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访青年马克思:历史、理论与文本
  • 重访青年马克思:历史、理论与文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访青年马克思:历史、理论与文本

正版塑封内页完好

296 九五品

仅1件

重庆九龙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嘉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1-09

斌的书房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嘉昕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7
  • 版次 1
  • ISBN 9787214259592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205.000千字
【内容简介】
青年马克思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青年马克思的形象建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焦点,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理论阐释。本书在回顾青年马克思研究的思想史历程的基础上,从文本和历史的细节着手,尝试阐明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探索历程,进而探讨青年马克思问题的理论效应和时代价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阶段性划分、马克思早期文本的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概念范畴的辨析,本书提供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思考。
【作者简介】
周嘉昕,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版《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导读》等著作多部,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目录】
导论

章“青年马克思”的发现

节马克思恩格斯的“道路回顾”

一、 出版物、修订版、遗留稿、译文版:文本传播中的马克思形象建构

二、 马克思的自白

三、 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

四、 在《神圣家族》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

第二节“到达芬兰车站”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二、 梁赞诺夫与“马克思研究”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的进展”

第三节两个“青年马克思”

一、 战斗唯物主义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 “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

三、 从“保卫马克思”到“读《资本论》”

第二章“探索者道路的初探索”

节法、自我意识与辩证法:重访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

一、 “把我诱入敌人的怀抱”

二、 “自我意识”与辩证法

三、 自我意识与国家:重述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第二节私有财产、国家与主谓颠倒

一、 下流的唯物主义与私有财产

二、 主谓颠倒与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三、 市民社会、异化与无产阶级

第三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青年马克思”文本群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语境

二、 《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进程

三、 从异化劳动到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四、 在何种意义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发源地?

第三章“走向历史的深处”

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实践的唯物主义”

一、 《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与“唯物主义”传统的建构

二、 一个“实践唯物主义”的文献“孤证”

三、 今天该如何使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二节《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吗?

二、 “现实的人道主义”争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

三、 作为“总的结果”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三节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批判

一、 “现实的抽象”与“科学辩证法”

二、 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三、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四、 阶级对抗、劳动的生产费用与“唯物主义的抽象”

第四章“青年马克思”的理论效应

节回到“青年马克思”:模式、历史与路径

一、 “青年马克思”的五大解读模式:一个再思考

二、 “青年马克思”研究的五个阶段

三、 理论范式、思想语境、问题意识:回到“青年马克思”

第二节“青年马克思”与“市民社会”

一、 “市民社会”:术语背后的历史与逻辑

二、 从私有财产到生产方式

三、 “青年马克思”、“市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青年马克思”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从“青年马克思”的两部“著作”谈起

二、 MEGA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 MEGA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四、 全面深化MEGA研究的路径思考

结束语青年马克思唯物主义转变的思想历程与时代意义

一、 从青年马克思问题到唯物主义转变:回顾与展望

二、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三、 唯物主义转变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