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
  •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
  •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

45.5 九品

仅1件

河南鹤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鲍献文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2-3-5

上书时间2024-06-27

浚县同舟书店网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鲍献文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16984
  • 定价 1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339页
  • 字数 50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项目系列专著
【内容简介】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借助海洋学、环境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以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及悬沙输运数值模型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以福建省13个海湾历史围填海活动和未来围填海规划需求为主线,分析和评价各海湾围填海活动和规划对海湾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能力以及泥沙冲淤等的影响。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可供从事海洋数值模型、海洋环境保护及海域使用规划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鲍献文,男,物理海洋学博士,教授。1965年5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物理海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资格。目前主要从事海洋科学专业的教学以及近海环流和海洋动力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骨干教师,主讲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海洋调查方法》和物理海洋、环境海洋专业研究生的《海洋环境监测》课程,编写的《海洋调查方法》一书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海洋调查方法国家名牌课程建设”。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荣获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承担教学工作同时,一直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曾出访日本、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工作或合作研究。近五年来,作为主持人完成了一项国家863海洋监测领域青年基金、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973海洋环流南海环流模式研究课题。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五”863海洋监测主题项目“全天候海雾遥感监测技术”和海洋环境演变973子课题项目。主持了“胶州湾复线高速公路”、“广西钦州湾燃煤电厂”海域使用论证和“福建罗源湾数值模拟和环境研究项目”等多项横向课题,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在一级学报共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并在英国《Estuarine,CoastalandShelfScince》、法国《OceanologicaACTA》著名杂志及《ActaOceanologicaSinica》、《ChinaOceanEngineering》、《科学通报》、《高技术通讯》等杂志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曾荣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曾获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青岛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1.1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1.1.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1.1.2自然环境条件
1.1.3主要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1.2各主要海湾概况
1.2.1沙埕港概况
1.2.2三沙湾概况
1.2.3罗源湾概况
1.2.4闽江口概况
1.2.5福清湾及海坛峡概况
1.2.6兴化湾概况
1.2.7湄洲湾概况
1.2.8泉州湾概况
1.2.9深沪湾概况
1.2.10厦门湾概况
1.2.11旧镇湾概况
1.2.12东山湾概况
1.2.13诏安湾概况

第2章海湾围填海数值模型概述
2.1潮流模型
2.1.1二维模型
2.1.2三维模型
2.2水质模型
2.2.1二维水质模型
2.2.2三维水质模型
2.3泥沙模型
2.3.1二维泥沙输运模型
2.3.2三维泥沙输运模型
2.4波浪模型
2.4.1SWAN/SMS海浪模型
2.4.2LAGFD-WAM海浪模型
2.4.3基于扩展缓坡方程的海浪模型
2.4.4GLERL波浪模型
2.5模型选用

第3章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模型的计算区域
3.2模型的配置
3.3模型参数的选择
3.4模型验证
3.4.1沙埕港
3.4.2三沙湾
3.4.3罗源湾
3.4.4闽江口
3.4.5福清湾
3.4.6兴化湾
3.4.7湄洲湾
3.4.8泉州湾
3.4.9深沪湾
3.4.10厦门湾
3.4.11旧镇湾
3.4.12东山湾
3.4.13诏安湾
3.5基本结论

第4章海湾围填海数值模型的评价体系
4.1工况设计
4.1.1工况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工况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4.1.3海湾围填海工况
4.2敏感评价点位的选择
4.2.1基本原则
4.2.2敏感点位的分布
4.3模型结果的评价指标

第5章围填海数值模型评价要素的计算和现状分析
5.1纳潮量
5.1.1纳潮量的计算及评价方法
5.1.2各海湾纳潮量现状
5.2流场
5.2.1流场评价要素
5.2.2海湾流场现状
5.3水交换能力
5.3.1水交换率计算方法
5.3.2海湾现状下水交换情况
5.4泥沙冲淤
5.4.1评价要素的计算
5.4.2海湾泥沙运动现状
5.5海湾动力环境现状小结

第6章典型围填海活动的回顾性评价
6.1回顾性评价的工况选择
6.1.1典型围填海工程选取原则
6.1.2典型围填海工程概况
6.2回顾性工况评价要素结果分析
6.2.1沙埕港
6.2.2三沙湾
6.2.3罗源湾
6.2.4闽江口
6.2.5福清湾
6.2.6兴化湾
6.2.7湄洲湾
6.2.8泉州湾
6.2.9深沪湾
6.2.10厦门湾
6.2.11旧镇湾
6.2.12东山湾
6.2.13诏安湾
6.3回顾性评价结论

第7章围填海工况的预测性评价及工况优选
7.1预测工况评价要素结果分析
7.1.1沙埕港
7.1.2三沙湾
7.1.3罗源湾
7.1.4闽江口
7.1.5福清湾
7.1.6兴化湾
7.1.7湄洲湾
7.1.8泉州湾
7.1.9深沪湾
7.1.10厦门湾
7.1.11旧镇湾
7.1.12东山湾
7.1.13诏安湾
7.2预测性评价主要结论

第8章极端事件对于优选工况的影响
8.1技术方法
8.1.1资料来源
8.1.2计算方法
8.2模拟工况
8.3台风极端增水
8.3.1沙埕港
8.3.2三沙湾
8.3.3罗源湾
8.3.4闽江口
8.3.5兴化湾
8.3.6湄洲湾
8.3.7泉州湾
8.3.8深沪湾
8.3.9旧镇湾
8.3.10东山湾
8.3.11诏安湾
8.3.12小结
8.4百年一遇台风极端增水条件下泥沙运移
8.4.1沙埕港
8.4.2三沙湾
8.4.3罗源湾
8.4.4闽江口
8.4.5福清湾
8.4.6兴化湾
8.4.7湄洲湾
8.4.8泉州湾
8.4.9深沪湾
8.4.10厦门湾
8.4.11旧镇湾
8.4.12东山湾
8.4.13诏安湾
8.4.14小结
8.5百年一遇极端增水条件下冲淤
8.5.1沙埕港
8.5.2三沙湾
8.5.3罗源湾
8.5.4闽江口
8.5.5福清湾
8.5.6兴化湾
8.5.7湄洲湾
8.5.8泉州湾
8.5.9深沪湾
8.5.10厦门湾
8.5.11旧镇湾
8.5.12东山湾
8.5.13诏安湾
8.5.14小结
8.6洪水期最大悬浮泥沙输入冲淤变化分析
8.6.1三沙湾
8.6.2闽江口
8.6.3泉州湾
8.6.4东山湾
8.7讨论
第9章建议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