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历史小丛书 李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编历史小丛书 李贽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5.5 3.1折 1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邱汉生

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30003602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8元

货号27877325

上书时间2025-01-0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 言邱居里《李贽》是“中国历史小丛书”中的一册,作者邱汉生,是我的父亲。现在北京人民出版社计划重新出版这套小丛书,承编辑美意,希望我为《李贽》写一篇导言。当年小丛书刊行时,我正上小学,是一个刚刚受其启蒙的小读者,后来从事古籍整理,与中国思想史无甚关联,亦无机会再重温这套小丛书。是以凭我的学力和识见,实不足以承担这个任务。幸而父亲留下了大量的日记,记载了他参加小丛书编委会工作和写作《李贽》的情况。今据日记,略作说明。1958年秋,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倡议,为中小学生编一套通俗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其宗旨是希望“使人人懂得点自己和别的国家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前途,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信心百倍地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洪流中去”。小丛书自然以吴晗为主编,编委会的筹备一出其手。据父亲日记记载,编委会初不过十几个人,以后逐渐扩大,达到三十多人。编委多是著名学者,如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翁独健,历史所副所长尹达,近代史所研究员刘桂五、邵循正、丁名楠,文学所研究员何家槐,南开大学副校长郑天挺,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任继愈、周一良、汪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何兹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干之、戴逸,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滕净东,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柴德赓,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胡朝芝,中国美术家协会潘絜茲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陈乐素、邱汉生,也以历史教科书编者的身份加入编委会。编委会核心为吴晗、中华书局经理金灿然、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陈哲文三人。具体工作由教师进修学院张习孔负责。中华书局则设立了专门编辑组。1963年6月,考虑到编委会太大,组织会议不易,于是成立常委会,由吴晗、金灿然、陈哲文、翁独健、丁名楠、周一良、何兹全、戴逸、胡朝芝、邱汉生等十人组成,负责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1958年冬,父亲次参加小丛书编委会的会议,“地点在南河沿的欧美留学生俱乐部。出席的有何干之、白寿彝、何兹全、汪篯、周一良、翁独健、刘桂五、滕净东、陈哲文、胡朝芝、金灿然、陈乐素、邱汉生等,主席是吴晗”。会上,吴晗明确了“中国历史小丛书”的性质,是“给初中、高小学生提供历史课外读物”,并对书稿提出三点要求:“要浅显,生动,故事性强;要有正确的马列主义观点;要有丰富的材料。”小丛书编委会会议要讨论许多问题,如选题计划、指导思想、作者遴选、审稿事宜、出版进度、读者反映等。1961年10月,编委会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有历史观点,不要苛求古人”。1961年12月,规定了审稿的六点要求。1964年3月,讨论如何贯彻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帝王将相是否要写,反面人物是否可以写等问题。审稿是编委的主要工作,1958年冬的编委会上即已商讨审稿事宜。据日记中不完全记录,父亲先后审阅过《谭嗣同》《王充》《屈原》《詹天佑》《李自成》《唐甄与〈潜书〉》《陈亮》《范缜》《沈括与〈梦溪笔谈〉》《管仲》等书稿,不仅要提出具体意见,有时还需动笔修改。审稿没有报酬,完全是义务工作。编委的另一项任务是撰稿。“中国历史小丛书”初的作者群,“主要是中学历史教师,也可请语文教师”。由于作者众多,难免良莠不齐,有的稿子经多次退改,仍不能合乎要求。其后,作者逐渐向青年的大学讲师和研究人员发展。为提高小丛书的整体质量,编委会又要求,每位编委为小丛书写一本书。主编吴晗率先垂范,将前已发表的《海瑞的故事》《清官海瑞》《海瑞骂皇帝》《海瑞的历史地位》等四篇文章融为一书,于1959年12月出版(1963年再版删去第四篇)。在吴晗的带动下,编委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佳作,如侯仁之的《徐霞客》、何兹全的《祖逖北伐》、任继愈的《韩非》、周一良的《明代援朝抗倭战争》、戴逸的《北洋海军》、罗哲文的《长城史话》、潘絜茲的《阎立本和吴道子》等。1964年3月编委会上,中华书局的代表总结说:“编委写的,质量较高。可做标兵的,大部是编委写的。”并“希望编委多写稿”。小丛书还得到许多著名专家的热情支持,如贾兰坡的《中国猿人》、佟柱臣的《龙山文化》、万绳楠的《隋末农民战争》《文成公主》《文天祥》、宁可的《黄巢起义》、万国鼎的《王祯和〈农书〉》《五谷史话》、单士元的《故宫史话》等,使小丛书更为丰富多彩。1959年1月,“中国历史小丛书”开始陆续刊行,到1962年12月已达100种,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总共出版147种。父亲在1949年以前,已开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46年秋在上海,因为侯外庐、杜国庠主编的《文汇报·新思潮》副刊投稿,得以结识两位著名学者,应邀参加《中国思想通史》第二、三卷(两汉至南北朝)的撰著,1947年至1949年,写作了“汉末清议”“嵇康”“葛洪”等章节。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组织安排,父亲任职上海市教育局。1954年调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负责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尽管工作繁重,父亲对中国思想史的兴趣和研究并未中辍。1957年,受聘中国科学院历史二所兼任副研究员,参加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隋唐至宋明)的工作,其中宋代“李觏”“王安石”“陆九渊”,明代“王艮”“何心隐”“李贽”等六章,就是出自父亲的手笔,于1959年至196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父亲长期研究中国思想史,小丛书编委会建议他写一位古代思想家。父亲认为,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一生经历坎坷,晚年被朝廷逮捕下狱,迫害致死,李贽反礼教、反道学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平等、民主因素和启蒙意义。因此选取介绍李贽这位著名的“异端”思想家。虽然撰写过《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泰州学派三章,在材料和研究两方面,已有较深的积淀,但学术研究和通俗读物并不是一码事,要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并非易事。父亲为此慎之又慎。《李贽》写作于1961年7月下旬。当时父亲右眼患继发性青光眼,眼压高导致眼睛和头部疼痛,流泪不已。左眼则是1950度的高度近视,视力模糊。在患严重目疾的情况下,父亲采取口头叙述、他人笔录的方式完成了《李贽》的初稿。8月,父亲入同仁医院,先后进行过两次手术。治疗期间,他还两次赴北京图书馆,查阅《麻城县志》和《耿天台全集》。麻城龙湖的芝佛院是李贽辞官后从事著述等学术活动的长期居住地。耿定向则是李贽思想学术论战的主要对象。手术后,父亲视力稍有恢复,又亲自补充、修润和誊录。由于史料掌握得比较充分,遂于10月上旬顺利完成书稿。小丛书《李贽》包括四个部分:一、先从泰州学派说起,选取《中国思想通史》中“王艮”“何心隐”等章的典型事例,概要介绍晚明的社会状况及泰州学派的“异端”思想,追溯李贽学术思想之源。二、李贽战斗的一生,基本依据《中国思想通史》中李贽生平及著述一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李贽的生平:读书、科举、做官、隐居著述、下狱致死等,着重说明李贽倔强不屈的性格,揭露伪道学的著述活动,反对封建礼教的“异端”思想。三、李贽的反道学思想,进一步概括李贽反对封建等级束缚的平等、自由观念,以及他对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异端”评判。四、结语,简单总结李贽思想的影响和价值遗产。这样的结构设置与内容取舍,是为了在中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内,介绍作为思想家和不屈斗士的李贽。写作时还注意择取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史料,文字尽量生动流畅。凡古文的原始史料,都改写为浅显易懂的语体文,书中引用李贽的两首诗,也翻译成新体诗歌,以保证中小学生“能读喜读”。1961年10月7日,小丛书编委会在西单绒线胡同四川饭店召开会议,《李贽》在会议上交稿。书稿由教师进修学院转到中华书局。11月,中华书局副总编巩绍英先生送还《李贽》书稿,认为初稿写得比较成熟,并提出一些具体修改意见。巩先生自1954年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长期指导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审查,是父亲的老领导和同事,1961年冬调任中华书局,也加入小丛书编委会。父亲根据意见做了认真修改,还提出是否需要指出李贽思想的历史局限,初稿内容简约,没有对此进行说明。巩先生认为,小丛书的读者群是中小学生,不易接受较深的分析批判,故而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1962年3月,《李贽》由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5月,父亲对原稿又进行了修改,准备再版。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吴晗就作为北京市委“三家村”的黑帮人物被打倒。父亲因参加小丛书编委会工作,被诬陷为吴晗的“小伙计”“黑爪牙”,受到抄家并多次批判。《李贽》这本小册子也成了“向党进攻”的“毒箭”。批判斗争的风涛,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下放“五七干校”仍余波未已。这种遭遇,恐怕是父亲与所有小丛书编委始料未及的。浩劫过去,父亲已年逾花甲,除重新编写全国中小学历史教材外,以全部余力投入《宋明理学史》的研撰工作,无暇再顾及《李贽》一书的修订。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泰州学派的代表人李贽的生平经历、思想渊源及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学术思想著作等,*后总结归纳李贽的反道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这本书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是普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全面了解明末思想家李贽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邱汉生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研究颇深,曾设计和主持了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宋明理学史》的撰写工作。

目录


 


目  录 
一、先从泰州学派说起……………002 
二、李贽战斗的一生………………011 
(一)幼年就很倔强,不盲从, 
   不迷信………………………011 
(二)冷官、贫困、追求真理……014 
(三)三年清知府,一声归去来…020 
(四)二十多年官场生活,处处 
   同上司抵触…………………024 
(五)揭穿假道学耿定向的画皮…028 
(六)隐居著述……………………034 
(七)《焚书》和《藏书》的出版……040 
(八)迫害迫害复迫害,战斗战斗 
   再战斗………………………048 
三、李贽的反道学思想……………055 
(一)反对封建等级和封建束缚的 
   进步思想……………………056 
(二)挖掉道学家的根,贬低孔子 
   和“四书”“五经”………059 
四、结语……………………………064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泰州学派的代表人李贽的生平经历、思想渊源及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学术思想著作等,*后总结归纳李贽的反道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这本书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是普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全面了解明末思想家李贽的入门读物。

主编推荐
邱汉生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研究颇深,曾设计和主持了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宋明理学史》的撰写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