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7.2
6.1折
¥
28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周念丽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69955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27889359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学前儿童心理、掌握其相关理论及干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使本书更有针对性,作者在大量阅读和对现实思考的基础上,将本书内容分为“概述与分析”“现象与解析”“教育与教育干预”三大篇。*篇旨在让读者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独特性和艰巨性有一个概览性的理解;第二篇通过对学前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上常见的异常表现进行条分缕析,让读者能通过对学前儿童外在行为的解读,找到深藏其背后的原因;第三篇着重于阐述教育干预方法,让学前儿童教师初步了解和把握。
这本书适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曾留学日本,1995年获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兼任日本国际幼儿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出版专著、译著与教材10余本,发表文章100多篇。
目录
目录
篇 概述与分析
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组织发展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特征和判断标准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第二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节 关于健康影响因素的理论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第二篇 现象与解析
第三章 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节 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
第二节 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节 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节 与行为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节 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第四章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的理论分析
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的三种经典理论
第二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的几种新兴理论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第三篇 教育与教育干预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干预
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托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节 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心理学教育干预方法
第三节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干预方法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学前儿童心理、掌握其相关理论及干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使本书更有针对性,作者在大量阅读和对现实思考的基础上,将本书内容分为“概述与分析”“现象与解析”“教育与教育干预”三大篇。*篇旨在让读者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独特性和艰巨性有一个概览性的理解;第二篇通过对学前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上常见的异常表现进行条分缕析,让读者能通过对学前儿童外在行为的解读,找到深藏其背后的原因;第三篇着重于阐述教育干预方法,让学前儿童教师初步了解和把握。
这本书适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的参考读物。
主编推荐
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曾留学日本,1995年获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兼任日本国际幼儿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出版专著、译著与教材10余本,发表文章100多篇。
精彩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近年来,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观点,而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其独特性,成人心理健康的界定不适用于学前儿童。2000年10月,在幼儿心理健康开端(Head Start Infant Mental Health)会议上,查尔斯?泽纳(Charles Zeanah)和葆拉?多尔?泽纳(Paula Dyole Zeanah)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在人际关系、生物学和文化的相关环境中适当发展的情绪和社会能力状态。幼儿心理健康的特征是与其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为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一)动作发展正常
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学前儿童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动作具有爆发力、有耐力、动作灵活和手眼协调等是其心理健康的标志性特征。
(二)智力发展正常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程度与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长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可测量的,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智力的测量
心理工作者通常采用智力测验的方法测量学前儿童的智力水平。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大部分智力发展正常的学前儿童之间,这种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如果某个学前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学前儿童的平均发展水平,那么该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就可能是不正常的,其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2.影响智力的因素
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智力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不少学者都倾向于把智力看作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各种认知能力的总和。智力以先天素质为物质基础,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学前阶段是智力发展为迅速的阶段。但是因先天性疾病、产伤、婴幼儿时期疾病感染等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及早期的社会文化剥夺,都可能引起学前儿童智力障碍,如感知觉和记忆异常、思维水平低下和心理紊乱等影响正常生活的问题。
(三)情绪健康,情绪反应适度
持有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保证。愉快、欢乐、喜悦等积极情绪能提高学前儿童的活动效能水平,有助于他们保持对社会生活环境良好的适应状态;而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则会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失去平衡,这些情绪的长期积累,还可能使他们产生神经活动的功能失调及躯体的某些病变。
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也比较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有所加强,表现为情绪的冲动性日益递减、稳定性逐渐提高、内隐性逐渐增强。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对待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表现出适度的反应,并能合理地疏导消极情绪。情绪变化过度激烈、情绪反复无常、情绪的表现与内心体验不一致或与外部环境不协调,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天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不仅能满足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可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虽然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强烈希望通过交往了解别人,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得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我国心理学家丁瓒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病态心理,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失调。学前儿童的交往活动是能够反映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他们获得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途径。学前儿童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失调常导致他们产生各类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乐于与人交往,善于理解别人、接受别人,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善于与别人合作和共享,尊重别人的意见,以慷慨和宽容的态度待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对他人漠不关心、无同情心,也容易沉默寡言、性情孤僻,经常表现为不能与人合作,甚至侵犯别人等。
(五)行为统一和协调
心理学家伯纳姆(W?H?Burnham)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思维逐渐变化,有意注意的时间逐渐增加,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日趋合理,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渐趋稳定。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基本处于和谐统一之中;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兴趣时常转移,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行为经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差。
(六)性格、自我意识良好
性格是个性核心、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学前儿童的性格是在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健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