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56.9 6.5折 ¥ 8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毛颖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18997671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507797
上书时间2025-01-02
以胶质瘤为例,现在我们对胶质瘤的认知和十年前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前如果没有IDH突变等重要分子标志,无法想象胶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临床试验等如何规范开展。所以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必须不停地学习、创新,在前辈聚沙成塔得来不易的成果和进步上继续前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近20年里日新月异,WHO关于脑肿瘤分子分型的更新速度远超从前,当下在研的脑肿瘤临床实验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脑科学的突飞猛进,胶质瘤诊疗有望在近期有所突破。而突破则依赖于创新,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突破和革新。未来的胶质瘤诊疗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如免疫治疗被寄予厚望,在其他恶性肿瘤中也进展迅猛。但在脑胶质瘤中,免疫治疗可能依赖于更加精准的分型和预测,如针对IDH突变的疫苗、针对H3突变的CAR-T治疗等。对于靶向治疗,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患者,那么治疗可能无效。其他如给药途径的改进,有可能为胶质瘤化疗、免疫治疗的突破带来希望。
众多“黑科技”也有助于胶质瘤的精确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如物理治疗中的电场治疗(TTF)在临床试验中脱颖而出,且在复发胶质瘤临床试验结果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展针对原发GBM的3期临床试验,着实需要勇气和魄力。今年ASCO年会同样报道了许多物理、化学的新方法,如激光治疗、超声治疗等。质子重离子、硼中子等也有望带来新进展。手术机器人,以及前述的基于质谱分析的术中“iknife”技术等也为手术带来新思路。此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有望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近期我们还发布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中国共识,各类脑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在飞速发展。
为此,我们编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疑难疾病病例精解》,希望通过这些经典的病例讲解,能一窥不同疾病的临床进展,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为我国胶质瘤事业和神经外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以胶质瘤为例,现在我们对胶质瘤的认知和十年前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前如果没有IDH突变等重要分子标志,无法想象胶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临床试验等如何规范开展。所以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必须不停地学习、创新,在前辈聚沙成塔得来不易的成果和进步上继续前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近20年里日新月异,WHO关于脑肿瘤分子分型的更新速度远超从前,当下在研的脑肿瘤临床实验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脑科学的突飞猛进,胶质瘤诊疗有望在近期有所突破。而突破则依赖于创新,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突破和革新。未来的胶质瘤诊疗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如免疫治疗被寄予厚望,在其他恶性肿瘤中也进展迅猛。但在脑胶质瘤中,免疫治疗可能依赖于更加精准的分型和预测,如针对IDH突变的疫苗、针对H3突变的CAR-T治疗等。对于靶向治疗,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患者,那么治疗可能无效。其他如给药途径的改进,有可能为胶质瘤化疗、免疫治疗的突破带来希望。
众多“黑科技”也有助于胶质瘤的精确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如物理治疗中的电场治疗(TTF)在临床试验中脱颖而出,且在复发胶质瘤临床试验结果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展针对原发GBM的3期临床试验,着实需要勇气和魄力。今年ASCO年会同样报道了许多物理、化学的新方法,如激光治疗、超声治疗等。质子重离子、硼中子等也有望带来新进展。手术机器人,以及前述的基于质谱分析的术中“iknife”技术等也为手术带来新思路。此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有望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近期我们还发布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中国共识,各类脑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在飞速发展。
为此,我们编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疑难疾病病例精解》,希望通过这些经典的病例讲解,能一窥不同疾病的临床进展,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为我国胶质瘤事业和神经外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毛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执行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超过30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13名。在神经外科工作30多年来,率领团队围绕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两大脑血管疾病—难治性脑动脉瘤和烟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个体化设计的脑血管重建手术,并不断革新该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临床问题,变“难治”颅内动脉瘤为“可治”;同时显著提高烟雾病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先后发表国内外论文超过200篇,SCI论文超过150篇。作为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及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及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首届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医师”等。
目 录病例1 Endoport内镜下第三脑室胶质瘤手术切除 1
病例2 3D外视镜下切除松果体区胶质母细胞瘤 7
病例3 电生理监测下右侧岛叶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切除 13
病例4 后正中入路切除颅后窝室管膜瘤 18
病例5 改良翼点联合经鼻蝶内镜入路切除颅底巨大软骨肉瘤 24
病例6 第四脑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伴脑积水 29
病例7 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伴脑积水 37
病例8 左顶叶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 45
病例9 成人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 55
病例10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变异 64
病例11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瘤右侧小脑转移 70
病例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76
病例13 误诊为脑肿瘤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MOGAD) 83
病例14 前颅底巨大嗅神经母细胞瘤 92
病例15 松果体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98
病例16 复发髓母细胞瘤 107
以胶质瘤为例,现在我们对胶质瘤的认知和十年前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前如果没有IDH突变等重要分子标志,无法想象胶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临床试验等如何规范开展。所以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必须不停地学习、创新,在前辈聚沙成塔得来不易的成果和进步上继续前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近20年里日新月异,WHO关于脑肿瘤分子分型的更新速度远超从前,当下在研的脑肿瘤临床实验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脑科学的突飞猛进,胶质瘤诊疗有望在近期有所突破。而突破则依赖于创新,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突破和革新。未来的胶质瘤诊疗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如免疫治疗被寄予厚望,在其他恶性肿瘤中也进展迅猛。但在脑胶质瘤中,免疫治疗可能依赖于更加精准的分型和预测,如针对IDH突变的疫苗、针对H3突变的CAR-T治疗等。对于靶向治疗,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患者,那么治疗可能无效。其他如给药途径的改进,有可能为胶质瘤化疗、免疫治疗的突破带来希望。
众多“黑科技”也有助于胶质瘤的精确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如物理治疗中的电场治疗(TTF)在临床试验中脱颖而出,且在复发胶质瘤临床试验结果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展针对原发GBM的3期临床试验,着实需要勇气和魄力。今年ASCO年会同样报道了许多物理、化学的新方法,如激光治疗、超声治疗等。质子重离子、硼中子等也有望带来新进展。手术机器人,以及前述的基于质谱分析的术中“iknife”技术等也为手术带来新思路。此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有望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近期我们还发布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中国共识,各类脑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在飞速发展。
为此,我们编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疑难疾病病例精解》,希望通过这些经典的病例讲解,能一窥不同疾病的临床进展,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为我国胶质瘤事业和神经外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毛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执行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超过30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13名。在神经外科工作30多年来,率领团队围绕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两大脑血管疾病—难治性脑动脉瘤和烟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个体化设计的脑血管重建手术,并不断革新该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临床问题,变“难治”颅内动脉瘤为“可治”;同时显著提高烟雾病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先后发表国内外论文超过200篇,SCI论文超过150篇。作为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及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及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首届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医师”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