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3.3 4.8折 ¥ 70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么书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3289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0元
货号29460047
上书时间2025-01-02
序一
洪子诚
么书仪的父亲母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河北丰润县农村,后来迁往唐山。在四十年代中期,落脚北京城,很长时间居住在西城。和许多中国的普通人、普通家庭一样,在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动荡、变化激烈的时代变迁中,他们的遭遇、命运,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这期间发生的政治运动、社会变革、经济转折的浪潮。《寻常百姓家》讲述的,就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特定的某些普通人的物质、精神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期待、向往,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喜怒哀乐。这里提供的事实、生活细节,正是以某一特异的“细胞”的剖面,来显示社会变迁的约略光影。
么书仪相信器物、情感、想象,会因时间的淘洗、磨损而改变面貌,她也经常为这种不可阻挡的损毁而伤感。但她更相信,诸如责任、诚实、自尊、羞耻心、努力等等的“人生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她认为,对于自己来说,这要比另外的那些有时显得很辉煌,但其实是虚幻泡沫的东西重要得多。个体对时代潮流虽然难以抗拒,不过,世代积累的普通人的生存智慧,也构筑了各种空间、缝隙,以保存、延续某些世代相传的生活伦理和情感方式。
么书仪是个认真的人,从我这种不太认真、随遇而安的人看来,有时认真得有点过分,因此或许可以称之为“较真”。目睹她做元代文人心态、晚清戏曲变革的研究那么辛苦,心想写一本回顾过往的书,对她殚精竭虑的学术研究,应该是一种放松和调剂。至少,“记忆”的模糊性质、不确定性,它存在的某种“再创造”的特点,可以降低那种“较真”的程度了吧。后来发现这是错了。
为了准备写这本书,她在父母亲健在的时候录制了几十盒的录音不说(用的仍是老式的磁带录音机,不是数码录音笔),还不厌其烦地查对资料,找“知情人”反复核对事件发生的日期和具体细节。另外,因为回忆中涉及许多人和事,它们并不都适合“秉笔直书”,带着很不情愿的心情做详略增删的处理,选择恰当的措辞和表达,也都让她苦恼而费尽心思。有的时候......
《寻常百姓家》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年~2000年,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下编写么老师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本书是一份私人的、个体的记录,但它也是若干百姓家的缩影,是大时代里小人物共同的生活史和心灵史。
么书仪,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78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专业修习戏剧,毕业后任职于社科院文学所。2006年退休。著有《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元代文人心态》《晚清戏曲的变革》等。
序一/1
序二/5
一 父亲叙述的家族和历史/1
二 母亲叙述的家族和婚姻/33
三 小茶叶胡同14号/49
四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前六年/69
五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后十一年/121
六 父母的北流村十年/165
七 回城之后/193
八 母亲是树/209
九 父亲的哭泣/223
十 别离母亲和父亲/237
后序/258
《寻常百姓家》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年~2000年,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下编写么老师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本书是一份私人的、个体的记录,但它也是若干百姓家的缩影,是大时代里小人物共同的生活史和心灵史。
么书仪,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78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专业修习戏剧,毕业后任职于社科院文学所。2006年退休。著有《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元代文人心态》《晚清戏曲的变革》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