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本书既非为训话解经 ,亦不为罗列病案 , 而是一座雄奇伟岸大山的昭示 。李仲愚参悟儒释道医四道真谛 ,圆融理法方药四门奥妙 ,更有六十余年临床实践 。 全 书从传统 医 学的基本问题着手 , 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 一的思想 , 用传统医学具 体方 法,通过对病因 ,病性 ,病 情的认识 , 对人 ,人性和人生作 出 合符 医道的合理阐释与批判

李仲愚(1920~2003)四川彭州人。 13岁入医门,从师名医刘国南。17岁即悬壶于县医馆,针药并用。1956年奉调成都中医学院作。198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精于方术,善用针灸,尤擅长使用祖传绝招杵针、气功等法,内外合治、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及各种奇难杂证,疗效显著。多采用杵针、指针之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50 八品

库存2件

河北唐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文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6-08

  • 最新上架
道藏研究丛书 修道真诀( 钟吕传道集、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 大丹直指、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纯阳祖师五篇注等22篇道家经典)1993年一版一印
道藏研究丛书 修道真诀( 钟吕传道集、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 大丹直指、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纯阳祖师五篇注等22篇道家经典)1993年一版一印 ¥40.00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及医学卷子的来源与保存情况,概念及学术价值,初步整理与卷子的研究;敦煌医学内容精选,医理类著作《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病形脉诊》《伤寒论·伤寒例》张仲景《五脏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明堂五脏论》,诊法类《平脉略例》《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玄感脉经》《占五脏声色源侯》《七表八里三部脉》,本草类《本草经集注第一》《食疗本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美容美发急救佛教道教医方选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及医学卷子的来源与保存情况,概念及学术价值,初步整理与卷子的研究;敦煌医学内容精选,医理类著作《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病形脉诊》《伤寒论·伤寒例》张仲景《五脏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明堂五脏论》,诊法类《平脉略例》《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玄感脉经》《占五脏声色源侯》《七表八里三部脉》,本草类《本草经集注第一》《食疗本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美容美发急救佛教道教医方选 ¥158.00
喜马拉雅的人和神 概述苯教的历史及教义(魏摩隆仁、辛饶米沃、公元8世纪对苯教的迫害及后来的发展、苯教的教义、世界的起源、苯教的众神、苯教的宗教仪式、婚姻仪式、大圆满);藏族的瑟珠,西藏阿里日土地区的婚姻习俗,藏族还阳术观念初探,作为画家的根敦群培·,西藏萨满教的表现形式·藏文文献对理解印度文化的重要性,公元10世纪以来苯教寺院的教育体制,北宋时期河西的藏族部落和佛教
喜马拉雅的人和神 概述苯教的历史及教义(魏摩隆仁、辛饶米沃、公元8世纪对苯教的迫害及后来的发展、苯教的教义、世界的起源、苯教的众神、苯教的宗教仪式、婚姻仪式、大圆满);藏族的瑟珠,西藏阿里日土地区的婚姻习俗,藏族还阳术观念初探,作为画家的根敦群培·,西藏萨满教的表现形式·藏文文献对理解印度文化的重要性,公元10世纪以来苯教寺院的教育体制,北宋时期河西的藏族部落和佛教 ¥56.00
甲午战争 1994年精装16开 赵怀业魏光焘李光久丁汝昌 刘步蟾林泰曾林履中 黄建勋林永升邓世昌方伯谦 牛昶昞吴汤兴徐骧 丘逢甲吴彭年姜绍祖 张荫桓邵友濂李经方明治天皇睦仁 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大鸟圭介  山县有朋桂太郎大山岩  山县有朋桂太郎大山岩 黑木为桢佐久间左马太山地元治大岛义昌川上操六 大寺安纯北白川能久山根信成东乡平八郎
甲午战争 1994年精装16开 赵怀业魏光焘李光久丁汝昌 刘步蟾林泰曾林履中 黄建勋林永升邓世昌方伯谦 牛昶昞吴汤兴徐骧 丘逢甲吴彭年姜绍祖 张荫桓邵友濂李经方明治天皇睦仁 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大鸟圭介 山县有朋桂太郎大山岩 山县有朋桂太郎大山岩 黑木为桢佐久间左马太山地元治大岛义昌川上操六 大寺安纯北白川能久山根信成东乡平八郎 ¥280.00
甲午战争 1994年精装16开 辽宁民团的抗日活动、山东半岛群众英勇抗敌、议和、 广岛和谈、停战谈判、《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保卫台湾、台湾民主国、武装保卫台湾的开始、台中保卫战、保卫台南、甲午战争的影响、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本书主要人物简介 奕诉翁同龢 李鸿章依克唐阿 长顺刘坤一吴大澂 唐景崧宋庆马玉崑 刘永福左宝贵聂士成 叶志超徐邦道 龚照玙永山阎世开卫汝贵
甲午战争 1994年精装16开 辽宁民团的抗日活动、山东半岛群众英勇抗敌、议和、 广岛和谈、停战谈判、《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保卫台湾、台湾民主国、武装保卫台湾的开始、台中保卫战、保卫台南、甲午战争的影响、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本书主要人物简介 奕诉翁同龢 李鸿章依克唐阿 长顺刘坤一吴大澂 唐景崧宋庆马玉崑 刘永福左宝贵聂士成 叶志超徐邦道 龚照玙永山阎世开卫汝贵 ¥280.00
周易和气功 《易经》和气功的关系(“两仪”消长和练功选时。“四象”和练功方位。卦象学说和内丹学。年月节气、十二时辰和小周天。《易经》的哲学思想对气功的影响。河图洛书和气功。《周易》如何运用气功。气功问答)。揲蓍占筮。《易》学原理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应用(系统论,全息思想,数理理论,天文学,生物遗传学,化学,计算机,时空观,中医学)。近代《易》学研究概况。附录——王弼注《周易》原文。
周易和气功 《易经》和气功的关系(“两仪”消长和练功选时。“四象”和练功方位。卦象学说和内丹学。年月节气、十二时辰和小周天。《易经》的哲学思想对气功的影响。河图洛书和气功。《周易》如何运用气功。气功问答)。揲蓍占筮。《易》学原理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应用(系统论,全息思想,数理理论,天文学,生物遗传学,化学,计算机,时空观,中医学)。近代《易》学研究概况。附录——王弼注《周易》原文。 ¥40.00
昭乌达 吉格木德札木苏与金字《甘珠尔经》,荣宪公主珍珠团龙袍,玺印种种,古代印信,古钱春秋,出土钱币)古迹(长城 界壕 古战场,燕北长城,秦长城,汉长地,金界壕,乌兰布统古战场,古道 桥梁,古代驿道,潢水石桥,土河千秋桥,古都及府路州城,古代城镇,辽·上京临潢府,辽·中京大定府,辽·祖州与祖陵,辽·庆州与庆陵,辽·怀州与怀陵,辽·饶州,辽·武安州,辽·永州,元·应昌府,元·全宁府,元·武平路,
昭乌达 吉格木德札木苏与金字《甘珠尔经》,荣宪公主珍珠团龙袍,玺印种种,古代印信,古钱春秋,出土钱币)古迹(长城 界壕 古战场,燕北长城,秦长城,汉长地,金界壕,乌兰布统古战场,古道 桥梁,古代驿道,潢水石桥,土河千秋桥,古都及府路州城,古代城镇,辽·上京临潢府,辽·中京大定府,辽·祖州与祖陵,辽·庆州与庆陵,辽·怀州与怀陵,辽·饶州,辽·武安州,辽·永州,元·应昌府,元·全宁府,元·武平路, ¥53.00
葛洪研究②试论葛洪的知人善任思想 ,葛洪论“百家之言不可废” ,葛洪与黄老之学, 葛洪“玄”、“道”、“一”辨微 ,中国道教史上的葛洪 ,论葛洪对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发展的贡献,试论葛洪道学中的人道关系, 葛洪对道家及道教审美思想形成的贡献 ,论葛洪的音乐审美观与茅山道乐 ,葛洪的内修理论及价值 《抱朴子养生论》发微 ,试析《抱朴子内篇》的养生伦理与哲学基础, 葛洪与中国传统医药学, 葛洪的医学成就
葛洪研究②试论葛洪的知人善任思想 ,葛洪论“百家之言不可废” ,葛洪与黄老之学, 葛洪“玄”、“道”、“一”辨微 ,中国道教史上的葛洪 ,论葛洪对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发展的贡献,试论葛洪道学中的人道关系, 葛洪对道家及道教审美思想形成的贡献 ,论葛洪的音乐审美观与茅山道乐 ,葛洪的内修理论及价值 《抱朴子养生论》发微 ,试析《抱朴子内篇》的养生伦理与哲学基础, 葛洪与中国传统医药学, 葛洪的医学成就 ¥83.00
连云港市文物古迹(下): 连云港地区石质文物的解析与保护,由贝叶经和琉球炉索引的法起寺 ,鸟夷人的图腾崇拜一平山石祖的意义,云台山的银杏树 170会“说话”的银杏树 ,云山白果树 ,朝阳山湾古树名木辛酸史 ,香消玉陨十一松 ,寻觅立禅石旁菩提树 ,连云港市博物馆, 东海县博物馆 ,灌云县博物馆 ,灌南县博物馆 ,赣榆区博物馆,连云港市考古大事记(1956一2015) ,
连云港市文物古迹(下): 连云港地区石质文物的解析与保护,由贝叶经和琉球炉索引的法起寺 ,鸟夷人的图腾崇拜一平山石祖的意义,云台山的银杏树 170会“说话”的银杏树 ,云山白果树 ,朝阳山湾古树名木辛酸史 ,香消玉陨十一松 ,寻觅立禅石旁菩提树 ,连云港市博物馆, 东海县博物馆 ,灌云县博物馆 ,灌南县博物馆 ,赣榆区博物馆,连云港市考古大事记(1956一2015) , ¥62.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仲愚(1920~2003),男,四川省彭州市人。四川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用气功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5岁入私塾,13岁入医门,师从堂叔晚清秀才李培生,后又从师天彭名医刘国南、刘锐仁。17岁即悬壶于县医馆,针药并用。19岁考取四川省注册中医师资格,次年入四川国医学院学习。建国后,曾任彭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5年奉调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次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198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任本校附属医院针灸指针研究室主任、康复科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用气功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等职。

 作者简介:
   赵文,男,成都市人,中医副主任医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以来,师从李仲愚(为李仲愚学术继承人)、刘立千、李孔定、杨思澍诸先生,深研医道并儒、释、道三教之学。与人合著《周易之谜》、《传统运动养生学》,参编《中药配伍运用》、《李孔定医学三书》,独立出版专著《医道家课》、《医道灵源》、《宗教行为与心理治疗》等。

 目录:
 第一章传统医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传统医学的前提和根本真理
 二人体是如何形成的
 三中医的预防思想
 四躯体、孔窍与内脏的关系

 第二章六经病变
 一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
 二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
 三少阳之上,火气主之,中见厥阴
 四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
 五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
 六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

 第三章人体相关部位疾病
 一头部
 1.脱发3.头皮屑
 2.白发4.偏头痛
 二面部
 三眼睛
 (一)外障病
 1.胬肉攀睛3.斜视
 2.角膜“翳子”4.近视眼
 (二)内障病
 1.暴盲4.眼障
 2.头风贯目5.青光眼
 3.眼底出血6.夜盲症
 四鼻部
 1.鼻塞4.鼻息肉
 2.鼻黏膜炎5.酒糟鼻
 3.鼻血
 五耳朵
 1.耳呜与耳聋3;耳乳突炎
 2.中耳炎
 六口腔
 1.牙齿3.咽喉
 2.舌4.口腔
 七淋巴结肿大和腮腺炎
 八肩背和四肢疾病
 九痿证
 1.皮痿4.脉痿
 2.肌痿5.骨痿
 3.筋痿
 十居无定处的病证
 1.红斑狼疮5.糖尿病
 2.不明原因的发热6.帕金森综合征
 3.高脂血症7.自主神经紊乱
 4.高血压和低血压8.植物人

 第四章人体内脏疾病
 一肺
 1.呼吸道传染3.肺痈
 2、咳、哮、喘、短气4.肺痨
 二心
 1.心神经官能症532.冠心病
 三横膈
 四肝与胆
 1.肝胆结石5.肝脓疡(肝痈)
 2.胆道发炎6.脂肪肝
 3.肝炎7.胰腺炎
 4.胆道蛔虫
 五肠胃
 1.胃炎4.痢疾
 2.肠胃炎5.痔疮出血
 3.霍乱
 六肾与膀胱
 1.五迟3.疝气
 2.尿频、遗尿、小便失禁4.肾炎

 第五章六气与六淫病
 一风
 (一)伤风
 (二)抽风
 1.外风2.内风
 (三)痫风
 (四)癫风
 (五)中风
 (六)风疹
 (七)风丹
 (八)小儿麻痹症
 (九)周围神经炎
 (十)风湿麻木
 (十一)风湿痹痛
 (十二)鹤膝风
 (十三)类风湿关节炎
 二寒
 (一)肌表感寒
 (二)内脏中寒
 (三)寒厥
 三暑
 (一)中暑
 1.暑厥2.暑温
 (二)伏暑
 1.暑泻3.暑痢
 2.暑风霍乱4.暑疟
 四湿
 (一)外湿
 (二)内湿
 五燥
 (一)外燥
 1.阴燥2.阳燥
 (二)内燥
 1.阴燥2.阳燥
 六火
 (一)虚火
 1.心火过旺2.胃中虚火
 第六章癌症与结石
 第七章证治八法
 第八章治疗综述
 第九章病机十九条
 第十章中医诊断
 第十一章中医妇科
 第十二章中医儿科
 第十三章外科与伤科
 第十四章指针、杵针和针灸
 第十五章常用中药与方剂举例
 附录:《从灸至阴穴转胞胎谈对经络及俞穴之体会》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