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

73 九五品

仅1件

陕西榆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1-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涛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6661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26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主要探讨了毗沙门天王与城隍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流变过程。以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起源和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关系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广泛盛行的状况,指出毗沙门天王和原有的城隍神共同构成这一时期的城市保护神,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二元并存的格局形成。但毗沙门天王主要存在于北方城市之中,而城隍神则大范围存在于南方城市。在二神演变的过程中,其神性和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城隍神又独自成为中国的城市保护神,毗沙门天王则逐渐淡出城市保护神的行列。毗沙门天王其中一部分转换为中国的民间信仰,另一部分又回归到寺院,成为护法、护院的守护神,部分地回归佛教;城隍神则渐渐向道教靠拢。
【作者简介】
  王涛,女,1973年生,山西省五寨县人,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唐宋社会文化史研究,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著作三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各级各类课题,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目录】
绪言
一选题缘起与概念界定
二论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史料讨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兴起、发展的条件与基础
第一节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唐宋时期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二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居民的构成与唐宋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城市居民的构成
二唐宋时期市民阶层的兴起、形成
第三节唐宋时期佛教对城市民众的深刻影响
一唐宋时期佛教对城市民众的直接影响
二唐宋时期佛教对城市民众的间接影响
三唐宋时期城市民众的佛教信仰意识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兴起与初期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兴起
一有关城隍神起源的探讨
二毗沙门天王的源起
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初期发展
一唐宋以前城隍神信仰的发展
二唐宋以前毗沙门天王信仰在中土的传播

第三章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二元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毗沙门天王的加入
第二节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信仰的普遍化
一城隍神信仰的普遍化
二毗沙门天王信仰的普遍化
第三节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盛行的原因及影响
一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盛行的原因
二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盛行的影响

第四章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
第一节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在地理分布上的区域性特征
一写经题记
二发愿文
三榜文、贴文
第二节城市保护神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所昭示的南北城市文化的不同
第三节从城市保护神的发展演化看唐宋时期中外文化、南北城市文化的融合
一从毗沙门天王流变看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从毗沙门天王与城隍神的交融看唐宋时期南北城市文化的融合
第四节从城市保护神的发展演化看唐宋时期思想文化的演变

第五章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神性与职能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城市保护神神性的发展演变
一城市保护神神性的人格化特征浓厚
二城市保护神神性的正统化特征明朗
第二节城市保护神职能的扩大化
一毗沙门天王职能的扩大化
二城隍神职能的扩大化
三城市保护神神性与职能的演变性质
四唐宋以后城市保护神的发展分化

第六章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与宗教的关系
第一节毗沙门天王对佛教的游离与部分回归
第二节城隍神向道教的靠拢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