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1.2 4.7折 45 全新

库存37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松 刘华杰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6602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8976179

上书时间2024-12-25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刘华杰(2005.12.10):在民科大会与其他小的活动中,交流可能不充分,但人们要问一下,在科学界,2005年乌鲁木齐召开的大规模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共有6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就充分吗?“表演交流”确实是现在许多重要会议的惯例。对此,也应当用平常心看待。科学在建制化过程中在许多方面模仿了过去的宗教,也讲究仪式、“圣事”,也就是说“表演”是科学运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大会”和“公会议”(CO)原来都是宗教概念嘛!
  也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关注、研究民科,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某些民科所做之事十分可笑,显然无认知意义;另一方面,部分民科所做的东西十分精致,即使专家也很难分辨优劣,比如许多民间数论、数学研究者做的工作。对前者我们可能不屑于研究,对于后者,我们不可能做一般性的研究,因为每一项都非常专门化,我们不可能以专家的名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查进而判定是否有价值。也就是说,民科做的工作,我们在认知的意义上也不可能都十分清楚。
  “不被认可”有认知方面的含义,但社会学层面的含义更多些。我说的“认可”不是指个体同意,而是指集体背书,或者个体以集体的名义对某项工作给予承认。比如科学杂志对投稿的同行评议,评议人都是个体,但杂志社对回收的评议结果进行综合时,后以统一的权衡判定一份投稿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发表。后的决定代表着科学共同体的意见,至少此杂志范围的小的科学共同体吧。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指出:评审一般是匿名的,甚至事后也不能公开。这有多方面的考虑,也表明在科学活动的认证上,个体意见是隐藏着的,加权后的集体意见才端出来。
  “民科”是一种社会角色,不应当始终与某个个人捆绑在一起,特别是不能与他的一生捆绑起来。一个非民科可以变成民科,一个民科也可以变成业科、正规科学家,一名正规科学家有时也表现出民科气质甚至做某些方面的工作与民科完全一样。近我接触的一些事情更加深了这一判断:科学家的民科气质并不比你所说的民科的民科气质更差。凡此种种现象与其中的人是分不开的,但只要不始终捆绑,叙述过程中现象与主体可以适当分离。我赞成就事论事,某科学家在做A事时表现的是科学家的普通行为,做B事表现的是民科的行为,做C事时表现得与普通百姓没差别,于是我们也应当区别具体事物对待此人。特别是,不能像某打假英雄将刘兵当讲师时做的事算在现在刘兵教授身上笼统地讲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如何如何,当然那人举报的刘兵当讲师时做的事情也是虚拟的。
  “交流”也类似,只是比“认可”弱许多。能交流,未必能得到认可;得到认可,当然表示可以交流。对于民科,我想他们与科学家、科学共同体之间以及他们自己之间,不排除一定意义上的交流。特别是他们自己之间,现在多数由命运相似而聚集在一起,“学术分科”还不细,不排除将来可以细致地充分交流,长沙会议是一个好的苗头。



作者简介


刘华杰,吉林通化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将分形概念应用于SSK,提出“逾层凌域方法论”“双非原则”“技术成本非对称原理“和“博物与科学平行说”;借助个人知识、阿米什技术观、现象学、科学编史学、可持续发展等学术资源而倡导复兴博物学,主张“博物 ”方案。
  
田松,吉林四平人,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人文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十余年。偏爱跨学科案例研究,如以民科、牛奶、食品工业和垃圾为对象的综合研究:是国内早关注垃圾问题的人文学者,由此关注环境问题,并扩展为文明研究。著有《科学史的起跳板》《警惕科学》《稻香园随笔》等。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我们为什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
初版序 从泥土中生长,在对话中学习
第二版补记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
激情与科学的态度:从老中医绝食说起
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对国际物理年的另一种纪念
民间科学与类科学
阿米什人与传统纳西族的生存逻辑
规律可不可以被违背?
“真”的实在抑或幻境
知识:立场与变焦
食物是物种之间的中介
哲学的技术化:升华还是死路?
实质等同与实质不同
卡辛斯基与工业文明批判
后记



主编推荐
刘华杰,吉林通化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将分形概念应用于SSK,提出“逾层凌域方法论”“双非原则”“技术成本非对称原理“和“博物与科学平行说”;借助个人知识、阿米什技术观、现象学、科学编史学、可持续发展等学术资源而倡导复兴博物学,主张“博物 ”方案。
  
田松,吉林四平人,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人文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十余年。偏爱跨学科案例研究,如以民科、牛奶、食品工业和垃圾为对象的综合研究:是国内早关注垃圾问题的人文学者,由此关注环境问题,并扩展为文明研究。著有《科学史的起跳板》《警惕科学》《稻香园随笔》等。

目录



精彩内容
想不到张艺谋的著名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居然衍生出一个典故来——“四姨太效应”。四姨太(巩俐饰)本未怀孕,但她诈称怀孕,希望由此赢得老爷的宠爱,就可以增加怀孕的机会,一旦真的怀上,自然就有功无过,万事大吉了。四姨太的这个“智慧”,早已被我们的一些“学术精英”领悟,立即在学术界轰轰烈烈地展开向《大红灯笼高高挂》“致敬”的运动——对此田松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学术单位,虽然实力不够,但是可以假装够……只要骗得“上面”的信任,就能得到项目、工程、基地等名分,就意味着得到经费、名额、指标。在现行学术机制下,这些大项目、大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术单位的发展,乃至于命运。有的项目经费高达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一个单位有了这样的资金支持,不需要特别优秀的管理者,只要管理者相对不错,这个单位就不可能不发展……这时候,假的也就变成了真的。说实话,这种现象我们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了
  其实“学妖”一词,或许容易带来误解,因为他们认为“学妖”的作用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他们甚至还将“学妖”和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妖”类比。但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中,“妖”字所引起的联想几乎总是负面的,如“妖言惑众”“妖魔鬼怪”“妖形怪状”“妖孽”等。故“学妖”一词很容易让人产生完全负面的联想。而事实上,按照本书的定义,今天学术界的不少组织者都有可能被列入“学妖”范畴。
  田松和刘华杰在这本书中,共讨论了12个与科学文化有关的问题,“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只是其中的个。本书讨论的另外11个问题依次是:
  对于当今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及和当今科学不相容的理论,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物理科学的辉煌时代过去了吗?
  应该如何看待民间科学爱好者?应该如何看待伪科学?
  阿米什人和纳西族今天拒绝过现代化生活是可能的吗?他们的故事对我们有何意义?
  规律可不可以被违背?
  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客观性问题?
  工业文明(现代化社会)的前景如何?
  怎样从更深的层面来认识我们和食物之间的关系?
  日益脱离现实和时代的哲学如何自救?
  在当下的各种科学争议中,“实质等同原则”为何不应被滥用?
  如何看待卡辛斯基对工业文明的批判?     



  •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