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6.2
7.4折
¥
4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桑春红、吴旭红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1637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6916102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言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人类直接用于政策决策的知识、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却十分有限。随着实践的探索,20世纪中叶以来,各种面向应用的综合学科大量涌现,而且它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都与重要的政策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是,却仅有公共政策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领域把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政策制定。1951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发表了《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发展》一文,自那时起,公共政策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甚至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次科学革命”(德罗尔语)。冯·贝尔称它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重大的突破”,罗迪更认为这是“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一次重要的发展”。
公共政策学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和发展,既与现代政府和社会的经济治理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公共政策自身的学科特征相联系。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感兴趣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抽象的理念和原则问题,而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的公共政策问题。例如,污染与环境保护、犯罪与社会安全、恐怖袭击、战争与外交方针、公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种族与社会和谐,还有住房、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境况,因而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还产生了对政府制定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及公共政策的质量的疑问和不满。这就使一批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学者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政治官员们感到有必要建立一种能够兼容各相关学科的优势,且能够解决各种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全新的学科。这一学科就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阐释了各种公共政策现象并试图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发展公共政策学,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及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并大量发展相关的正规教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本书的编写正是在这样的理解和背景下开始的,是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来各个层次的授课实践,以及公共政策分析近年来的长足发展所作的借鉴、概括和全面总结。
本书充分吸收了国内同类教材的优点,同时结合公共政策研究的成果,既注重理论的基础性、前沿性,又重视与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意识地突出了理论的系统化和本土化。本书在每章开头设置引导案例,文中还有以二维码形式呈现的拓展阅读,这些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和掌握本章的理论内容。
本书由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桑春红和北方民族大学的吴旭红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至五章、第九章由桑春红编写,第六至八章、第十章由吴旭红编写。
编 者
导语摘要
《公共政策学》根据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而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公共政策的学科框架,认识公共政策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政策的主体理论与方法,厘清公共政策过程的发展脉络,达到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观察与认识的目的。《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框架主要有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是公共政策理论部分。首先是对公共政策本身的理解,包括公共政策的概念、分类、功能、特点等内容;然后是对公共政策系统和公共政策环境的分析;*后是对公共政策工具的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是从政策问题开始到政策问题解决为止,即从政策问题的提出与确认、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调控,到公共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本书结构清晰、论证严谨、分析深入,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学术界*研究动态、*学术观点、*案例。《公共政策学》可作为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公共政策学核心课程教材使用,尤其适合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MPA学员及公共政策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属性 3
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3
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 4
三、公共政策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程 9
一、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公共
政策学诞生前的理论准备) 9
二、西方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历史
进程 12
三、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历史进程 18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范围、研究
方法与现实意义 22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范围 22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23
三、研究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26
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论 27
节 公共政策的概念 29
一、政策概念的起源 29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30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 32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 32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34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分类 37
一、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
政策 37
二、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及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38
三、物质性政策与象征性政策 39
四、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40
五、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 40
六、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性
政策 41
七、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 43
八、鼓励性(扩大性)政策与限制性
政策 43
九、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43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功能 44
一、导向功能 44
二、管制功能 45
三、调控功能 46
四、分配功能 47
本章小结 48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 49
节 公共政策主体 51
一、官方决策者 51
二、非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 53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58
一、社会问题 58
二、目标群体 60
第三节 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 62
一、公共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
相互关系 62
二、公共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63
三、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
环节 66
本章小结 67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 69
节 公共政策环境概述 71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含义 71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71
三、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环境的
相互关系 73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公共政策分析 74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74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75
三、经济全球化开辟全新的公共
政策领域 76
四、经济全球化导致公共政策主体
的国际化 77
五、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公共政策的
价值选择 78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79
一、公共政策的生态环境 79
二、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 80
三、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 82
四、公共政策的社会文化环境 84
五、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 84
本章小结 86
第五章 公共政策工具 89
节 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91
一、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91
二、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 92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特征 92
四、公共政策工具的作用 94
五、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途径 95
六、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
走向、成就与不足 9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 98
一、市场化工具 99
二、行政性工具 103
三、管理性工具 104
四、社会性工具 107
第三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109
一、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意义 109
二、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110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114
第四节 我国公共政策工具 119
一、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的特点 119
二、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的缺陷 121
三、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的发展趋势 122
本章小结 123
第六章 公共政策制定 125
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126
一、问题、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 127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 130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130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131
一、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32
二、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障碍 134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准则 135
四、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
因素 136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137
一、政策议程的概念 137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138
三、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139
四、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141
五、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144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式 145
一、理性决策模式 145
二、有限理性模式 147
三、渐进决策模式 148
四、系统决策模式 149
五、精英决策模式 150
六、博弈决策模式 151
第五节 政策规划 152
一、政策规划的概念 152
二、政策规划主体 152
三、政策规划的原则 154
四、政策规划的思维方法 156
五、政策规划的程序 158
第六节 政策合法化 165
一、广义的政策合法性 165
二、狭义的政策合法化 165
本章小结 167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69
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171
一、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概述 171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173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174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功能 177
五、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78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179
一、政策资源 179
二、执行主体 181
三、目标群体 184
四、执行手段 185
五、信息沟通 188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189
一、政策宣传 189
二、政策细化 189
三、物质准备 190
四、组织准备 190
五、政策试点 191
六、政策推广 192
七、政策协调、监督与反馈 192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途径与工具
选择 193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途径 193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工具选择 194
第五节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
分析 197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
表现 197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199
三、增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能的
思考 202
第六节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策略 206
一、以人为本 206
二、程序优先 206
三、法益均衡 206
四、解读民意 207
五、重视逆反 207
六、上下台阶 207
七、欲擒故纵 208
八、诚信至上 208
本章小结 209
第八章 公共政策评估 211
节 政策评估概述 212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212
二、政策评估的意义与重要性 213
三、政策评估的兴起与发展 215
四、政策评估的性质与功能 217
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 218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类型、要素与
模式 220
一、评估类型的分歧 220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分类 221
三、政策评估的模式 226
四、政策评估的方法 231
第三节 政策评估的标准 235
一、政策评估的目标标准 236
二、政策评估的投入标准 236
三、政策评估的公平与公正标准 236
四、政策评估的效率标准 237
五、政策评估的公民参与和回应
标准 237
第四节 政策评估的步骤 238
一、政策评估的计划与准备 238
二、政策评估的实施 241
三、撰写评估报告与总结 242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 242
五、评估人员应遵循的原则 242
第五节 我国政策评估 243
一、我国政策评估面临的困境 244
二、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246
三、大力推进我国政策评估事业 249
本章小结 251
第九章 公共政策监控 253
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n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