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鼎盛时期的奧斯曼帝国,令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统治的伊朗相形见绌。东南欧与西亚、北非广大地区成为伊斯坦布尔苏丹的属地,黑海和红海俨然是奧斯曼帝国的内湖,多瑙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则被视作奧斯曼帝国横跨三洲之辽阔疆域的象征。
《奥斯曼帝国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章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一、从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到塞尔柱突厥苏丹国
二、从蒙古西征到奥斯曼国家的兴起
三、奧斯曼国家的扩张
四、奥斯曼国家的政治与宗教
五、奥斯曼帝国的社会与经济
第二章 奥斯曼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
一、苏丹权力的式微
二、包税制的兴起
三、商路转移与价格革命
四、对外战争的败绩
第三章 自上而下的新政举措与宪政运动
一、塞里姆三世与马哈茂德二世的新政举措
二、花厅御诏与坦泽马特时代的改革
三、宪政运动
一、1800年前后奥斯曼帝国的经济社会结构
二、西方列强的贸易扩张
三、市场化进程的启动
四、智力的觉醒
第五章 从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到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一、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二、奥斯曼帝国的终结
附录一: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
一、教俗合一的国家形态
二、国家所有制的土地制度
三、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社会对立
附录二: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
一、教俗合一的国家形态
二、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启动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主义的现代化模式
四、工业化的演进趋势
五、地权的演变与乡村农业的发展
六、社会生活的变迁
七、宪政制度与民主化进程
八、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鼎盛时期的奧斯曼帝国,令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统治的伊朗相形见绌。东南欧与西亚、北非广大地区成为伊斯坦布尔苏丹的属地,黑海和红海俨然是奧斯曼帝国的内湖,多瑙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则被视作奧斯曼帝国横跨三洲之辽阔疆域的象征。
《奥斯曼帝国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精彩内容
马哈茂德不仅在伊斯兰世界东部横扫千军,而且以雷霆之势南下印度。1014年,马哈茂德攻占印度教圣地萨奈沙,洗劫著名的查克拉斯瓦明神庙。1019年,马哈茂德攻占恒河平原的政治中心曲女城,将这座历时四百余年的古都夷为平地。1025年,马哈茂德攻占印度西海岸的卡提阿瓦半岛。位于卡提阿瓦半岛的索姆那特神庙是印度教徒朝拜的圣地,供奉印度教三主神中的湿婆神,并且藏有巨额财富。马哈茂德将索姆那特神庙洗劫一空,所藏财宝被悉数运往加兹尼。
相传,马哈茂德用来运送这批财宝的骆驼多达四万余峰。在马哈茂德远征印度之前,什叶派的分支卡尔马特派穆斯林曾经在印度河流域的木尔坦一带建立两个小的伊斯兰教政权,然而影响甚微。加兹尼王朝的征略,打开了穆斯林冲击印度的门户,尤其是奠定了印度西北部地区伊斯兰教化的基础。马哈茂德因此在伊斯兰世界声威大振,成为穆斯林仰慕的英雄,在伊斯兰史上首次获得“加齐”(意为圣战者)的桂冠,并被哈里发嘎迪尔赐封为“雅敏。道莱”的称号。
马哈茂德不仅武功盖世。其文治亦颇负盛名。马哈茂德当政期间,沿袭波斯的政治传统和萨曼王朝的统治制度,招募突厥人及波斯人、阿拉伯人组建庞大的军队,实行集权统治,积极兴修水利,垦殖荒地,发展农业,奖励工商业。在此基础之上,马哈茂德大力倡导和支持文化活动.广招天下文人墨客于加兹尼王朝的宫廷。许多学者在马哈茂德的庇护下潜心创作。著述颇丰。突厥血统的地理学家比鲁尼多次随马哈茂德南下印度,并在那里留居数年,考察旅行,所著《印度志》一书首次将印度的文化和风土民俗展现于伊斯兰世界。波斯诗人费尔多西曾经将其史诗巨著《王书》题赠马哈茂德,以求博得马哈茂德的赏识。马哈茂德还在首都加兹尼城建造规模宏大的清真寺以及学校、图书馆、天文台等设施,使加兹尼城成为当时伊斯兰世界东部重要的文化中心。1030年马哈茂德死后,其子麦斯欧德继承父位,加兹尼王朝趋于分裂,国势急剧衰微。
4 萨曼王朝建立后,在中亚诸地极力传播伊斯兰教,突厥人纷纷加入穆斯林的行列。北方的拜占廷边境和东方的中亚诸地,曾经均为穆斯林发动圣战的前沿。萨曼王朝时期,突厥人相继皈依伊斯兰教,使穆斯林在中亚的圣战成为非法的行为,圣战者人数锐减,萨曼王朝的东部随之丧失应有的防御,门户顿开。突厥人改奉伊斯兰教以后,逐渐形成难以遏制的西进浪潮。
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人主西亚,荡平“肥沃的新月地带”和伊朗高原的割据势力。塞尔柱突厥人系突厥血统乌古斯部落联盟的一支,因其首领塞尔柱。叶卡克而得名。lo世纪末,塞尔柱.叶卡克率领族人离开中亚的吉尔吉斯草原,向西迁徙,进入锡尔河下游一带。依附于萨曼王朝。此间,塞尔柱突厥人改奉伊斯兰教,加入逊尼派穆斯林的行列。“960年,2万个突厥人家庭皈依伊斯兰教。” P17-18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