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光眼的中西医诊治
  • 青光眼的中西医诊治
  • 青光眼的中西医诊治
  • 青光眼的中西医诊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光眼的中西医诊治

90 4.5折 198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清华、吴权龙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297

上书时间2024-09-24

迎景苑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清华、吴权龙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版次 1
  • ISBN 9787122382085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5页
  • 字数 752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概要、预防与调护等。各论从中医与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难点与对策、经验与体会、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疗效评定标准、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研究进展、古籍精选、评述等方面介绍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疗,并介绍了青光眼的相关诊疗标准(共识)和临床指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等。 

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教授,1988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相继获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全国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主任、眼科科研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学术骨干、部级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002 

第二章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008 

第三章 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 018 

第一节 前房及前房角的解剖学基础 018 

第二节 房水生成的解剖基础 021 

第三节 房水的功能和组成 025 

第四节 血-房水屏障 027 

第五节 房水循环的生物学 029 

第六节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 030 

第七节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 033 

第四章 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分子遗传学 038 

第一节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038 

第二节 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 049 

第五章 青光眼的临床流行病学 053 

第一节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053 

第二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057 

第六章 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 064 

第一节 眼科问诊 064 

第二节 视功能检查 066 

第三节 眼压测量、眼压描记及目标眼压 072 

第四节 前房角镜检查 074 

第五节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077 

第六节 青光眼的眼底表现 080 

第七节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 082 

第八节 视野检查 086 

第九节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091 

第十节 青光眼的中医辨证 093 

第七章 青光眼治疗概要 100 

第一节 青光眼的治疗目的 101 

第二节 青光眼的常用中医内治法 101 

第三节 青光眼的常用中药与方剂 104 

第四节 青光眼的常用中医外治 118 

第五节 青光眼的常用西药 130 

第六节 青光眼的激光治疗 134 

第七节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139 

第八章 青光眼的预防和调护 152 

第一节 青光眼的预防 152 

第二节 青光眼的调护 154 

各论 

第九章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60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160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161 

第三节 临床分期及表现 162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65 

第五节 中医治疗 167 

第六节 西医治疗 170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171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171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171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172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172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173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179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185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188 

第十六节 评述 189 

第十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92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192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193 

第三节 临床表现 194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97 

第五节 中医治疗 199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03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206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206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207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211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211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211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213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215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218 

第十六节 评述 218 

第十一章 高眼压症 221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221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21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22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24 

第五节 中医治疗 225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26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227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228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228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229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229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229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230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231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231 

第十六节 评述 232 

第十二章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234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234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34 

第三节 临床分期及表现 235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37 

第五节 中医治疗 239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41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243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244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244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244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245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245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246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249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251 

第十六节 评述 251 

第十三章 先天性青光眼 253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253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53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55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58 

第五节 中医治疗 260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62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265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266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266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267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267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267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268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269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271 

第十六节 评述 271 

第十四章 发育性青光眼 274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274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74 

第三节 临床分型及表现 275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75 

第五节 中医治疗 276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77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277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278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278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278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279 

第十二节 研究进展 279 

第十三节 评述 279 

第十五章 恶性青光眼 281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281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81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81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82 

第五节 中医治疗 283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84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287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288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289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289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289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289 

第十三节 研究进展 290 

第十四节 评述 291 

第十六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92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292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93 

第三节 临床分期及表现 294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96 

第五节 中医治疗 297 

第六节 西医治疗 299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303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304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306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309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309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310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314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315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320 

第十六节 评述 321 

第十七章 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326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326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326 

第三节 临床表现 327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29 

第五节 中医治疗 332 

第六节 西医治疗 334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337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337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337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338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338 

第十二节 研究进展 338 

第十三节 评述 339 

第十八章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341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341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341 

第三节 临床表现 342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42 

第五节 中医治疗 343 

第六节 西医治疗 344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345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345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345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346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346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346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347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347 

第十五节 评述 349 

第十九章 其他类型的继发性青光眼 351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351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35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355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56 

第五节 中医治疗 358 

第六节 西医治疗 361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364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364 

第九节 预防和调摄 365 

第十节 预后和转归 367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367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367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369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370 

第十五节 评述 373 

第二十章 混合型青光眼 376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376 

第二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376 

第三节 临床表现 378 

第四节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78 

第五节 中医治疗 379 

第六节 西医治疗 382 

第七节 难点与对策 384 

第八节 经验与体会 384 

第九节 预防与调摄 384 

第十节 预后与转归 385 

第十一节 疗效评定标准 386 

第十二节 医案精选 386 

第十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387 

第十四节 研究进展 388 

第十五节 古籍精选 389 

第十六节 评述 390 

第二十一章 青光眼相关临床指南和诊疗标准 392 

第一节 临床指南与临床路径 392 

第二节 青光眼的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 393 

第二十二章 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 443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443 

第二节 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巩膜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450 

第三节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抗瘢痕形成新策略 456 

第四节 OCT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在青光眼研究中的进展 462 

第五节 青光眼微型引流物Ex-press引流钉研究进展 470 

附录 479 

一、眼科相关正常值 479 

二、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 48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