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49.2 7.5折 ¥ 1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刘博智 口述、摄影,黄丽平 编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1665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29470332
上书时间2024-12-27
地处加勒比海北部、西印度洋上的岛国古巴,竟然有“唐人”!
他们究竟是风光一时的“移民”,还是颠沛一世的“遗民”?
“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掀开尘封的家书,凝视他们家中带着中国“文化基因”的老物件与来自非洲、西班牙的文化摆饰并置一室,甚至直面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皑皑白骨,他们究竟是已经融入当地社会的“民”,还是无奈地遗失了故土身份的“氓”?
“人为何要离乡?”这是刘博智一生的追问。他用尽半生,上下求索,跟踪拍摄和他一样流散在世界各地,背负着身份困惑并寻求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
耗时十年拍摄、记录这个“古巴唐人”的故事,他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部海外华人的“影像民族志”。从他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寻中华文化的符号,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华人性格的坚毅。
刘博智先生10年来拍摄了上千幅古巴影像,试图从古巴唐人的起居生活和个人故事中,探寻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依归。
刘博智镜头下的古巴唐人,不仅是当年漂洋过海的华人和华人后裔,也包括了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华人血统的混血华人,甚至还有完全没有华人血统,仅仅是华人收养、在中华文化滋养中成长的后代。他们因华人的文化身份,超越了亲缘血统,认定自己是华人,并传承汉字、粤语、粤剧等中华文化和精神信仰。
这些摄影作品以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捕获了观者的心。作者还书写了作品背后的人物故事,梳理了漂泊古巴的历史原因,整理了19世纪中后期起广东沿海大量华人出海谋生的历史背景,记录了艰辛的海外生活经历以及滋养国内家眷的平实故事。
地处加勒比海北部、西印度洋上的岛国古巴,竟然有“唐人”!
他们究竟是风光一时的“移民”,还是颠沛一世的“遗民”?
“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掀开尘封的家书,凝视他们家中带着中国“文化基因”的老物件与来自非洲、西班牙的文化摆饰并置一室,甚至直面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皑皑白骨,他们究竟是已经融入当地社会的“民”,还是无奈地遗失了故土身份的“氓”?
“人为何要离乡?”这是刘博智一生的追问。他用尽半生,上下求索,跟踪拍摄和他一样流散在世界各地,背负着身份困惑并寻求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
耗时十年拍摄、记录这个“古巴唐人”的故事,他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部海外华人的“影像民族志”。从他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寻中华文化的符号,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华人性格的坚毅。
刘博智先生10年来拍摄了上千幅古巴影像,试图从古巴唐人的起居生活和个人故事中,探寻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依归。
刘博智镜头下的古巴唐人,不仅是当年漂洋过海的华人和华人后裔,也包括了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华人血统的混血华人,甚至还有完全没有华人血统,仅仅是华人收养、在中华文化滋养中成长的后代。他们因华人的文化身份,超越了亲缘血统,认定自己是华人,并传承汉字、粤语、粤剧等中华文化和精神信仰。
这些摄影作品以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捕获了观者的心。作者还书写了作品背后的人物故事,梳理了漂泊古巴的历史原因,整理了19世纪中后期起广东沿海大量华人出海谋生的历史背景,记录了艰辛的海外生活经历以及滋养国内家眷的平实故事。
刘博智,1971年就读于布鲁克斯摄影学院,并于1975年取得学士学位;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堪萨斯大学教授摄影。现为堪萨斯大学荣休教授。出版摄影集《再梦金山》《流动中国》《南国细节》等。
黄丽平,现任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
序言
引子
01 没有唐人的唐人街
02 卖到古巴的猪仔
03 寻骨
04 阿今犹在
05 在家只能唐话
06 白人粤剧花旦何秋兰
07 相信能在古巴找到唐人
08 “不离开家,不然我会死”
09 唐人芒比: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
10 古巴洪门: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侠义除奸
11 中华总会馆:国民外交,善善从长
12 “我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插到了中华会馆楼上”
13 《光华报》和它的后一位主编
14 后一张汇款单
15 “大家需合力才能生存”
16 此后再无华人移入古巴
17 魂兮来嚮
18 还乡是一生好的礼物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地处加勒比海北部、西印度洋上的岛国古巴,竟然有“唐人”!
他们究竟是风光一时的“移民”,还是颠沛一世的“遗民”?
“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掀开尘封的家书,凝视他们家中带着中国“文化基因”的老物件与来自非洲、西班牙的文化摆饰并置一室,甚至直面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皑皑白骨,他们究竟是已经融入当地社会的“民”,还是无奈地遗失了故土身份的“氓”?
“人为何要离乡?”这是刘博智一生的追问。他用尽半生,上下求索,跟踪拍摄和他一样流散在世界各地,背负着身份困惑并寻求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
耗时十年拍摄、记录这个“古巴唐人”的故事,他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部海外华人的“影像民族志”。从他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寻中华文化的符号,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华人性格的坚毅。
刘博智先生10年来拍摄了上千幅古巴影像,试图从古巴唐人的起居生活和个人故事中,探寻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依归。
刘博智镜头下的古巴唐人,不仅是当年漂洋过海的华人和华人后裔,也包括了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华人血统的混血华人,甚至还有完全没有华人血统,仅仅是华人收养、在中华文化滋养中成长的后代。他们因华人的文化身份,超越了亲缘血统,认定自己是华人,并传承汉字、粤语、粤剧等中华文化和精神信仰。
这些摄影作品以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捕获了观者的心。作者还书写了作品背后的人物故事,梳理了漂泊古巴的历史原因,整理了19世纪中后期起广东沿海大量华人出海谋生的历史背景,记录了艰辛的海外生活经历以及滋养国内家眷的平实故事。
刘博智,1971年就读于布鲁克斯摄影学院,并于1975年取得学士学位;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堪萨斯大学教授摄影。现为堪萨斯大学荣休教授。出版摄影集《再梦金山》《流动中国》《南国细节》等。
黄丽平,现任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
刘博智:写在后
这本书拍摄的是仍在世的老华侨和他们的后代。我在古巴接触过的诸多老华侨或他们的家人和后代,都很怀念故去的祖先和中国传统。
在古巴,我听过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中国人的继子,没有中国血统的,将继父破旧的一寸黑白相片在钱包里放了二十几年。提起继父,堂堂男子汉,一把鼻涕一把泪。
有中国人的继女,学说中国画,学写中国字,一字一句地背诵粤剧歌词,曲本珍藏了几十年。
有老华侨的古巴妻子说起故去的丈夫,热泪盈眶。
中国人一分一毫地赚钱养家,照顾家人朋友,在古巴老婆和子女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乎所有的古巴女人说起中国丈夫都赞不绝口,几乎所有和中国人生活过的古巴人,即使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对他们的勤劳、顾家、乐于助人,称赞有加。
他们对老华侨的情感和回忆让我动容,也是我拍摄这一系列人像的灵感所至。
我请他们将祖先的相片放在靠近心脏的地方来表现这种怀念。有的人祖先的相片已经遗失,我就让他们或者将手放在心上,或者闭上眼睛,去怀想祖先的一切。有的出生时中国祖先已经过世,但他们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
有一次走在大街上,被一家古巴人看见,把我叫住,指着他们才几个月的孩子说他也有中国血统,已经第五代了。
大部分华裔还有一点中国人的轮廓,有的已经完全看不出中国人的痕迹,不论肤色。所以这一系列的人像我后期调了颜色,不管是黑人白色黄种人,一律调成一个色调,只表现人的相貌轮廓,而不突出人的肤色。照片里的人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祖孙,有的是兄弟,有的是母女或父女,表现的都是一种亲密温暖的关系。
我浑身没有一把刀是锋利的。我算不上一个专业的纪实摄影者,也不是一个记者,一切只是因为一点责任——我要去理解我不明白的事。五十年来我去了很多地方,见到很多人,遇到很多问题,它们就发生在生活里。我遇见的都是普通人,我不能一进门就跟他们说“我要访问你”。我喜欢拍拍别人的肩膀,然后观察一些信息:家居环境,有多少个小孩,祖先有没有中国人,信仰和经济状况。我还会留意水果放了多长时间,花放了多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问自己:我是不是在讲述真实的东西?我不能刻意去摆布和影响别人的思想。我的工作就是去挖掘自己的角度:这些视觉内容如何构成一个故事?日常的光影里有没有故事?平凡的故事该如何去讲述?
每拍一张照片就是在问一个问题,这是刘博智摄影的出发点。他是拿着相机去询问,这样做很有带动效果,很朴实,很直接。在大部分情况下,个人是很渺小的,我们的历史总是在做宏大叙事,讲伟大人物,却看不到一个一个的人,而刘博智通过他的各种好奇和询问,关注到每一个对象的个人问题,而这种个人观察也能成为一座宏伟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博智更像一位历史学家,只是他撰写历史的方式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镜头,以及镜头里可怜又富于尊严的人们。
——杨小彦 中山大学教授
刘博智的作品里有一种可以称为“志”的东西,他可以透过一些表象看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大问题——具体到家庭制度、族群关系、经济行为、谋生方式、社会组织、政治结构、信仰、习俗、技艺等。书中这些很少被人关注的古巴唐人,是“压在无数海外华人成功神话下底层的一群”。所以,我并不把刘博智的书当摄影集来读,而更愿意看作是具有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特征的人类学视觉表达作品,是一部关于海外移民的影像民族志。
——邓启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荣休教授
刘博智是一个摄影家,他的专业母语是摄影。他掌握了摄影这样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的视觉语言方式,得以较为成功地记录和传播人类的离散经验。他以经典人文抓拍手法呈现的古巴华裔的艰难生活,兼具人类学与民族志拍摄的特点,并结合口述访谈、文献(老照片、遗物、文件票据)采集等手法,为日趋调零的“古巴唐人”这个族群做了尽可能详尽的刻画。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摄影评论家
“我的传统就是我的血”,这是对刘老师整个艺术实践准确的理解。他可能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人类学家或历史学家,也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做口述史的人,但我恰恰被他在现场的那种独一无二的行 为逻辑、情性、血性,还有他自己一系列的经历吸引了。他的作品可以被称为一种在全球流动的底层的现代华人史。
——蔡涛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