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国医-福建卷 温长路丛书总主编 97875349800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说国医-福建卷 温长路丛书总主编 9787534980077

新华集团 仓库直发

18.3 1.8折 99.8 全新

库存114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长路丛书总主编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0077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9.8元

货号11305880

上书时间2023-11-10

安安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有福之地,闽医摇篮/2

福建医学,源远流长/8

闽学之道,岐黄之术/19

董奉/43

吴本/48

苏颂/56

郑樵/60

朱端章/63

蔡元定/66

真德秀/69

宋慈/72

杨士瀛/76

邹铉/79

聂尚恒/82

萧京/86

熊宗立/88

陈梦雷/92

黄庭镜/98

陈念祖/101

雷丰/108

郑奋扬/112

力钧/116

吴瑞甫/122

包识生/124

林如高/129

胡友梅/135

陈应龙/137

李健颐/140

陈慎吾/142

俞慎初/145

盛国荣/148

赵棻/152

黄宗勖/154

医药文化承古越,陶器汤液

契中和/159

精神内衣的宗教,医学之魂

的哲学/166

源头活水民俗情,沃汤拗九

闽族风/182

闽中山海多奇药,茶饼神曲

仔癀春/193

刚柔相济畲医药,合璧回医

隅高山/233

抗疫学传闽翘楚,众多第一

比中原/247

结语/255

殖民侵略,西医传入/259

存亡抗争,闽医齐心/262

中西汇通,学验俱丰/278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282

医药经营,匡扶民生/300

政府扶持,振兴中医/310

结语/317

主要参考文献/318




内容摘要

自古以来,勤劳智慧的福建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与疾病不断做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与医药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福建地方医学。福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们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先秦时期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在福建这块背山面海的地方,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人类活动?据福建三明万寿岩灵峰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18万年前福建境内就生活着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福建境内发现的旧石器遗址较著名的还有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东山人”与“清流人”化石遗址、“甘棠人”化石遗址等。大约在7000年前,福建进入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福建原始人类活动和聚居的遗址有平潭平原乡壳丘头遗址、闽侯甘蔗恒心村昙石山遗址、闽侯白沙镇溪头遗址、闽侯竹岐乡庄边山遗址、漳州覆船山遗址、东山大帽山遗址和福清东张白豸寺遗址等。  先秦时期,福建社会的历史虽然很漫长,但是医药知识的积累却十分缓慢。常言道“药食同源”,先民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采集植物,捕获野兽、鱼类、贝壳类及其他动物,逐渐认识到某些动物、植物和矿物具有医疗作用,也就有了医药活动。据考古研究,在闽侯县昙石山、白沙溪头、榕岸庄边山及平潭县南垅、北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一些动植物的化石或残骸,这是福建先民认识、利用药物的开始。  在早期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人类卫生保健□具意义、□关紧要的当属对火的使用和稍后发明的人工取火。这不仅是因为火能御寒、防兽,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方法,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占有的程度。尤其是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走向熟食,大大缩短了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减少了肠胃疾病。据考古发现,福建原始人大概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学会了用火和人工取火。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发明制陶术后,便用釜、罐等器具装盛食物,用火炊煮。昙石山遗址、庄边山遗址均发现有烧制陶器的窑灶,取暖用的火塘,做饭用的连通灶;福清东张遗址发现有室内地面挖成直径30厘米、深10厘米的瓢形土灶,也有用几块石头围砌起来的简单灶穴。福建早期先民在学会用火炊煮食物的基础上,发展到后来闽越人进一步学会运用腌制方法来存储多余的海产品,改善饮食卫生状况,如《后汉书·东夷传》载,闽越人“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所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也”。  原始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还逐渐学会了缝制衣服。他们在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裸体生活以后,起初是以兽皮和树皮覆盖身体以御寒。逐渐地又将羽毛、树叶、茅草加以编制,披在身上。原始人从赤身裸体发展到以兽皮、树皮充当衣服,以至后来有了原始的纺织缝纫活动,这是人类卫生保健的又一大进步。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大大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据考古发现,在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用水鹿等动物肢骨或鳖腹甲磨制而成的骨锥、骨凿、骨镞、骨针以及纺轮、棕绳等,说明了远古时期缝制用的工具如骨锥、骨针等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初步掌握了纺织技术。到了商周时期,福建纺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当时已能生产麻、丝、棉布等纺织品,闽越人的衣着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卫生保健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



精彩内容

▲长河掠影: 描述各省与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变迁,不同时期该省概况,以画龙点睛之笔触概说历史掠影,大体了解中医与该省历史、变迁、经济、政治的关系,突出当地的文化特点,既要写实又要有思想性。

▲历史人物: 讲述各省中医药方面的历代名医名家,其生卒年、字号、祖籍、履历、重要事迹,主要叙述其学术思想、取得成就。要求配人物图片,与其相关的遗迹,拉近古代医家与现代读者的距离。

▲往事如碑:在医学史上值得一提的事件,例如,天灾(大饥荒)、人祸(战争)出现的新兴的学派或者是流派。地域特产,如四大怀药的历史,或者是重大事件带来的地方与中医相关的药物及中药学创新思想。

▲百年沉浮:地方性的、有影响的各地名医名家、学派传承(如伤寒学派、温病学派、新安学派、岭南学派等)中医存废之争中各地中医争取生存、发展的问题,及西方的文化涌入对中医的冲击及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