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4.9 九品

仅1件

河南鹤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军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N1-2-2

上书时间2024-03-05

浚县同舟书店网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建军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2
  • ISBN 9787300104546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纵论创新经济的社会大势,讨论创造发明的本质特点和重要作用,概括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技巧,总结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具体介绍科学发现的艺术、技术发明的方法和技术创新的策略,分析个体创造力潜能开发的社会条件。旨在引导读者领悟创造发明真谛、改变人生观点、发现自身创造力潜能,在丰富多彩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塑造自我,实现自我。
【作者简介】
李建军,陕西扶风人。1964年8月生。中国衣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科技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主要著作有《产学合作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等4部,合作主编《专利商用化的策略与运用》1部,发表《中国科学:亟需从规范走向创新》等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录】
导言
1创造发明教育的历史
2创造发明教育的前提预设
3“创造发明导引”的基本体系
第一章创造和创造力
第一节改变历史的“创造”故事
一、奥斯本与创造工程学
二、爱因斯坦与物理学革命
三、比尔盖茨与知识经济
四、创造力:未来的冲击波
第二节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
一、创造和创造性
二、创造力及其内涵
三、内在天赋只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第三节有关创造力的主要理论
一、创造力开发的基本资源和要素
二、创造过程的理论
三、创造力测试及其方法
第四节智力、知识≠创造力
一、智力只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二、知识与创造力潜能的开发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局限性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形式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及其生理学基础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前提
一、知觉: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二、意象:创造性思维再现的基本机制
三、内觉:创造性思维呈现的心理中介
四、潜意识与创造发明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
一、横向思维
二、求异思维
三、发散思维
四、想象思维
五、直觉思维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的要诀
一、打破常规、独辟蹊径
二、向种种“不可能性”挑战
三、破除枷锁,广开思源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技巧
二、创造性思维的衍生技巧
三、灵活地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第三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节
一、进行创造性思维的12个步骤
二、主动进行“可能性思考”
三、选择或界定有价值的问题
四、积极主动地“做事”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创造性人格
第一节创造者的人格特征
一、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意义
二、高创造力者的人格特征
三、保持个性心理品质之问必要的张力
第二节创造者的精神境界
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科学家的创造境界
三、创新者的人生感悟
第三节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
一、确立积极向上的创造动机
二、打破僵局,尝试“第一”
三、认识你自己
四、不向挫折和失败屈服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科学发现的艺术
第一节科学发现与科学家
一、科学发现的复杂性
二、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机遇
三、科学家的类型
第二节科学发现的方法
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二、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互渗
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互补
第三节如何成为一个高创造力的科学家
一、保持专注的兴趣和热情
二、独辟蹊径,投入研究
三、随时捕捉各种灵感和妙想
问题
主要参考资料

第六章技术发明及其方法
第一节技术发明的本质
一、技术发明及分类
二、成功发明家的主要特征
三、技术发明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节技术发明的基本方法
一、群体激励法
二、形态分析法
三、综摄法或创造工程法
四、列举法
第三节专利申请的程序和条件
一、专利制度概述
二、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
三、专利的申请与审批
第四节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发明家
一、选择发明目标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三、创意和构想的现实化
四、成功发明家的诀窍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技术创新的途径和策略
第一节技术创新及其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本质
二、技术创新过程
三、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四、技术创新的分类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成功之道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顶天立地,尊重市场
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第三节迎接技术创新的新时代
一、巧用新财富创造体制
二、以创新理念经营天下
三、掌握几种自我突破的艺术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创造力有效发挥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早期环境
二、创新型人才的大学生活
三、有利于创造发明活动的职业环境
第二节高创造力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激励高创造力的社会因素
二、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李约瑟问题”和“诺贝尔现象”
第三节建设一个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重视社会文化“基因”的培育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发明环境
三、大力推行创新教育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2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