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2.1 4.0折 ¥ 79.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陈正治/著 今日今中出品 任华斌/绘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44298162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8元
货号28988066
上书时间2024-12-29
知道错,也要知道为什么错
──把握词源、语意、造字和用字,挥别错别字
相传太平天国军队北伐时,经江苏泰兴城,行军主簿边与人交谈,边写上司交代的命令,把“今夜绕城而过”写成“今夜烧城而过”。仅写错了一个字,结果全城火光冲天,百姓流离失所,主簿也因此丢了人头。
二十多年前,台北高中联考的作文题目是“一场及时雨”。某位平素文笔很好的考生,把“及时雨”当作“即时雨”,大肆描写雨下得怎样大,结果文不对题,分数很低,引得他的父亲申请复查。
某报刊登某豪华大厦落成的庆贺广告,结果把“豪华大厦”印成“豪华犬厦”。一点之差,不但广告费飞了,甚至差点吃上官司。
由以上事例可知,阅读和写字都要用心,不要看错或写错字。
国语日报社前社长张学喜有鉴于中小学生和一般人都常会误用错别字,因此委托王秀兰主编邀我撰写《挥别错别字》专栏文章,辨析常见的错误用字。我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便全力投入,搜集和归纳资料,撰文发表在《国语日报》每周二的语文版上。
我在撰写这些文章时,除了告诉读者某词语里,哪个字是正确的外,还特别解释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哈密瓜”为什么不写成“哈蜜瓜”?原因是“哈密”是地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儿产的瓜就叫“哈密瓜”;“甜蜜”和“亲密”的“mì”字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我用文字学的知识加以说明。
我还在书中介绍了一些通假字的知识。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一种用字现象。古人在书写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便是通假字的由来。现在我们追求用字准确规范,因此不能再用通假字了。
有些成语很容易写错,比如许多人将“珠联璧合”写成“珠联壁合”。刚学成语的学童该如何判断哪种用字正确呢?我在书中介绍了一种还原法,将该成语还原成“珠璧”和“联合”两个词,其中“珠璧”属于同义式复词,而“珠联璧合”属于并列式重复结构,因此很容易判断出正确的用字。
有些词典收词以“记录”为目的,大量收录中古至现代的各类词语用法,以方便大家在读古书时了解同义不同词的现象,因此有些用法跟今天的认知有所不同。例如表示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同列“倒霉、倒楣”二词。我们要采用哪个?我也根据词源和语意,追溯该词的由来及演化过程。
我这样做,就是要读者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马虎态度,改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求是精神。
从2016年1月5日开始连载《挥别错别字》专栏文章,到现在已经累积了四万多字的文稿。国语日报社出版中心黄莉贞主任对此专栏极感兴趣,再加上好多读者向我询问这些文章何时会汇集出书,于是,我便热心地规划本书的出版。
我觉得出版一本新书,就像生了一个孩子,虽疲累、辛苦,但也很欣慰。
感谢给我机会的张学喜前社长、王秀兰主编、黄莉贞主任,鼓励我的国语日报社李碧霞社长、郑淑华总编辑、汤芝萱组长、吴宜娟主任,以及跟我合作无间的画家任华斌和辛勤执行编务工作的蓝芯汝、高玉菁、华韵雯女士;更感谢关怀语文教育的曾永义院士、叶键得院长,在百忙中还赐序鼓励。
陈正治写于敬亭山书房
我怎样写《有趣的中国汉字》
无论读书或写作,都要先识字。要识字,就要了解文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关心儿童语文教育的国语日报社前社长张学喜、李碧霞,发现儿童常写错别字,因此在《国语日报》上开辟《挥别错别字》专栏,希望纠正儿童的错别字问题。
我应编辑王秀兰小姐的邀请,撰写专栏文章,承蒙国语日报社出版部黄莉贞主任的厚爱,因此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日本剧作家及儿童文学作家井上厦有句座右铭:“把艰深的写得浅显易懂,把浅显的写得有深度,把深刻的写得读来愉快。”这句话对写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来说是金玉良言,对写给儿童看的语文读物来说,也是金科玉律。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我尽量朝这个方向努力,尽力把文章写得深入浅出、充满趣味。我先将容易写错的文字分类,然后设计出一个个课堂情景,通过师生对谈的方式,用浅显有趣的语言,配上生动具体的文字演进图,条理清晰地将相关的文字知识讲述出来,让读者知道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字,以及该如何记住正确的字。
本书分为四部分:字形篇、字音篇、字义篇和综合篇。
一、字形篇
从文字结构了解文字意义,是一种认字的好方法。在各篇文章里,我先请画家任华斌画出文字的实景图,再将字形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顺序进行排列,让读者了解文字的演进及意义。
以“兔、免、逸”三个字的辨别为例。甲骨文中的“兔”字,是一只头向上,长耳垂下,腹部向左,短尾朝上,蹲坐地上的侧面图。小篆中的“兔”字,耳朵和头在上面,身体和尾巴在下面,像要直立起来的样子;“兔”字右下的一点就是尾巴。儿童看到图,再结合文字说明,就可以知道“兔”字是由兔头、兔耳、兔身和兔尾造出来的。兔子遇到危险会迅速逃逸,我们看不清那一小点尾巴,因此,古人创造了有“逃逸”之意的“免”字。后来“免”字被借为“免除”之意,造字的人就在兔旁加了表示忽走忽停的“辵(辶)”部,造出逃逸 的“逸”字。
这样解说字形,儿童自然会印象深刻,也就不容易写错字了。其他如“买”和“卖”,“乌”和“鸟”,“货”和“贷”等字的辨别,也都采用这种方式解说。
二、字音篇
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人们书写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或是一不小心,就会写成音同或音近的其他字。古人常以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我们将这种用字现象称为“通假”。其中,替用的字叫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本字。例如在《后汉书》里,“洁净、洁静、洁清”三个词相通。不过,自从有了《说文解字》等字书,通假字就少了,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这类字书查出该用哪个字,而不必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在目前成熟、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如果我们再写古代的通假字,那就属于错别字了。在字音篇中,我建议大家从语意和文字的演变义来选择本字,不要用通假字。如“搜集”和“蒐集”、“恼”与“脑”等词或字,我就是通过字源和文字的演变来辨别的。
三、字义篇
在字义篇的文章中,我提出两个方法。一是通过把握语意和词源来判断正确用字。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曹刿陪鲁庄公应战的故事。意思是打次战鼓时,士气极为高昂,因此不可以写成一股香气的“股”字。其他如“名落孙山”不可写成“名落深山”,“金榜题名”不可写成“金榜提名”,也都可以通过词语出处来探讨原因。
二是通过部首(形符)和声符来认识形声字。部首可以显示一个字的类别意义。例如木部的松、柏、杉、林等字,都跟树木有关;金部的银、铜、铁、镍,都属于金属类别。形声字的声符,一般也兼有意义作用。例如凡是以“戋”为声符的形声字,都有“小”的意思。比如“钱”是又小又薄的金属片;“笺”是刻写文字的小竹片;“浅”表示水少;“贱”表示贝壳小、价值低。因此,要了解形声字的字义,避免写错别字,就可以从形声字的部首和声符入手。
大家遇到字形相似的字或不了解的词语,要多从字词的意思上去辨析,这样才不会把“拉锯战”写成“拉距战”,把“精神涣散”写成“精神焕散”,把“三餐不继”写成“三餐不济”。
四、综合篇
末尾的三篇文章属于综合篇,也就是总结如何避免写错别字的篇章。其中《字词的混用与区分》帮助学生了解“彻底”和“澈底”、“担”和“耽”、“做”和“作”的区别;《不要写不成字的错字》教学生一些记忆复杂字形及避免写错字的方法;《不写错别字的秘诀》一文提出“端正用字态度”“了解词语源头”等六种方法供读者参考。
每篇文章后附录的“正确用字提示”和“过关练习”,主要是供读者进行复习和自我测试用的。老师或家长在指导儿童阅读完这些文章后,也可以用这些练习对他们进行测试。
陈正治写于敬亭山书房
《有趣的中国汉字》是一套专为儿童量身打造的解密汉字的书,分为《挥别错别字》和《再别错别字》两册。作者收集整理出孩子们经常会遇到的文字问题或疑惑,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出本书的内容,将中文系大学生才会学到的生涩难懂的文字学专业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变成一堂又一堂有趣的小学课程。
本书每节的开头先通过富有情趣、跟错别字有关的故事或悬疑问题,引起孩子们阅读和深入探究的兴趣;接着用儿童文学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写作技巧,从相关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演进入手,介绍文字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并结合语言环境,指出正确的字。本书的内容主要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呈现,这样显得更为活泼有趣;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例证,让孩子们不但能看到字的故事,也能从故事当中认识每一个字的来源。更为有趣的是,书中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错、误用以及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了归纳与辨析,将死板的文字学跟生活相结合,这也让本书变得更为实用。
作者在每节课的后面都贴心地给出正确的用字提示,里面包含了不少新词语,这对于孩子们的写作很有帮助。每节课后面还设计有过关练习,以帮助大家复习所学知识。
另外,本书的插图也非常精美形象。具体生动、富有想象美和趣味化的插画,提升了本书的图像美和内涵美。
陈正治,1943年生于中国台湾苗栗县白沙屯,现定居台北市。曾任台北市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育系及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在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文字学及修辞学等方面颇有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曾荣获*门甲等学术著作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极佳少儿读物奖、语文学会奖章、儿童小说创作征文奖等。
著有《有趣的中国文字》《全方位作文技巧》《猜谜识字》《大楼换新装》《诗的秘密》《老鹰爸爸》《新猴王》《猫头鹰的预言》《快速学会bpm》《儿童诗写作研究》《童话写作研究》《修辞学》《语文教材教法》等三十余本著作。
绘者
任华斌,从事插画工作二十多年。早年专门从事教科书的插画工作,之后陆续画了许多桥梁书和绘本,并在报纸上连载漫画两年。插画作品有《有趣的中国汉字》《杜胖的青春小鸟》《林小笨大战李小白》和“小四爱作怪”系列等。
《挥别错别字》目录
1.卤肉饭或鲁肉饭
2.蛮好吃或满好吃
3.不要受通假字的困扰
4.词形的抉择
5.“采”字的创造和发展
6.认识“釆”和“番”
7.“番”字及画蛇添足的字
8.本字和新创字
9.形近字“耍、要”和“怒、恕”
10.形近字“己、已、巳”
11.“己、巳”衍生字的辨析
12.戈家五兄弟
13.辨别“豉、鼓”“氏、氐”
14.分辨“味、昧”“藉、籍”
15.形近字“母”和“毋”
16.一横一竖不放松
17.助词“的、得、地”的辨别
18.近音或同音字的辨别
19.同音字的选用
20.有关“尞”的同音字辨别
21.一字之差,意思迥异
22.“甜蜜蜜”和“浓密密”
23.用还原法辨析并列式重复短语(一)
24.用还原法辨析并列式重复短语(二)
25.并列式对比短语
《再别错别字》目录
一、字形篇
1.辨析“兔”“免”“逸”“冤”
2.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别
3.跟“贝”有关的形近字
4.“即”“既”“概”的辨别
5.一笔一画要准确
6.辨析双胞胎字
7.通过字源辨析双胞胎字
二、字音篇
1.辨析同音或近音字
2.收集和搜集的选用
3.利害和厉害的辨析
4.必须和必需的辨析
5.启事和启示的辨析
6.恼与脑、骊与离、触与怵的辨析
三、字义篇
1.把握词义和词源,判断正确用字
2.准确把握语句含义,慎选用字
3.辨析以“曷”为声符的形声字
4.声符为“臽”“舀”“戋”的形声字
5.以“奂”和“仑”为偏旁的字
6.惯用语和成语的应用
7.准确把握成语含义,慎选用字
8.探究成语出处,辨析用字
9.用部首辨别音同义异字
10.通过部首辨析形声字
四、综合篇
1.字词的混用与区分
2.不要写不成字的错字
3.不写错别字的秘诀
附录
《有趣的中国汉字》是一套专为儿童量身打造的解密汉字的书,分为《挥别错别字》和《再别错别字》两册。作者收集整理出孩子们经常会遇到的文字问题或疑惑,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出本书的内容,将中文系大学生才会学到的生涩难懂的文字学专业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变成一堂又一堂有趣的小学课程。
本书每节的开头先通过富有情趣、跟错别字有关的故事或悬疑问题,引起孩子们阅读和深入探究的兴趣;接着用儿童文学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写作技巧,从相关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演进入手,介绍文字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并结合语言环境,指出正确的字。本书的内容主要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呈现,这样显得更为活泼有趣;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例证,让孩子们不但能看到字的故事,也能从故事当中认识每一个字的来源。更为有趣的是,书中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错、误用以及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了归纳与辨析,将死板的文字学跟生活相结合,这也让本书变得更为实用。
作者在每节课的后面都贴心地给出正确的用字提示,里面包含了不少新词语,这对于孩子们的写作很有帮助。每节课后面还设计有过关练习,以帮助大家复习所学知识。
另外,本书的插图也非常精美形象。具体生动、富有想象美和趣味化的插画,提升了本书的图像美和内涵美。
陈正治,1943年生于中国台湾苗栗县白沙屯,现定居台北市。曾任台北市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育系及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在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文字学及修辞学等方面颇有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曾荣获*门甲等学术著作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极佳少儿读物奖、语文学会奖章、儿童小说创作征文奖等。
著有《有趣的中国文字》《全方位作文技巧》《猜谜识字》《大楼换新装》《诗的秘密》《老鹰爸爸》《新猴王》《猫头鹰的预言》《快速学会bpm》《儿童诗写作研究》《童话写作研究》《修辞学》《语文教材教法》等三十余本著作。
绘者
任华斌,从事插画工作二十多年。早年专门从事教科书的插画工作,之后陆续画了许多桥梁书和绘本,并在报纸上连载漫画两年。插画作品有《有趣的中国汉字》《杜胖的青春小鸟》《林小笨大战李小白》和“小四爱作怪”系列等。
音同音近与形近省文之“讹变”
陈正治教授常年研究儿童文学、语文教学及修辞学,相关著作甚多,获奖指不胜屈,且著作多数为畅销书,嘉惠菁菁子弟,久已蜚声海内外。近日,他又将自己在《国语日报》专栏《挥别错别字》所撰写的二十五篇文章汇编成册,我读后大为叹服。陈教授此书以研究心得为基础,将学术通俗化,运用深入浅出的笔墨、妙趣横生的语言,循循善诱地帮助国人纠正容易混淆的错别字。毋庸置疑,这是一本对语文教育非常有益的好书。
一个字的构成,包含形、音、义三部分,陈教授就是从这三方面来辨析文字发生“讹变”的缘由。他提倡了解字源,以义辨字,颇能切中肯綮。
辨别错别字,不仅可以使人准确使用文字,还可以破解争论已久的学术问题。我曾经就通俗文学中所惯见的音同音近与形近省文而终致扑朔迷离、莫知所由的“讹变”现象,推其本而溯其源,考证戏曲角色“生旦净末丑”的来龙去脉,从而还原其“名义”。举“旦”为例,说明如下:古代有乐户制度,乐户专门从事歌舞娱乐等表演,其女伎常称为“姐”,而民间书写时或因省文,或因字形相近而成错别字。于是,“姐”字在宋杂剧中被误为“妲”,在金院本中又被省作“旦”,在元杂剧作品集《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既被省作“且”,又被讹为“旦”。终“旦”字被“定型”,用来作为戏曲女主角的符号。而“旦”的本义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意为“清晨”,以此作为“女主角”的符号,岂不教人莫名其妙。又如元杂剧中的“卜”“卜儿”,字义为“占卜”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