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黎松,男,1983年生,贵州铜仁人。哲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兼任重庆市伦理学学会副秘书长,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在《伦理学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用伦理视阈下德性与德行的关系问题研究”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德性的精神气质研究”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德性形态研究”1项。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道德哲学、科技伦理。
目录
前言
导论 德性是“理性”抑或“精神”
章 德性的“理性”困境
节 传统德性研究的“理性”类型
第二节 五大理性主义德性论及其矛盾
第三节 理性主义德性论的哲学困境
第二章 德性的“精神”证成
节 “精神”释义
第二节 德性的知识考古
第三节 德性的“精神”呈现
第四节 德性的“精神”生成
第三章 德性的“精神”形态
节 德性的“精神”形态依据
第二节 “自然”德性
第三节 “道德”德性
第四节 “伦理”德性
第四章 现代性德性的“精神”救赎
节 现代性德性困境的表征
第二节 现代性德性困境的原因透视
第三节 现代性德性的“精神”构建
结语 德性的“精神”守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的一方面体现在许多年来德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思想,不同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往往给予自己的不同阐释;另一方面体现在国内的两本主要的《德性论》著作对于德性内容的阐述并没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思路。从德性的内在来说,无论是将其理解为品质、情感、习惯,还是力量、能力等,德性都必须与人的实践活动、精神活动有关,都必须要从人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才能够获得。而从西方传统的德性论研究来看,内在的规定就是人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德性的研究基本上采取理性的径路,或者说把德性看作是一种理性来进行研究。本书分为四章研究德性的“精神”气质,用精神哲学的方法来对德性进行探究,并同时把德性理解为一种精神,并从精神哲学的角度来建构德性,试图给予德性一个完整的精神定义和系统的内容阐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