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指挥过各种战斗:抵御外敌入侵,抗击鞑靼内犯,剿海盗,歼“山寇”。既有陆地作战,更有海上歼敌;既是陆兵将领,更是水军统帅;既指挥单一军种作战,又指挥合成兵种战斗。而且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是单一军兵种还是合成军队,他的指挥都是那样应付裕如,得心应手,并取得胜利。还不只在作战指挥上,更重要的是在战争谋划上。他深谋远虑,功收万全;平时想到战时,战前想到战后;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战则求全胜。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苦出身的上进青年
第二章 毛遂自荐做了守备
第三章 抗倭逆境,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四章 匠心营造的车兵创奇功
第五章 平了倭患丢了官
第六章 长治久安是他的梦想
第七章 报朝廷之恩,答知己之遇
附录
一、俞大猷年谱简编
二、俞大猷诗词选摘
内容摘要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指挥过各种战斗:抵御外敌入侵,抗击鞑靼内犯,剿海盗,歼“山寇”。既有陆地作战,更有海上歼敌;既是陆兵将领,更是水军统帅;既指挥单一军种作战,又指挥合成兵种战斗。而且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是单一军兵种还是合成军队,他的指挥都是那样应付裕如,得心应手,并取得胜利。还不只在作战指挥上,更重要的是在战争谋划上。他深谋远虑,功收万全;平时想到战时,战前想到战后;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战则求全胜。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在戍守金门期间,俞大猷向佥都御史陈伍山写了两封书信,同样显示出他的军政才干。一封信是“上佥宪伍山陈公条陈用兵二弊二便书”,另一封是“又呈画处官澳三策”,对于当时明朝军队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用兵官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映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担忧和用兵思想,却也给他带来了不应有的打击。
俞大猷在封信中说,当今不能成功地剿捕海寇,是因为两大弊端:“上不能用将,将不能用兵是也。”“上不能用将”有二:择之不慎,责之不专。所谓择之不慎,就是当有海盗肆虐之时,朝廷不是移文委派府州县一般守职的官员,就是委派那些有财势有虚名的军官。而这些人往往是“兵法不知,应对不备,才能不伟,志气不充”,带兵打仗绝无胜算。所谓责之不专,就是用将不专择一人,结果是政出多门,人心不齐,当然无法克敌制胜。“将不能用兵”主要是无智无勇。当时的将领用兵,军队没有纪律,一盘散沙,怎能打胜仗?命其剿捕海盗,有的将领则“高坐湾澳,远伺成败。得贼则贪为己功,不得则自以为此岂切吾家事!”俞大猷还提出用兵的“二便”:“其一日委任当极其至也”;“其一日赏费当有所取足也”。所谓“委任当极其至”,是说任命将领要十分隆重,要给他以予夺之权。所谓“赏费当有所取足”,是说要施以重赏,“重赏已施,重罚可行。罚生于赏,罚人而人不怨,虽驱之以赴水火,其谁敢后哉!”而当时以用费过多为难,甚至一个士兵战死,只给二三两银子丧葬费。俞大猷后指出:这些问题“失今不治,养成闽、广之患,积数十年,国家东南之祸不知所终矣”。历史证明,他的这些担忧不是多余的,十几年后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所以那样猖獗,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明军的腐败无能,军备废弛。
在第二封信中,俞大猷对如何处理自己辖区官澳之“贼”提出三种办法:,征船数 、征兵数百加以剿除;第二,由他自己带精兵五十、劲兵二百进行突袭;第三,“不动一兵,不用一船,卑职挺身偕妻子质镇其地,为之辨善恶,立保甲,行乡约,朝夕查点以稽其所往,宣布当道威德以劝谕之”,也就是采用德洽的办法。实行种办法, 日之间可以奏效,但要伤及无辜。实行第二种办法,作乱之人未必尽除,将来又难保其不再有。而实行第三种办法,将“使此港之贼,卖刀买牛,卖剑买犊,归化向顺,安生治业”,成为良民。因此俞大猷主张采取第三种办法,“三月之间,可冀其效,诚一方生灵之福也”。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