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65.9 6.7折 ¥ 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唐海华,石昌熙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71005740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303171
上书时间2025-01-03
本书主要传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唐海华在中医临证和苗医药方面学术经验。上篇中医临证医案备要以中医五脏为中心,把临证医案分为心系、肝系、脾系、肺系、肾系疾病进行论述,总结了临证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五系常见病、多发病引经据典进行理、法、方、药综合阐述;下篇苗医药新论以其30多年苗医药研究为背景,在苗族药物学基础上探索了苗医药特色、文化、经典理论。
唐海华,男,生于1962年,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主任医师,苗医药和肛肠两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苗医药省级以上科研并获得省级科技奖,贵州省苗医药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中医和苗医药工作,独著《苗族药物学》,参著《苗医基础》《苗族医药学》等,本书为其主编的第2本图书。
石昌熙,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中医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从事临床工作30年,擅经方活用,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肝胆、肾脏各类疑难杂症。
卷 肺系病证
章 肺系病证医案 3
节 咳嗽病症医案 3
第二节 喉痹病证医案 7
第三节 多汗病证医案 10
第四节 风疹病证医案 11
第五节 痔疮病证医案 12
第六节 痤疮病医案 12
第七节 肺痨病证医案 13
第二章 肺系病证诊疗与临证备要 15
节 感 冒 15
第二节 咳 嗽 20
第三节 哮 病 26
第四节 喘 证 32
第五节 肺 胀 38
第六节 肺 痈 43
第七节 肺 痨 47
第八节 肺 痿 53
第二卷 心系病证
第三章 心系病证医案 57
节 心悸病症医案 57
第二节 胸痹病证医案 62
第三节 不寐病证医案 64
第四章 心系病证诊疗与临证备要 70
节 心 悸 70
第二节 胸 痹 76
第三节 厥 证 82
第四节 不 寐 87
第五节 痴 呆 93
第六节 癫 狂 98
第七节 痫 病 103
第三卷 脾系病证
第五章 脾系病证医案 109
节 胃脘痛病证医案 109
第二节 腹痛病证医案 110
第三节 泄泻病证医案 114
第四节 便秘病证医案 116
第六章 脾系病证诊疗与临证备要 120
节 胃脘痛 120
第二节 痞 满 128
第三节 呕 吐 132
第四节 呃 逆 137
第五节 噎 膈 140
第六节 腹 痛 145
第七节 痢 疾 150
第八节 泄 泻 156
第九节 便 秘 161
第四卷 肝系病证
第七章 肝系病证医案 167
节 头痛病证医案 167
第二节 眩晕病证医案 169
第三节 胁痛病证医案 172
第四节 乳癖病证医案 177
第八章 肝系病证诊疗与临证备要 179
节 胁 痛 179
第二节 黄 疸 184
第三节 积 聚 190
第四节 鼓 胀 195
第五节 眩 晕 200
第六节 头 痛 205
第七节 中 风 211
第八节 瘿 病 217
第九节 疟 疾 222
第五卷 肾系病证
第九章 肾系病证医案 227
节 腰痛病证医案 227
第二节 水肿病证医案 229
第三节 中风病症医案 232
第十章 肾系病证诊疗与临证备要 233
节 水 肿 233
第二节 淋 证 239
第三节 癃 闭 245
第四节 关 格 251
第五节 阳 痿 255
第六节 遗 精 259
第六卷 气血津液病证
第十一章 气血津液医案 264
第七卷 苗族药物
第十二章 绪 论 267
第十三章 苗药起源 267
第十四章 苗药发展 268
第十五章 苗药基本理论 270
节 苗药取名论 270
第二节 苗药气味论 271
第三节 苗药形象论 272
第四节 苗药归经论 272
第五节 苗药感觉论 273
第六节 苗药试服论 273
第七节 苗药新鲜论 273
第八节 苗药配方论 273
第九节 苗药五性论 274
第十节 苗药加工论 274
第十一节 苗药用量论 274
第十二节 苗药用法论 274
第十三节 苗药禁忌论 275
第十四节 苗药毒性论 275
第十六章 苗药歌赋 277
第十七章 苗药与中药区别 280
节 相同点 280
第二节 不同点 280
第十八章 苗药识别 283
节 一般名称 283
第二节 根类 283
第三节 茎类 284
第四节 叶类 284
第五节 花类 287
第六节 果类 288
第十九章 植物药 289
节 草类药 289
第二节 木类药 396
第三节 藤类药 419
第四节 油脂类 430
第五节 果实类 431
第六节 花类药 452
第七节 菌类药 460
第八节 刺类药 462
第九节 根类药 463
第二十章 动物类药 471
第二十一章 金石类药 495
第二十二章 其他种类 501
第八卷 苗医药科优势病种与临床研究
第二十三章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507
节 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507
第二节 漏肩风诊疗方案 513
第三节 面瘫诊疗方案 519
第四节 膝痹病诊疗方案 523
第五节 项痹病诊疗方案 531
第六节 腰腿痛病诊疗方案 534
第二十四章 临床疗效 540
节 汝爽消痛酊临床疗效研究 540
第二节 抹酒火疗法临床疗效研究 542
第三节 痛风散临床疗效研究 544
第四节 “面瘫十二针”临床疗效研究 547
第五节 康膝疼痛贴临床疗效研究 550
第六节 爆灯火疗法临床疗效研究 552
第七节 热奄包临床疗效研究 554
第八节 针刺康复理疗脑梗临床疗效研究 557
第九节 温针灸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研究 559
医之道 ——后记 562
本书主要传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唐海华在中医临证和苗医药方面学术经验。上篇中医临证医案备要以中医五脏为中心,把临证医案分为心系、肝系、脾系、肺系、肾系疾病进行论述,总结了临证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五系常见病、多发病引经据典进行理、法、方、药综合阐述;下篇苗医药新论以其30多年苗医药研究为背景,在苗族药物学基础上探索了苗医药特色、文化、经典理论。
唐海华,男,生于1962年,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主任医师,苗医药和肛肠两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苗医药省级以上科研并获得省级科技奖,贵州省苗医药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中医和苗医药工作,独著《苗族药物学》,参著《苗医基础》《苗族医药学》等,本书为其主编的第2本图书。
石昌熙,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中医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从事临床工作30年,擅经方活用,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肝胆、肾脏各类疑难杂症。
章 肺系病证医案
节 咳嗽病证医案
一、痰湿阻肺证咳嗽
付×梅,女,59岁,2019年10月8日初诊,自诉咳嗽上气,受凉易引发。近5日来常咳嗽气逆,咽喉不利,觉痰阻塞,咳出后爽快,痰色灰黑,周身肌肉酸痛,舌苔薄白,口不渴,二便如常,体冷畏寒,面色黄而暗滞,口唇瘀紫,脉象沉细,两尺微弱,证属痰湿阻肺,用温阳行水、降气祛痰法。
处方:茯苓30 g,白术9 g,桂枝6 g,白芥子15 g,细辛3 g,
紫苏子9 g,杏仁9 g,厚朴9 g,法半夏9 g,瓜蒌18 g,
陈皮9 g,炙甘草6 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7剂,咳嗽已止,且无气紧现象,二便饮食均正常,咯痰较爽,痰色仍带灰黑,下肢肌肉仍觉酸痛,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象沉细而缓,再从前方加减进治。
处方:茯苓30 g,白术9 g,桂枝6 g,白芥子15 g,细辛3 g,
紫苏子9 g,杏仁6 g,厚朴9 g,法半夏9 g,广陈皮9 g,
独活6 g,桑寄生15 g,炙甘草6 g。
7剂,水煎服。
按:本例咳嗽体冷畏寒,面色黄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沉细等,均为寒湿现症。寒湿郁于肌表,则周身肌肉酸痛,寒湿凝聚于肺中,不但使气道与咽喉不利,且使水泛为痰。气道不利与寒痰相结合,则使咳嗽频发。如遇外感,则肺道更为不利,而咳嗽更加剧烈。《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用桂枝、白芥子、细辛以温阳解表,用茯苓、白术、独活、桑寄生以燥湿行水,用紫苏子、杏仁、厚朴以降肺下气,用法半夏、瓜蒌、陈皮以行气祛痰。
二、肝阴不足证咳嗽
许×琴,女,41岁,2019年9月20日初诊,自诉咳嗽2年余,咳嗽痰中带血,常感头眩晕,胸痛心累心悸,食欲欠佳。舌质红,苔薄少津,脉象弦细。此为肝阴不足,肝热犯肺,肺失清肃,热伤肺,以致咳血。肝脉贯膈络肺还循胃口,故肝病与食欲有关,治当滋肝潜阳,兼肃肺气。
处方:瓜蒌壳9 g,天冬9 g,玉竹9 g,天花粉9 g,石决明9 g,牡蛎9 g,
女贞子9 g,菊花9 g,石斛9 g,首乌藤9 g,牡丹皮6 g,炙甘草6 g。
5剂,水煎服。
二诊,续服上方后,诸症消失,胃纳渐增,唯目眩未减,脉象依然弦细,此木郁未达,肝阴尚属不足,仍本前法。
处方:瓜蒌壳9 g,石决明9 g,牡蛎9 g,刺蒺藜9 g,玉竹9 g,
女贞子9 g,黄芩9 g,白芍9 g,当归9 g,枳壳9 g,
石斛9 g,牡丹皮6 g,谷芽15 g,炙甘草6 g。
5剂,水煎服。
服上方5剂后,诸症即基本上得到控制。
按:本例咳嗽头眩心悸,脉象弦细,舌红少津,为肝阴不足现症。肝阴不足,则阳亢化火,肝热犯肺发为咳嗽。胸痛食少,为肝脉所过部位发病。故用玉竹、女贞子、石斛、当归、白芍等以涵养肝阴,用石决明、牡蛎、菊花、首乌藤等以平肝潜阳,用刺蒺藜、牡丹皮疏肝以解郁火,用天花粉、天冬、瓜蒌壳、枳壳、黄芩以清肃肺气,并稍加谷芽以健胃。阴平阳秘,肺得清肃,诸症即解。
三、痰热壅肺证咳嗽
龙×权,男,47岁,2019年9月18日初诊,自诉咳嗽2周,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前医认为气血虚弱,给予大补气血,反致呼吸更加迫促,四肢更加无力,咳嗽气促,痰质浓稠,脉象浮数,右脉更甚。此为肺气不降、痰郁化热之征,治当清热化痰、降肺止咳,用紫苏子降气汤合泻白散。
处方:陈皮9 g,茯苓15 g,桑白皮12 g,紫苏子9 g,法半夏9 g,
大枣3枚 , 杏仁9 g,地骨皮12 g,黄芩9 g,葶苈子6 g,
竹茹 15 g。
5剂,水煎服。
服上方5剂后,咳嗽即止,诸症亦缓解。
按:本例咳嗽先因肺气不降,误服补药,以致肺气更加壅遏,使水液不得输布,聚液成痰,痰郁化热,出现上述症状。故用紫苏子、杏仁、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大枣以降肺泻肺,用法半夏、陈皮、茯苓、黄芩、竹茹以清热化痰。肺气通畅,诸症即消。
四、心肺阴虚证咳嗽
吴×春,女,42岁,2019年1月11日初诊,自诉咳嗽气紧2年,咳吐稠痰,心累头昏,喉中干痒。舌质干,微黄苔,脉象浮弦。此为心肺阴亏,阳亢动火,肺热气逆之证,治宜以养心肺阴分为主,佐以泻火降肺。
处方:百合12 g,麦冬9 g,玉竹12 g,生地黄30 g,知母9 g,
白芍12 g,女贞子12 g,紫菀9 g,百部9 g,前胡9 g,
地骨皮12 g,桑白皮12 g,炙甘草6 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7剂后,咳嗽大减,诸症缓解。但消化欠佳,大便微溏,口微干,舌苔微黄,上方中加益胃之品。
处方:白芍12 g,山药12 g,桑白皮12 g,地骨皮12 g,百合12 g,
谷芽12 g,法半夏9 g,竹茹9 g,紫菀9 g,前胡9 g,
鸡内金6 g,炙甘草6 g。
7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7剂后,消化转好,咳嗽基本控制,诸症好转明显。
按:本例咳嗽,心累头昏,为心阴不足,心阳上亢现症,咳嗽气紧,喉中干痒,脉象浮弦,为肺阴不足现症。阴虚生内热,故出现咳吐稠痰,舌质干黄等病状。故用生地黄、百合、麦冬、玉竹、白芍、女贞子等以养心肺阴分。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等以清肺降气,用紫菀、前胡、百部、法半夏、竹茹以止咳化痰。二诊时,出现消化不良,因其素禀阴亏,故仅用山药、谷芽、鸡内金等益胃药使其不伤阴分而获良效。
五、肺肾阴虚证咳嗽
石×林,男,50岁,2019年10月13日初诊,自诉咳嗽有痰4月余,睡眠不佳,遗精盗汗,大便秘结。舌干红无苔,脉象浮大。此肺肾阴亏之候,以养肺肾阴分兼以安神为法,用麦味地黄丸加味。
处方:菟丝子12 g,山药12 g,茯苓9 g,熟地黄30 g,牡丹皮9 g,
麦冬9 g,五味子6 g,竹茹12 g,白芍9 g,牡蛎12 g,
肉苁蓉20 g,柏子仁9 g,法半夏9 g。
7剂,水煎服。
服上方7剂后,咳嗽大减,余症亦有好转。嘱其续服,而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按:本例咳嗽,伴遗精、盗汗,失眠为肾阴不足,肾病及肺,伤及肺阴,发为咳嗽。肺合大肠,液枯肠燥,致大便秘结。脉象浮大,舌干红无苔,亦与阴亏症状相符,故用麦味地黄丸,加牡蛎、白芍、肉苁蓉以养肺肾阴分。用柏子仁、法半夏以安神。用竹茹以豁痰。使阴液得复,病即痊愈。
六、风热夹痰证咳嗽
杨×平,女,29岁,2019年10月12日初诊,自诉咳嗽2月余,素患痰饮,近2个月感冒咳嗽有痰,恶寒发热,热多寒少,口干食差,脉象浮数。此风热夹痰,治宜散风清热、养阴健胃、化痰止咳。
处方:黄芩9 g,知母9 g,玄参15 g,防风9 g,荆芥6 g,玄参15 g,
麦冬9 g,神曲9 g,谷芽12 g,法半夏9 g,陈皮9 g,
茯苓15 g,木通6 g,炙甘草6 g。
5剂,水煎服。
服上方5剂后,即未见咳嗽,余症亦大减。
按:本例咳嗽,伴恶寒发热,热多寒少,脉象浮数,口中干燥,为风热所致。风热犯肺,加之素患痰饮,致使肺道更为不利,发为咳嗽吐痰。故用防风、荆芥以祛风。用黄芩、知母以清热。因其热甚伤阴,故用玄参、麦冬以育阴,并用二陈汤加木通以化痰行水,用神曲、谷芽以健胃。由于药症相应,故疗效显著。
七、风热上犯证咳嗽
徐×男,25岁,2019年10月13日初诊,自诉发热,咳嗽不爽,咽喉两侧红肿疼痛,流鼻血。查扁桃腺红肿,二度肿大。舌质鲜红,脉象浮数。此风热上犯肺之门户之候,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宣肺止咳。
处方:百合12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玄参9 g,麦冬9 g,知母9 g,
板蓝根12 g,大青叶9 g,桔梗6 g,藕节9 g,神曲9 g,炙甘草6 g。
3剂,水煎服。
服上方3剂后,热退咳止,咽喉两侧肿消,诸症痊愈。
按:本例咳嗽,脉浮数,舌鲜红,发热,显系风热症状。因其发病急剧,加之喉侧红肿疼痛,流鼻血,非夹毒不致如此猛烈。故用金银花、连翘以清风热,用板蓝根、大青叶以解毒消肿。高热必致伤阴,故用玄参、麦冬、百合、知母以养阴退热,再加桔梗以驱痰,藕节以止血,神曲以健胃。风散热解,咳嗽得止。
八、咳嗽治疗临证经验及体会
咳嗽一证,多发在肺。盖肺为娇脏,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尤其恶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能使肺道不利,而发为咳嗽。大体可分为四种:
1.肺寒 《内经》: “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咳。”其发于外者或外感风寒,或伤于秋令之寒气发为凉燥,其伤于内者为中寒。
2.肺热 伤于春令之风邪者,多为风热。伤于夏令之暑邪者,多为暑热。伤于秋令之燥热者,多为温燥。内伤于五志化火者,多为肺火。湿热之邪,内伤外感则均有之。
3.肺虚 又可分为肺阴虚和肺气虚。 肺阴虚者,痰少难咯,口干舌燥,肺气虚者,咳声无力,多汗气短。
4.肺实 或为停痰,或为积水,或为气郁,或为血瘀,或为痈脓。
以上四种证型,有时交叉出现,如外感风寒,内兼水气;阴虚生热;寒痰;热痰;燥痰之类。
咳嗽证虽多发于肺,但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而朝百脉。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发为咳嗽。故《内经》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是则又当辨其各脏之虚实,分别进行审治,诸如肝热犯肺,心火上炎,脾湿生痰,脾虚及肺,在肾家则又阴虚火旺,阳虚水泛等皆能致咳,咳嗽不离于肺,不止于肺,应在临证时详辨之,方得良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