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3.9 4.0折 59.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段武宽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936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29188385

上书时间2024-12-28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孙瑞雪序

一位年长的伙伴的故事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内心涌动着感动。就好像目睹一位陪伴者,与自己的孩子从2岁多一起,一直长大到12岁;书中记录了孩子从幼儿时啼哭的故事到12岁可以高情商、高理智地对话的场景。

10年的岁月,10年情绪的成长、10年心智的成长、10年关系的成长,10年生命的变化……当你把这些故事串起来,你就可以立体生动地看到一个孩子延展10年的成长的秘密,而且一步都没有错过。更为可贵的是,她所记录的并不是某一个孩子,也不是两三个孩子,而是几十个不同的孩子,千千面面地再现了那些精微的生长过程……以至于我们可以普适到无数个孩子身上。人类成长的奇迹,就在这本书中展开、发生了。

我提到“好像目睹一位陪伴者”,而没有说“老师”。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是个权威——传道受业解惑——她的职责似乎是要教导孩子。但新教育是一种解放式的教育,没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关系改变了,改变为学生和老师都是共同认知的对象。

“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 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讲述了这种教育的不同。

但任何一本理论性的书籍,都无法将这种“共同认知的对象”生动地展示给你看。而这位陪伴者的真实记录,将这个新教育的精神,以一个一个对场景、事件的描述,间接地把这种精神呈现了出来,她让你看到成人与儿童是如何“同呼吸、共患难”的。在这种状态下,平等意识、自由精神就在“共同认知”的历程中成了孩子生命的特质。

成长,没有精神上的压制和禁锢,没有情绪上的恐惧和不安,没有感受上的畏缩和隐忍,变得跳跃、鲜活。所以阅读时,我就有一种从禁锢中释放的精神上的愉悦感。而这些孩子在这样的陪伴之下,已经长大了。多么欣慰。

近日,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这个事件牵扯到了方方面面,无法完好地解决。朋友咨询我,正巧我在阅读这部书稿。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冲突中成长的,而解决冲突,关键的部分是让孩子在冲突中,借冲突的事件,建构意识的清明,这是核心,而不是仅仅解决问题本身。而意识的清明,就必须把事件、情景、情绪、认知、关系都一层一层地剥离干净。在漫长的经历中,让孩子情绪成长、心理成长、认知成长,这大概需要清明的认知和方法。而这本书可以让你学到这些方法,也可以让老师的认知清明。也许,我们换一个角度,这不是一般教育类的书籍,而是一个年长的伙伴的故事。我更加上心,想说一说触动我心灵的这部分——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没等来小智。

第三天语文课,讲完了内容,孩子们开始做PACE。我拿起孩子们交来的随笔本,开始翻看。

翻开小智的随笔,我看到了这段话:你还在生气吗?那天讨论课,你提醒我第三次时,小翔故意惹我说话和笑,我提醒他别再这样,你就说我在打扰,给我积分,还让我离开。我真的很生气。你真是个坏老师。不过,对不起啦!请原谅啦!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抬头看看小智的座位,他正在认真写PACE。

我在他的随笔本上写了一句:我们需要面对面沟通。

下午我出大厅门时,小智正好进门,我俩停下来,对视了一下,眼睛都红了。他轻声说:“对不起。”

我拥抱住他,说:“对不起。”

我们几乎同时说了三个字:“原谅了。”

 

如果我是一个孩子,一位成人和我这样共情,我就不会感到孤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年长的伙伴。因为没有这样的支持者,大部分孩子都是孤独的。

也许这本书,可以带着你一起转换一个角度,因为书中恰好讲述了一个陪伴者,一位年长的伙伴的故事。



导语摘要

     在作者工作的二十多年里,跟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多,有很多很多的小故事。爱是一种纽带,连接着我们彼此。那么孩子的爱是从哪里来的呢?每一个生命是经由父母的爱来到人世间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婴儿生来就带着爱,他透过成长这个过程,母亲和父亲对他的爱的照顾唤醒了他的爱。当他们到学校里接受这个爱的教育时,他又收到了爱。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一定会用爱回馈这个世界。在这二十多年里,作者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爱的方式,当爱这个纽带连接彼此的时候,我们都得到了一份滋养。



作者简介

段武宽


她一进入教育领域从事的就是爱和自由的新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坚守宁夏蒙特梭利国际学校25年,其中9年幼儿教育、教学工作,16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岁到12岁的儿童教育实战工作将她培养成了一位真正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能够支持孩子成长的老师。孩子们毕业后仍会回到她所在的学校看望,或是因为遇到困难时想要与她倾谈,或是听到学校的喜讯后返校庆祝,更多的时候就是简简单单爱的连接。


基于儿童工作的需要,她与每位学生的家长保持着积极的沟通。因此她了解儿童的需求为何,也深知家长的不易之处,这使得她能够给家庭本质有效的教养支持。她主讲的爱和自由父母课堂一直深受喜爱。


她以自身的成长之路,以她亲历的每位孩子的成长,示范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朴实与荣光,示范了当下养育者身上稀缺的沉静、稳定和成熟的爱。



目录

【目录】


篇  稚子童心


不气馁的信号 003


特别的他更需要连接 007


耿耿不能安宁下来 010


他要洗掉什么? 013


孩子的沉默在“说”什么? 016


玩具的主人到底是谁 019


她重复问同一个问题 022


遵守规则的“两岁半” 024


幼儿的语言 026


孩子的爱很简单 028


他需要帮助吗? 029


校园里的漫游 032


把紫槐花装进瓶子 034


消失的哭声 035


哭泣的能力 037


再等等,等情绪调整好 040


分享的喜悦 044


拒绝不代表关系结束 046


孩子的安全距离 048


他忍住了哭 051


随时响起的音乐之声 054


爱上老师的孩子们 056


安安的情感之路 058


当孩子无所事事时 063


她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067


旁观者也是学习者 070


切黄瓜的孩子 072


属于孩子的地方 073


 


篇  同学少年


“爱和自由”小学面试 079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享受时光 083


他需要被倾听 085


毫不掩饰的渴望 088


不怕生的一年级 090


帮助孩子熟悉规则 092


他怎么写得这么好 095


一款亲子套餐作业 098


阅读带给孩子的精神力量 100


他们总是嘲笑我 102


他不直视我的眼睛 107


等待他面对自己 113


你的责任是什么 117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 119


他们从四年级开始自学 122


自我嘉奖的好方法 125


妥协与合作 127


我跟孩子生气 129


贝尔的愿望 133


“愚昧的快乐” 135


当孩子被老师误解时 137


我喜欢社会课 140


我们有不同的观点 143


 


篇  致父母


觉察之光 153


开启幼儿园的新生活 155


爸爸,你有两颗心 158


因为我爱你 162


别吝惜对孩子的赞美 165


失去自由的女孩 167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169


倾听孩子小贴士 173


孩子从父母的情绪中认知自己 175


父母的情绪如何不伤害孩子 177


令孩子不安的“如果” 180


孩子的兴趣背后 184


协助孩子交朋友 189


家庭困境来临时还有教育吗 192


如何为儿童建立规则 194


放松的家,有弹性的规则 197


家长要和孩子共同遵守规则 202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204


我的作业是我的 207


关于家庭作业的问答录 210


给爸爸妈妈几个观察孩子的角度 212


当看到孩子期末考试的分数时 216


敏锐捕捉孩子发出的讯息 218


 


后记 221



内容摘要

     在作者工作的二十多年里,跟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多,有很多很多的小故事。爱是一种纽带,连接着我们彼此。那么孩子的爱是从哪里来的呢?每一个生命是经由父母的爱来到人世间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婴儿生来就带着爱,他透过成长这个过程,母亲和父亲对他的爱的照顾唤醒了他的爱。当他们到学校里接受这个爱的教育时,他又收到了爱。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一定会用爱回馈这个世界。在这二十多年里,作者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爱的方式,当爱这个纽带连接彼此的时候,我们都得到了一份滋养。



主编推荐

段武宽

她一进入教育领域从事的就是爱和自由的新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坚守宁夏蒙特梭利国际学校25年,其中9年幼儿教育、教学工作,16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岁到12岁的儿童教育实战工作将她培养成了一位真正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能够支持孩子成长的老师。孩子们毕业后仍会回到她所在的学校看望,或是因为遇到困难时想要与她倾谈,或是听到学校的喜讯后返校庆祝,更多的时候就是简简单单爱的连接。

基于儿童工作的需要,她与每位学生的家长保持着积极的沟通。因此她了解儿童的需求为何,也深知家长的不易之处,这使得她能够给家庭本质有效的教养支持。她主讲的爱和自由父母课堂一直深受喜爱。

她以自身的成长之路,以她亲历的每位孩子的成长,示范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朴实与荣光,示范了当下养育者身上稀缺的沉静、稳定和成熟的爱。



精彩内容

不气馁的信号

这个早晨,雨薇被接进幼儿园后,就一直站在我的身旁,眼泪汪汪的。这个两岁八个月的小女孩,入园仅仅三个月,离开照顾自己的家人也只有三个月。我蹲下身关切地注视着她,问:“雨薇,你怎么了?”

雨薇哽咽着说:“段老师,你陪我睡觉。”

“好的,中午午休时我陪你。”

我心里想:这是早晨,怎么一来就想着睡觉?是昨晚没睡好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迎接着其他孩子的到来,我把这个小插曲抛诸脑后了。

整整一个早晨,雨薇总是跟随我的左右,每当我稍稍离开,她就哭起来,等我再次出现时,她就泪眼婆娑地问我:“你刚才去哪儿了?”

今天雨薇怎么了?我的心里放着这个疑问。

早晨过去了,该吃午饭了。洗手时,雨薇又是眼泪汪汪:“段老师,你陪我睡觉!”

“好的,我陪你。”我看着她,确定地回复她。

进了餐厅,其他孩子排队端饭,我给孩子们端汤,雨薇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一切都安顿好后,我坐了下来,雨薇站在旁边仍然很担忧的样子,她问:“段老师,你不回家吧?”

我说:“不回,今天我值班。”

她一溜小跑地去端了饭,坐下后把自己盘子里的一块鸡肉用勺子递给我:“段老师,你吃!”

午睡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听我读故事书,雨薇躺下又起来,看着我,笑一笑,又躺下;过一会儿,再起来,看着我,又笑一笑……反复几次后,终于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接过了被妈妈送来的雨薇。我抱着她,她又哭又闹,她妈妈一脸不解,对我说:“今天哭着不想来,真奇怪!”

我安抚着雨薇,抱着她到餐厅里坐下来。

“雨薇,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想来幼儿园?”

她哭着问我:“段老师,你中午回家吗?”

“不回家,今天中午我值班。”

雨薇立刻停止了哭泣,端起碗来开始喝牛奶。

我突然间明白,原来她一直在担心的是中午谁值班!

“小精灵”班由徐老师和我一起带班。每天中午孩子午休,我和徐老师轮流值班,因为这一周徐老师请假去上海探亲,所以小王老师暂时调到我们班工作。雨薇次哭的前一天,是小王老师值的班,显然这打破了雨薇的秩序。

我与小王老师沟通了这件事,并与她协商好:徐老师回来之前,都由我来值中午班,不要让雨薇再这么担心和难过,也照顾好其他孩子的感受。

我认认真真地告诉雨薇,这几天都由我来陪她午休,她甜甜地笑了,趴在我的肩膀上,好久好久。一种安心的感觉,温暖着我们彼此。

 

两岁八个月的雨薇在两天的时间里,不断地用哭向我也向她的妈妈发出各种信息——换了个不熟悉的老师值班,打破了她的秩序,也可能是她的安全感受到了影响——她没有说出自己的担心和难过,只是用一次又一次的询问和哭泣,不断地提醒我们停下来,去了解她的需要,去关照她的感受。

孩子用哭来提醒成人,他们总是不气馁,一次又一次,成人常常感到迷惑,继而烦躁甚至愤怒。但是如果我们停下脚步,跟随他们的提醒,静静聆听,会发现孩子好似在给成人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引导着我们,去关注他们情绪背后的秘密,去照顾他们情绪背后的那些需要,教会我如何做一名老师,教会他们的爸爸妈妈如何为人父母。

也许,天下所有的老师和父母,都是被孩子培养起来的。

 

 

特别的他更需要连接

下午放学时,孩子们边玩边等待爸爸妈妈来接。

申申手里拎着一块白色的小手绢,在二楼平台上走来走去。不一会儿,他停下来,抬起头,对着西边看了看,随即吟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后,继续来来回回地走着。

从申申的位置看出去,是幼儿园院子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在北京秋季的夕阳下,金黄的颜色层层叠叠。我惊诧地看着四岁的他,此情此景,诗句如此契合,这小小的人儿,是怎样领悟的?

我们班里共有二十个孩子,每一个都独一无二,申申是其中特别的一个。

早晨教具工作时间,孩子们在自己的工作毯上工作,申申像风一样刮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他的眼睛很少与人对视,有时自言自语;他似乎无意结交朋友,总是和自己玩。有时他不见了,我们就找呀找,后总会在园里楼后的草丛里找到他。

李莹老师弹钢琴,申申会站在旁边,盯着琴键,目不转睛。老师一离开琴凳,他就迫不及待地坐下来,手在琴键上试探着,几下之后,他便能弹出老师刚才弹过的简单的曲子。

外出上社会实践课,申申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显得紧张又警觉。时不时地,他会用力捏一下我的手。好疼啊!我龇牙咧嘴地看着他,不知他为何会这样。

一天下午,申申家里的小保姆来接他,恰好我和李燕老师跟在他们身后,一起出了园门。我惊讶地发现,当他想挣脱小保姆时,小保姆会用力地捏他的手——看他侧过来的面孔上的表情,那一下一定很疼。那一瞬间,我好似又感觉到了疼。

申申的诸多“特别”,让我心生疑惑。我约他妈妈来园面谈,想了解他的成长经历。申申妈妈说,她在孕期时,经常将录音机放在肚皮上放音乐进行胎教,或许是这个原因,孩子对音乐很敏感;因为保姆觉得他不好带,所以家里换了一个又一个保姆;他在医院就医时,被医生诊断为“儿童感统失调”,在医院做感统训练,因为过于好动,曾被绑在椅子上进行训练……

我不知道申申妈妈是否讲了全部,也不知道这些是否就是申申特别的全部原因。听了申申妈妈的描述,我对申申十分心疼,但又不知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只是不由自主地,在每一天里,想要多关爱他一点。

因为申申好动,总也停不下来,所以我们班三个老师中有一位老师就会一直陪伴他。冬去春来,申申的状态渐渐有了一些变化。虽然他还是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虽然他还是每天跑来跑去,但他会和老师互动,向老师表达他的需求;他已经懂得了一些规则,有时还会自己提醒自己遵守规则。

我与他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在家庭里能采用与幼儿园一致的方式,一对一去陪伴和照顾申申,在情感上与申申建立起连接,一旦申申能够放松下来,就能重新唤起他对他人、对环境的安心和信心。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又陆续经历了几个与申申类似的孩子的调整过程。家长调整自己,花时间专注地陪伴孩子,学习如何了解孩子,加上幼儿园里爱和自由的环境,教师一对一的陪伴……孩子的生存环境有了这样的改善后,人的整个状态都产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耿耿不能安宁下来

耿耿在班里发生过许多不大寻常的小事。

首先是吃饭。每次吃饭,耿耿都要盛很多食物,吃的时候风卷残云一般,时常被自己噎住,有时还会吃得呕吐出来,后总是偷偷将未吃完的食物倒入垃圾桶。我告诉他这样会浪费粮食,请他盛饭时盛与自己食量相当的食物,他答应了,但下一次盛饭时依然如故。

耿耿常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动手打人。班里的男孩、女孩,几乎都告过他的状。无论与别人发生多么小的摩擦,耿耿都会通过武力来解决。当我问他原因时,他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种:他看我了、他说我了、他不小心碰我了、谁让他挤我了……我耐心告诉他可以用语言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请老师帮忙,他很不服气,下一次,也依然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平日里,耿耿很关注成人世界的事情。他曾经告诉我,谁谁很有钱,谁谁下岗了,等等。有一天,他跑到办公室质问王园长:“我们家交那么多钱,你为什么不让我吃饱?”还有一天下午,我刚进大门,耿耿就跑过来告诉我:“牛牛用脚把大门玻璃踢破了,我已经问过佟园长了,她说要扣你和王老师的工资。”我啼笑皆非。

耿耿的不同,在我看来,是他似乎不能在儿童的世界里安宁地让自己成长,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一次,他妈妈来接他,对我提了一些意见:“老师,我们孩子食量大,你就让他多吃点儿。不然他每次回家都说没有吃饱,这怎么行呢?”

我向她解释:“我们不会限制孩子吃多少,实际情况是耿耿每餐饭都使劲儿多盛,但几乎每餐都要倒掉一部分饭。”

耿耿妈妈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倒饭是浪费粮食,这是坏习惯,我也不赞成,但必须让他吃饱啊,他每天回家以后还要吃那么多,显然是没吃饱啊!”

我尝试帮助耿耿妈妈理解这件事,对她说:“下午开饭的时间比较早,还不到五点钟,等他坐车回到家,你们吃晚饭时,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孩子确实会饿。另外,成人往往有这样的经验,看到别人吃,自己就有了吃的欲望,孩子也是这样。”

耿耿妈妈对我的话表现出强烈的不以为然,她强调:“以后要让他吃饱,他爱吃带馅儿的,让他多吃点儿!”

回头再回味这些对话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耿耿妈妈对孩子要吃饱这件事近乎强迫性的关注,一定有她自己成长的经验在里面。她对我的强势态度,也一定是有原因的。

和耿耿妈妈交谈时,我请耿耿先到外面玩一会儿,但我不知道当他的家人谈论这些事时,是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