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89.8 5.0折 ¥ 17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谢世诚、周竞风、杨颖奇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84013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8元
货号29712019
上书时间2024-12-27
导 论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建设和创新活动,是一曲宏伟壮丽的凯歌。本书对此进行认真但初步的探索。
一、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历史沿革
陕甘宁边区(以下一般简称“边区”)是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存的陕北、陕甘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成为国民政府下辖的特区政府。其范围大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的各一部,多处于黄土高原,面积狭窄,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却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所有抗日根据地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者,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战略地位,对于夺取抗日战争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和建设发展新中国皆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发动领导西北地区广大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并相继成立了党的地方领导机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工作重心也逐步由城市转移到乡村。1927年10月,唐澍、谢子长等发动的清涧起义,1928年五六月间唐澍、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陕西渭南、华县起义(渭华起义),1928年6月,吕佑乾、许才升等领导的旬(栒)邑起义,这三次起义及随后各处发生的武装斗争,为西北地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逐渐形成陕北和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
为了加强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集中统一领导,1935年2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陕甘边特委、陕北特委在安定县正式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选举惠子俊为书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崔田夫、高岗等为委员,同时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刘志丹(一说谢子长)任主席;同年5月,组建成由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部,西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
同年7月,统一后的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等指挥下,击破了陕、甘、宁、晋4省约5万余人的国民党武装对陕甘边苏区的“围剿”,先后占领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现志丹)、安定(现子长)6县县城,开辟了甘泉、鄜(富)县、宜君、定边、环县等地区的工作。由此,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形成了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西接庆环,东临黄河约20多个县,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90万的统一根据地,红军扩大到2个师、9个团共5000多人,游击队4000多人,此后又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正当陕北苏区进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紧要之际,中央代表团却执行王明“左”倾路线,开展所谓“反对右倾取消主义”斗争和“肃反”运动,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逮捕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杨森、张秀山、张策等一大批西北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枉杀200多名党政军干部,造成西北苏区和革命事业的严重危机。1935年9月,中共中央派驻西北代表团在延川县永坪镇召开的联席会议决定取消西北工作委员会,改组军委,成立红十五军团,并成立以朱理治、郭洪涛为正副书记的陕甘晋省委。
本书系统研究和阐述了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引,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充满创造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各项建设工作。这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唯一幸存的、使中国革命起死回生的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原本的荒僻之地转变为充满战斗精神的红色热土,成为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陕甘宁边区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再次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新中国光明的未来与希望所在。
谢世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政治研究。著有《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朝吏治研究》《李鸿章评传》《中国共产党经济史论》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周竞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现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等方向研究,主持、参与厅级以上课题多项。
杨颖奇,东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历史研究所所长,著有《述说与诉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传》《中统大特务——张国栋的传奇人生》等。
导论 .........001
第一章 政治建设 .........01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民主政治建设 .........015
一、 新民主主义理论———边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015
二、 民主与抗战 .........019
三、 实施民主政治纲领的制定 .........024
第二节 民主选举制度建设 .........028
一、 民主选举传承与边区第一次普选运动 .........028
二、 第二次普选运动 .........036
三、 边区普选运动的创新与意义 .........041
第三节 “三三制”原则和边区政权组织结构 .........047
一、 “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及原因 .........048
二、 边区贯彻“三三制”与政权结构的初步调整 .........054
三、 “三三制”下边区政权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061
四、 边区“三三制”政权构建的意义 .........065
第四节 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 .........067
一、 边区代议制建设 .........067
二、 边区政府 .........082
三、 边区政权体制与民主政治 .........090
四、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体制建设的价值 .........094
第五节 廉政建设 .........097
一、 廉政建设认识的新高度 .........097
二、 反腐倡廉的措施 .........101
三、 边区廉政建设的意义 .........110
第六节 法制建设 .........112
一、 立法 .........112
二、 司法 .........114
三、 制度创新 .........125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体制确立与贯彻 .........129
一、 “一元化”领导体制构建的过程 .........129
二、 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确立 .........134
三、 边区对“一元化”领导体制的落实推进 .........138
第八节 对边区民主政治的推介与深化认识 .........146
一、 对民主政治的推介 .........146
二、 发展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探索 .........148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158
第二章 经济建设 .........16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抗战时期边区的基本经济方针
政策 .........161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161
二、抗战时期边区的基本经济方针政策 .........162
第二节 土地政策 .........171
一、 土地政策的调整 .........171
二、 土地政策转型中边区的贯彻与创新 .........174
三、 边区减租减息运动 .........177
四、 抗战时期边区土地政策的意义 .........188
第三节 合作经济 .........196
一、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合作经济的探索思考与新认知 .........196
二、 农业互助合作 .........202
三、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08
四、 交通运输合作社 .........214
五、 消费、信用合作社 .........220
第四节 公营工商业 .........230
一、 思考与构建 .........230
二、 公营工业 .........233
三、 公营商业 .........247
四、 价值与意义 .........257
第五节 经济调整之一———大生产运动 .........258
一、 经济调整的背景 .........258
二、 大生产发动与初步发展 .........262
三、 基本政策 .........265
四、 新的发展与新的目标 .........269
五、 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274
第六节 经济调整之二———精兵简政运动 .........276
一、 发生的必然性 .........276
二、 启动 .........279
三、 办法措施 .........283
四、 成效与意义 .........290
第三章 文化建设 .........29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建设的总纲 .........294
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94
二、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296
三、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 .........301
四、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再推进 .........304
第二节 教育建设 .........308
一、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 .........308
二、 边区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312
三、 边区教育事业的提高与继续发展 .........323
四、 边区教育的再提高 .........336
第三节 医疗卫生建设 .........343
一、 构建基本医疗体系 .........344
二、 建设骨干医院 .........347
三、 制度建设 .........351
四、 培养造就医务人才 .........355
五、 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362
六、 提倡中西医结合 .........369
七、 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 .........376
第四节 文艺建设 .........380
一、 聚集人才,构建队伍 .........380
二、 制定方针,指明方向 .........384
第四章 社会建设 .........394
第一节 救助移难民 .........394
一、 边区移难民的形成 .........394
二、 移难民的接纳和管理 .........398
三、 救助措施 .........404
四、 互助互济 .........410
五、 影响和意义 .........413
第二节 妇女解放运动 .........416
一、 边区妇女运动的发展 .........416
二、 婚姻变革 .........420
三、 禁缠放足 .........426
四、 动员组织参加劳动生产 .........429
五、 文化教育 .........431
六、 妇女参政 .........435
七、 妇女先进人物的涌现 .........439
第三节 边区“三禁” .........442
一、 边区毒品的状况与由来 .........442
二、 禁毒的立场与举措 .........445
三、 砥砺奋进 .........451
四、 边区禁毒的成效与意义 .........457
五、 边区禁赌 .........460
六、 边区禁娼 .........468
第四节 改造莠民 .........471
一、 “二流子”渊源及危害 .........471
二、 方针政策与措施 .........474
三、 成效与意义 .........481
第五节 社会管控 .........483
一、 党政“一元化”的管控体制 .........485
二、 强化专职管控机构 .........486
三、 健全制度机制 .........488
四、 贯彻群众路线,实现群防群控 .........496
五、 加强民主与法治 .........500
第五章 军事建设 .........504
第一节 军队建设 .........504
一、 全面抗战新形势下党的新的军事路线 .........504
二、 留守部队建设 .........510
三、 地方部队建设 .........519
四、 民众武装力量建设 .........522
五、 民众动员 .........528
第二节 保卫和巩固边区的军事斗争 .........539
一、 “保卫黄河” .........539
二、 肃清匪患 .........543
三、 膺惩顽逆 .........546
第三节 情报、保卫工作建设 .........552
一、 沿革与组建 .........552
二、 斗争对象与方针政策和措施 .........555
三、 博弈与硕果 .........564
结语 .........569
后记 .........579
参考书目 .........581
索引 .........591
本书系统研究和阐述了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引,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充满创造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各项建设工作。这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唯一幸存的、使中国革命起死回生的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原本的荒僻之地转变为充满战斗精神的红色热土,成为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陕甘宁边区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再次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新中国光明的未来与希望所在。
谢世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政治研究。著有《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朝吏治研究》《李鸿章评传》《中国共产党经济史论》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周竞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现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等方向研究,主持、参与厅级以上课题多项。
杨颖奇,东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历史研究所所长,著有《述说与诉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传》《中统大特务——张国栋的传奇人生》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