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45.7 4.7折 ¥ 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胡惠林,李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2883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334843
上书时间2024-12-25
自第28卷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云南大学李炎教授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30卷)》聚焦学科建设、“一带一路”研究、文化安全与文化政策、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文化治理以及文化旅游等前沿问题。
本卷特稿,王永章《为中国文化产业修志立志———〈上海市志·文化产业分志〉序》提出,40年来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为新中国70年的壮丽诗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历史需要,而且现实也需要为中国文化产业修志立志,这应该是当前文化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陈希颜、陈立旭《文化与经济共同富裕: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探索》提出,进入21世纪后,浙江省做出全面规划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八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自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国有和民营文化产业发展主体,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学科建设,学者在文化产业交叉学科建设、中国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中国文化产业学派”、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究。由本刊参与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聚焦国家学科建设的时代诉求,就“新文科”与“新商科”视域下的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学科前沿动态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围绕“新文科”发展的时代语境、发展现状、新技术与文科的融合、文化产业与现代社会治理、区域创新发展、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议题,提出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李凤亮《抢抓“新文科”发展机遇,加快文化产业交叉学科建设》认为,“积极应变”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新文科”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从强化硬通识、催生新思想、体现新担当着手,“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学科创新应该抓住“新文科”发展机遇,把握交叉学科建设规律,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内涵建设,团结协作推动学科建设升级。李炎、耿达《中国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刍议》总结提出中国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高校学科人才培养的四类实践;认为尊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构建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是新时代赋予的社会使命;中国文化管理类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应该产生知识自觉,直面时代真实问题与真实需求的结构叙事,研究“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答案”,形成“中国理论”,推动知识体系的战略构造与国家治理的现代转型相吻合,实现知识体系的战略构造与公众参与的现代治理的有机结合发展。
“一带一路”研究,学者探究了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国家音乐产权制度和哈萨克斯坦音乐产权内容体系。汪俊昌《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国家的音乐产权制度》认为,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国家突出音乐团体的音乐产权主体地位,客体确立标准存在差异,音乐产权类型被归为非物质财产权、物质产权、综合产权,具体权能丰富多元,体现各国音乐产权生态,音乐产权救济司法与行政并重,正在形成民间救济体系。郑智武《哈萨克斯坦音乐产权内容体系述论》认为,音乐产权主体非财产权中的身份权与放弃权,音乐产权人财产权中的专有权、使用权、许可权与转让权,以及音乐产权人综合权中报酬权和其他综合性权利, 充分显示出本国历史文化特色;哈萨克斯坦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自独立以后,其文化因素包括音乐直接影响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深入解析哈萨克斯坦音乐产权内容体系,对促进中哈音乐交流与民心相通有重要价值。
文化安全与文化政策,学者就文化产业政策的维度识别与模式建构、边境治理中的戍边文化资源发掘与运用等主题进行了探究。周建新、谭富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维度识别与模式建构》以近期各省级行政单位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为研究内容,采用机器学习中的TextRank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研究工具,力图识别出相关政策的要素与维度,通过与既往政策的对比,尝试建构起特殊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型,为我国今后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范俊《边境治理中的戍边文化资源发掘与运用》认为,作为国家疆域边缘的区域,边境因人文之异、地理之异、地缘之异而存在特殊性问题,这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物质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的投入和运用;戍边文化具有激发戍边精神动力、涵育自觉边民意识、创新治边体制机制的时代价值,为此要重视戍边文化挖掘中的针对性,加强发展型导向的戍边文化挖掘,极力拓展多维戍边文化内涵,注重挖掘同一戍边文化的多种价值。
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学者对中国艺术区空间分布、实体书店商业转型模式与机制、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本土品牌构建等进行了研究。荣洁《中国艺术区空间分布三维度分析》认为,艺术生产空间与艺术消费空间的优越性程度形塑出艺术区空间形态的分布格局,以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二元空间建构了艺术区分布的基本结构。闵洁《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本土品牌构建路径的研究》聚焦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用以激活本土品牌的构建路径,将品牌战略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并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模式”的三大路径:文化精神提炼、文化灌注方法、文化形象成形。李建军、朱乾峰、傅佳诚《实体书店商业转型模式与机制研究———以上海钟书阁书店为例》基于实体书店如何摆脱经营困境、构建新型商业业态和转型发展,以上海钟书阁书店为例,研究发现:实体书店商业转型主要从内部管理升级和外部经营拓展两个维度双管齐下;传统实体书店商业业态转型应该走“文创+”再造型的路径模式;实体书店成功转型是通过再生机制和再造机制完成的。
文化治理方面,学者对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双效统一”实现路径、非遗扶贫的文化治理性探析方面进行了研究。齐崇文《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双效统一” 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多元治理的文化治理能够充分发挥“双效统一”对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够兼顾“双效统一”的双重目标,能够促进“双效统一”中各类主体的良性互动,能够实现“双效统一”的普遍约束,是解决当前“双效不统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王元、杨程程《非遗扶贫的文化治理性探析》认为,非遗扶贫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双重政策作用下的产物,非遗扶贫的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文化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有效性,文化治理的本质以文化为主要政策对象,非遗扶贫在实践中所呈现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性的重塑、社会结构的稳固与再生产能力的接续以及文化间性的弥合与国家认同的建构分别从个体、社会及国家层面展现出了其文化治理性的三重逻辑。
文化旅游,学者对休闲美育、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旅游开发等主题进行了研究。徐望《文旅融合“大休闲产业”背景下的休闲美育之路探索》认为,文旅融合助推建设性的休闲方式、创造审美化的休闲样态、生成诗意化的休闲境界,因而开辟了休闲美学之境,拓展了休闲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休闲美育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玩物适情”,解蔽认识局限;二是保障时间空间,解困时空局限;三是丰富产品供给,解除选择局限;四是体悟自由之美,解脱生存局限。王林《生产与重塑:三省坡侗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旅游开发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的空间本体论“三元一体”社会理论框架,对旅游开发背景下三省坡(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进行持续跟踪调研,发现:侗族地区“空间的实践”是旅游生产的基础和前提,促进了侗族民众的文化身份;在旅游开发中“空间的表征”则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知识、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演变为概念化的空间,即“构想的空间”;表征的空间是属于描述性、体验型的社会空间,其目标是走向差异化、异质化的空间。以侗族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为依托和载体,三省坡侗族的社会关系发生了转型,旅游利益相关者共同建构了游客的空间想象,并且通过生产行为将其物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完成了“地方空间”的重塑。
本刊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旨在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给出学术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希望能够继续与学界同仁砥砺学术情怀,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共襄中华文化繁荣盛举。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
2021年10月
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
全书下设“特稿”“学科建设”“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研究”“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政策研究”“文化市场研究”“文化治理研究”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
全书下设“特稿”“学科建设”“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研究”“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政策研究”“文化市场研究”“文化治理研究”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战略与管理、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国家文化安全、文化政策与制度。
李炎,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学、美学、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
特稿
为中国文化产业修志立志
——《上海市志·文化产业分志》序 王永章[003]
文化与经济共同富裕: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发展
文化产业的探索 陈希颜 陈立旭[005]
学科建设
抢抓“新文科”发展机遇,加快文化产业交叉学科建设 李凤亮[027]
中国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刍议 李炎 耿达[035]
“中国文化产业学派”: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 黄莺[045]
时代激变下的融合之道与通变之途:“新文科”和“新商科”
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第十七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综述 董开颜 谭博[061]
“一带一路”研究
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国家的音乐产权制度 汪俊昌[081]
哈萨克斯坦音乐产权内容体系述论 郑智武[100]
文化安全与文化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维度识别与模式建构 周建新 谭富强[117]
我国文化安全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前沿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于良楠 柯尊清[130]
清代华北民间赛社文化中的暴力冲突探析 孟梓良 赵振锋[147]
边境治理中的戍边文化资源发掘与运用 范俊[160]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电影放映的文化效能研究
——以中老缅交界的M州为例 汪榕[174]
文化重建的中西语境与当代理路
——以节日文化为例探索一种可能性刘广伟[185]
国际文化政策研究学理观察
——基于《文化政策国际期刊》 王婧[197]
国际文化测量的历史与价值取向分析 毕晓梅[218]
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分析 杨路明 陈丽萍[235]
中国艺术区空间分布三维度分析 荣洁[249]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本土品牌构建路径的研究 闵洁[262]
我国网络视频平台价值共创的主导逻辑与形成机理 黄艳[277]
实体书店商业转型模式与机制研究
——以上海钟书阁书店为例 李建军 朱乾峰 傅佳诚[292]
文化治理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双效统一”实现路径研究 齐崇文[311]
国家治理的介入机制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启示 刘素华[327]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文化治理路径研究
——以“大鱼营造”的街区生活志《新华录》为例 王肖练 张景浩[340]
非遗扶贫的文化治理性探析 王元 杨程程[353]
文化旅游
文旅融合“大休闲产业”背景下的休闲美育之路探索 徐望[367]
生产与重塑:三省坡侗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旅游开发研究 王林[382]
区域文化创新与旅游演艺可持续发展
——桂林旅游演艺产品的景观人类学研究 李天雪 唐织辉[396]
情感“治愈”与社交“打卡”:“圣地巡礼”动漫旅游的特征及启示 刘玉堂 姜雨薇[404]
编后记[416]
约稿启事[420]
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
全书下设“特稿”“学科建设”“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研究”“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政策研究”“文化市场研究”“文化治理研究”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战略与管理、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国家文化安全、文化政策与制度。
李炎,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学、美学、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