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49.6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霞珍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8

思文书屋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霞珍 著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2384686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9页
  • 字数 3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内容简介】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教材的质量,更好地把握新世纪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让高等中医药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医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牢固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参与,共同编写了本套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精编教材”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教材编写、出版的经验,是对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规律探索的体会,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本套教材是以国家教育部新版的教学大纲和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以突出中医传统和特色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五版)及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九五”规划教材(六版)为蓝本,充分吸收现有国内外各种版本中、西医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既体现在精心组织,高度重视,以符合教学规律;又体现在精心编写,在“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下,确保内容精练、完整,概念准确,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结合完备,并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切合教学实际,结合临床实践,力求“精、新、实、廉”的特点。同时,教材编排新颖,版式紧凑,形式多样,主体层次清晰,类目与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充分体现了清晰性、易读性及和谐性。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內容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法
第一章精气、阴阳、五行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內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內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概说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二、藏象与藏象系统
三、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第二节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三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附:精室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气血津液与精神
第一节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来源和功能
三、气的分类及其组成、分布与功能
第二节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来源和组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来源和组成
三、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四、津液的功能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五节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神
一、神的概念和本源
二、神机的概念
三、人体之神的形成与功能
第七节精气神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三、奇经八脉的共同功能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基本功能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体质
第一节体质的概念和形成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形成
第二节体质分类
一、阴阳分类法
二、五行分类法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二、內伤性致病因素
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四、其他病因
第二节发病
一、发病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病机
第一节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调
第二节内生“五邪”
第三节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四节经络病机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第五节疾病的传变与转归
一、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含义
二、影响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因素
三、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形式

第八章防治原则
第一节未病先防
第二节既病防变
第三节治则治法
一、治則与治法的概念
二、基本治則

第九章养生
第一节养生的基本概念
一、天年
二、衰老
第二节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二、形神兼养
三、保精护肾
四、调养脾胃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