的“双刃剑”效应

三、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第五篇科学技术与创新

第十二章创新时代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创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一、数字化、信息化成为知识经济的领头羊

二、高新技术是制胜法宝

三、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第二节创新时代的科技发展态势

一、倡导和强化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世界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美国、日本为例

三、中国应对创新时代的挑战

第三节创新时代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一、科技创新与思维方式变革的互动

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第十三章创新战略与人才政策

第一节 自主创新战略

一、自主创新

二、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三、自主创新战略的重点内容

四、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一、知识经济呼唤知识产权战略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特点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路径

第三节全球人才格局与中国人才战略

一、人才成为21世纪第一资源

二、发达国家人才战略

三、中国人才政策走向

第十四章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发展之路

第一节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及领域

一、信息技术的突破: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云计算

二、生命科学的新进展

三、智慧地球孕育技术革命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与3D打印引发奇迹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选择

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行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

三、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四、绿色发展与治理变革

五、美丽中国与人民福祉

第三节科技支撑下的多元社会体系建设

一、文化创新与竞争优势

二、科技文化与休闲人生

三、科技价值与人文价值融通的和谐社会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