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14 九品

仅1件

河南鹤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茶洪旺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Y2-4-4

上书时间2024-06-27

浚县同舟书店网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茶洪旺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7129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9页
  • 字数 200千字
【内容简介】
如果说平衡发展到不平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史上一次理论突破,那么,从不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则是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史上又一次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它标志着区域理论研究已经进入到理性化、科学化的层次;区域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范围已经超越了自身所处地位的局限,站在宏观高度和理论高度分析、考察区域经济的全局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预料,它将在实践中开创区域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
本书是一部内容比较丰富、有创新观点和开拓性的学术著作。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从分析均衡发展理论入手,认真梳理了均衡发展理论与非均衡发展理论几种主要观点及其发展演进的过程,进而对这两种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实践中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客观评述。本书的出版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这门年轻学科做出了具有相当分量的贡献。
【作者简介】
茶洪旺,经济学博士,师从国际发展经济学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研读发展经济学。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在云南民族大学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2月至1997年4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研修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现受聘为西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城乡刨新发展博士研究会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云南省委和省政府重点研究课题8项,省院校合作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独撰或与他人合作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6篇。先后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二届全国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等。
【目录】
摘要
第1章引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为何要这样选题
1.1.2研究意义
1.2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1.2.1內容结构
1.2.2研究方法
第2章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2.1均衡发展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
2.1.1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2.1.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1.3斯特里顿的“动态的平衡增长”理论
2.1.4对平衡增长理论的简要评价
2.2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
2.2.1历史留给新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遗产
2.2.2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
第3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3.1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
3.1.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3.1.2缪尔达尔的“循环与累积因果关系”原理
3.1.3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3.1.4倒“U”型理论:从非均衡极化走向均衡
3.1.5对非均衡增长理论的简要评价
3.2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
3.2.1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3.2.2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
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种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
4.1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
4.1.1理论形成的依据
4.1.2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
4.1.3相关重要概念的阐释
4.2非均衡协调发展运行机制
4.2.1市场调节机制
4.2.2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4.2.3法律保障制度
4.3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4.3.1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3.2为制定区域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4.3.3在区域发展理论中应用和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4.3.4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
第5章西部大开发历史回眸
5.1旧中国时代的西部开发
5.1.1历代封建王朝开发西部的主要举措
5.1.2孙中山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构想
5.2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开发的三次浪潮
5.2.1第一次开发浪潮: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畸形区域经济格局
5.2.2第二次开发浪潮:以三线建设为重点构筑战略大后方
5.2.3第三次大开发浪潮: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
5.2.4非均衡协调发展:新世纪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
第6章不发达地区开发的国际比较和启示
6.1不发达地区开发的国际比较
6.1.1美国西部开发
6.1.2苏联时期的西伯利亚开发
6.1.3日本北海道开发
6.2国外不发达地区开发经验教训的启示
6.2.1立法先行,为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
6.2.2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优先突出的地位
6.2.3必须十分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6.2.4依靠教育科技促进开发
6.2.5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主导作用
6.2.6在区域开发中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7章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路径探索
7.1以工业化为主线,把富民兴区作为根本目标
7.1.1以工业化为主线,加快城市化发展
7.1.2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富民兴区第一要务
7.2发挥政府与市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7.2.1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7.2.2必须科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7.3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先行官”
7.3.1基础设施先行发展
7.3.2生态环境优先建设
7.4加快进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7.4.1加快进行制度创新
7.4.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7.5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7.5.1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产业
7.5.2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7.5.3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7.5.4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产业
7.5.5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7.6一定要加大教育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7.6.1西部地区教育科技发展概况
7.6.2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7.7尽快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以立法保障西部大开发
7.7.1充分认识立法保障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7.7.2尽快使西部大开发步入法制化轨道
7.8实行积极有效的财政倾斜、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政策
7.8.1财税倾斜优惠政策
7.8.2金融扶持政策
7.9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动力
7.9.1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9.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开发
附录1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附录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