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本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忙干农活,没想到却阴差阳错接来了红头发女孩安妮。安妮,拥有玫瑰般绚丽的想象力,一张小嘴巴永远讲个不停,给身边所有的事物取可爱的名字,无心犯下的错误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活泼开朗的性格、勤奋好强的天性使她在学校里赢得了很多朋友,并获得了学业上的极大成功。安妮的到来使原本沉闷的绿山墙焕发出诱人的生机与活力,也给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这《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真善美的启蒙,主人公安妮活泼的天性自然甜美地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代表作为《绿山墙的安妮》。该书出版后,读者信件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的女作家家中,希望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有趣的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文字也挤在成堆的信件中。他激动快乐地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非常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在读者的鼓励和支持下,作家认真地把安妮的故事写成了系列。
目录
章 雷切尔•林德太太大吃一惊
第二章 马修•卡思伯特大吃一惊
第三章 马瑞拉•卡思伯特大吃一惊
第四章 绿山墙的早晨
第五章 安妮的过去
第六章 马瑞拉的决定
第七章 安妮的祈祷词
第八章 新的开始
第九章 雷切尔•林德太太惊恐万分
第十章 安妮的道歉
第十一章 安妮对主日学校的印象
第十二章 郑重的誓言与承诺
第十三章 期待的喜悦
第十四章 安妮的招供
第十五章 小学校中的大风波
第十六章 戴安娜应邀参加茶会,却遭遇不幸
第十七章 生活中的新乐趣
第十八章 安妮赶去营救
第十九章 一场音乐会,一场灾难,一次坦白
第二十章 误入歧途的出色想像力
第二十一章 另类调味品
第二十二章 安妮应邀参加茶会
第二十三章 安妮在打拼中惨遭失败
第二十四章 斯塔西小姐和她的学生们举办一场音乐会
第二十五章 马修坚持要做泡泡袖
第二十六章 故事会的成立
第二十七章 虚荣心与精神上的苦恼
第二十八章 不幸的百合少女
第二十九章 安妮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第三十章 女王班的成立
第三十一章 百川归海
第三十二章 发榜之日
第三十三章 饭店音乐会
第三十四章 女王学院的一名女生
第三十五章 女王学院的冬天
第三十六章 光荣与梦想
第三十七章 终结者的名字叫死神
第三十八章 峰回路转
内容摘要
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本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忙干农活,没想到却阴差阳错接来了红头发女孩安妮。安妮,拥有玫瑰般绚丽的想象力,一张小嘴巴永远讲个不停,给身边所有的事物取可爱的名字,无心犯下的错误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活泼开朗的性格、勤奋好强的天性使她在学校里赢得了很多朋友,并获得了学业上的极大成功。安妮的到来使原本沉闷的绿山墙焕发出诱人的生机与活力,也给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这《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真善美的启蒙,主人公安妮活泼的天性自然甜美地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主编推荐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代表作为《绿山墙的安妮》。该书出版后,读者信件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的女作家家中,希望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有趣的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文字也挤在成堆的信件中。他激动快乐地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非常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在读者的鼓励和支持下,作家认真地把安妮的故事写成了系列。
精彩内容
进门的那刻,雷切尔太太就在脑子里记下了桌上的每一件东西。一共有三只碟子,因此马瑞拉一定在等和马修回来的那个人一起吃晚餐;但是那只是些平常用的碟子,而且桌上只有沙果酱和蛋糕,所以到访者不会是什么特别人物。但是,马修为什么戴着白衣领,还驾着马车呢?雷切尔太太更加困惑了,一向安谧、平静的绿山墙忽然在她心里变得神秘起来。
“晚上好!雷切尔,”马瑞拉轻快地打着招呼,“快请坐。今晚天气真不错。家里人还好吗?”朋友间的直呼其名也许可以被称做是友谊的体现,而马瑞拉·卡思伯特和雷切尔太太之间尽管有着差异,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差异,她俩之间才一直保持着
友谊。
马瑞拉长得又高又瘦,身材缺少女性的曲线美,一头黑发总是用两只发夹卡住,牢牢地盘在脑后,几缕银丝夹杂其中。她看上去像是一个经历贫乏、刻板、严厉的女人,事实上她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不过她的嘴巴长得倒是有点意思,如果能再纤小些,就会显得有点幽默感了。
“我们都不错。”雷切尔太太说,“不过,今天我看到马修出发的时候,很担心你的身体。我想他可能去请大夫了。”马瑞拉会心地笑了一下。她早就料到雷切尔太太会登门的,她知道马修的出门对于她的这个邻居来说显得实在是太罕见了。
“哦,不,我身体还不错,虽说昨天还有点头痛。”马瑞拉说,“马修到布赖特河那边去了。我们打算从新斯科舍省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小男孩。他乘今晚的火车来。”如果马瑞拉说马修到布赖特河那边是去接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雷切尔太太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吃惊。整整五秒钟,她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很显然,马瑞拉没有在和她开玩笑,可是雷切尔宁愿相信马瑞拉是在说笑。
“你这是真的吗?”雷切尔太太终于缓过神来了。
“当然是真的。”马瑞拉说道,就好像从新斯科舍省的孤儿院里领个男孩回来只是亚芬里任何一个管理有方的农场中很平常的一件春季农活,而绝非什么闻所未闻的稀罕事。
雷切尔太太感到大为震惊,她在心中惊叫:天哪,男孩!马瑞拉和马修·卡思伯特要领养一个男孩!从孤儿院里!疯了!简直是疯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令她感到吃惊了!再也不会!“究竟是什么使你们产生了这样的怪念头?”她不满地问道。
这么重要的决定事先居然没有征询雷切尔的意见
,她当然感到非常不满。
“我们考虑这件事有一段时间了——其实整个冬天都在考虑这件事。”马瑞拉答道,“圣诞节的前几天,亚力山大·斯潘塞太太到我们这儿来过。她说她打算春天的时候从霍普顿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小姑娘。她的亲戚住在霍普顿,她也去过那儿,所以对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自她走后,我和马修就一直在商量这事。我们想要一个男孩子。你知道,马修年岁逐渐大了——他已经六十岁了,走路、干活都不如以前那么轻捷了。他的心脏也不好。你知道,在这里,想雇个人帮忙实在是太困难了。能雇到的尽是些蠢笨的、
未成年的法国男孩。他们在你这儿干段时间,掌握些技术后就溜走,要么去了食品加工厂,要么就去了美国。起初的时候,马修提议领养一个当地男孩,但是我坚决不答应。他们也许不错——我不是说当地的孩子不好,可我不想要那些生在伦敦街头的阿拉伯人。
至少得是个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其实不管我们领养谁,都会有风险的。但是,如果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孩子,我会感觉踏实些,担心也会少些。所以,最后决定请斯潘塞太太去那儿领她的女孩时也帮我们选个男孩。上周我们听说她就要动身去霍普顿,就托住在卡莫迪的理查德·斯潘塞的家人捎了口信给她,请她帮我们选一个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的男孩,十或十一
岁。我们觉得这样的年纪最好,来了以后可以马上就帮咱们干些农庄的杂活,而且这么大的孩子也正是受教育、长技能的时候。我们打算好好地把他安顿下来,并送他上学接受教育。
P4-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