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欣赏(第3版)
  • 文学欣赏(第3版)
  • 文学欣赏(第3版)
  • 文学欣赏(第3版)
  • 文学欣赏(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欣赏(第3版)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36.2 7.4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山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04719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6317168

上书时间2024-12-24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本书开头,先向读者简单说明几个问题。
1.书名释义
  不言而喻,“文学欣赏”讨论的是文学接受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用来描述、指称这一关系的概念主要有:阅读、欣赏、鉴赏、批评和接受等。“阅读”是一般意义上对作品的接受,读者对作品不管是否读进去,不管是否读懂,也不管是否有情感投入,只要读了即为阅读。“欣赏”指的是以欣喜愉悦的心态接受作品,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审美的接受,读者的这种感受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鉴赏”的“鉴”字有鉴别、分析、审察的意思,人们常说的“品鉴”就是在“品”中有所鉴别、有所分辨、有所察觉。如果说欣赏时的心态偏重于感性,情感比较活跃,对欣赏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鉴赏时情感色彩已经趋于稳定,理性成分介入并逐渐加强,对欣赏内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品鉴”是在鉴赏基础上的理论概括和语言表述。“接受”则涵盖了读者对作品的上述诸种反应。
  文学欣赏,作为常用的理论术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等同于文学接受,包含了阅读、欣赏(狭义)、鉴赏、批评、接受等概念,与“文学创作”相对应。现代文学理论视“文学”为一种“活动”,作为一种“活动”,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的基本流程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在这一流程中,作家的活动是文学创作,读者的活动是文学欣赏(接受),而文学作品是联系二者的中介。由此看来,狭义的文学欣赏即上文所说的与“鉴赏”相区别的“欣赏”,是指以欣悦、审美的心态对文学作品的感性把握;而广义的文学欣赏则是指与文学创作活动相对应的文学接受。狭义的文学欣赏是一种“心态”,广义的文学欣赏是一种“活动”。本书名为“文学欣赏”,两种含义兼而有之,但更多的是广义。
2.本书的性质
  本书是一本专门讨论怎样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性、入门性的文学理论书。作为文学理论书,本书不讲文学的一般原理和文学理论发展史(这是“文学理论”和“文论史”的内容);作为讨论文学欣赏的书,也不专门讲文学欣赏的系统理论,而重在讨论“怎样欣赏”,即重点讨论文学欣赏的角度和原则,注重读者欣赏能力的提高。笔者的期望是,读完此书,不但能够了解具体的欣赏角度和方法,更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作品的阅读分析中,通过练习,掌握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使欣赏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笔者深切感到欣赏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不仅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有意义,而且对非中文专业的所有学生,乃至于对社会上所有文学爱好者都有意义。因为青年人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陶冶情操、丰富心灵的大好时机,而文学作品正好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人生境界的功能,所以青年人对文学欣赏有强烈兴趣应当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为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进行自我美育创造了极好的心理前提。然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复杂微妙的精神产品,也并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轻易把握的,必须具备一些文学知识,掌握一些欣赏的基本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专门讨论文学欣赏的基础性、入门性的理论书就显得十分必要。作为一个讲授文学理论的大学老师,社会的需要就是对他的召唤,就是好的研究课题。笔者写作本书的动机,就是要写一本面向广大青年人的通俗易懂的欣赏导引书,为他们进入文学殿堂提供帮助。
3.本书的内容
  本书分为五编十二章,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编“文学与文学欣赏”(、二章),介绍关于文学和文学欣赏必要、基础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宏观地理解、把握文学和文学欣赏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编“文学欣赏宏观角度”(第三章),将流行的《文学理论》教材上讲的“批评方法”改造成文学欣赏的宏观角度。因为社会历史、道德、文化、心理等所谓的批评方法,其实就是解读、分析、评论、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本编选择其中几个主要、经常用、读者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加以介绍。
  第三编“文学欣赏微观角度”(第四章至第八章),介绍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角度或曰切入点。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角度、切入点即“门道”,这也是本书的主体和重心,所占分量。本编的理论根据和逻辑线索是文学作品欣赏的构成因素——每一构成因素就是一个欣赏角度。本书没有采用以文体(诗歌、小说、散文、剧本)为单位讲欣赏的流行做法,原因是,笔者认为,文体虽然各有不同,但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却是相同、相通的,以文体为单位,容易互相交叉、互相重复。
  第四编“文学欣赏的原则”(第九章),介绍文学欣赏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文学欣赏的总原则是,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艺术,或者说把文学当作艺术来看。本书将这一总原则又具体分化为八项原则。
  第五编“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第十章至第十二章),讨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这是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的不同之处。关于文学,众所周知的一句名言是——文学即人学。在所有学科中,文学与人和人生的关系是内在、天然的,人生体验、人生智慧、人生哲理是文学作品的精华。人生问题与社会政治问题不同,后者具有特定的时空性(此一时彼一时),而人生问题(如生老病死等)具有超越性、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生意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笔者的意图是把文学中的人生意蕴提炼出来,让它走出中文系的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每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因而文学与每个人相关,人生是沟通每个人心灵的兴奋点和共鸣点。通过这一编,笔者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举例性地对两部经典名著的分析,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新视角(人生);二是希望借助文学作品,举例性地讨论两个基本的人生问题(这类问题太多了),让读者至少对举出的普遍性人生问题尽可能有一个比较清醒自觉的认识。
  附录一“答读者问”,以书面形式回答了讲课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多,本书挑选了三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予以讨论。
  附录二“综合练习(欣赏实践个案)”,选用了乔典运的短篇小说《问天》并提供了25个自我测试题与参考解答。
4.本书的风格
  笔者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来揣摩,要讨论“怎样欣赏”的问题,好不要写成气象森严的“高头讲章”,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张三李四怎么说,王五赵六怎么讲,云苫雾罩,读起来让人感到压抑,抬不起头,喘不过气,缓不过神。欣赏作品是美事,读“怎样欣赏”却是苦役。若如此,鄙人宁可不读,“拜拜”而去。我理解读者的这种心情,有鉴于此,本书追求理论著作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或者说平易性和可亲近性。
  在行文方面,本书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多分析作品,对每一观点尽量做到在具体例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出结论。笔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过多地征引各家观点,进行冗长的理论思辨;二是陷于具体作品的琐碎分析而不作理论概括。力争观点简明扼要,例证精到具体。
  另外,本书还希望讲到的欣赏角度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或者说是“实用性”),即读过之后可以用到具体作品的欣赏实践中。为此,部分章节后面设计了思考练习题。为了让读者对所讲“欣赏角度”有更具体实在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操作方法”,本书还设计了“欣赏示例”,精选名家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论,让读者从“示例”中揣摩、学习欣赏方法。本书后还设计了对小说(乔典运《问天》)的综合练习,帮助读者提高理性认识,并通过具体“操作”提高读者分析作品的能力。
  总之,笔者想试走学术大众化、大众化学术之路。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到写作方法,处处为读者着想,既考虑学术因素,又照顾读者需求。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可能终没有如愿,但会尽力而为,尽人事而后心安。
5.一点说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只是为文学欣赏提供一些角度、方法和原则,有了这些肯定会有助于文学欣赏的深入,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一通百通,成为文学欣赏的行家。要想对文学有更深入的欣赏,恐怕还要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不过笔者想,要让人人达到专家学者的水平和深度,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必要的。所以,只要本书提供的这些角度、方法和原则能对读者有一些帮助,笔者也就满足了。
  还想说明的是,文学作品是世界上奇异、微妙、富有个性的独特创造,所以对它们的欣赏当然也要随机灵活,善于感悟,而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文学欣赏,忌讳教条主义,因此本书所归纳的某些方法,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也不能作为固定不变的教条硬套,而应结合具体作品灵活参照。
  更多内容可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文学与人生的山林”。
  
             编著者 

导语摘要
《文学欣赏(第3版)》是一部基础性、入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分为五编十二章,基本宗旨着眼于读者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介绍了文学欣赏的角度、原则和方法;重点推荐了“人生”视角,即“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意在使文学中的普世性精华(人生经验、人生智慧、人生哲理)从专业课堂上解放出来,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让文学与每个人现实的心灵生活相联系,使文学成为真正的“人学”。《文学欣赏(第3版)》寓理论导引于文学文本的分析之中,行文通俗易懂,语言平易流畅,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作为中文专业和各类非中文专业本、专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教材,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自学。

目录
目    录
编  文学与文学欣赏
  
  章  文学    1
节 文学的学科属性    1
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1
二、人文学科的对象和特点    2
三、人文学科的使命    3
四、本书的宗旨    4
第二节  文学的含义与特征    4
一、文学的含义    4
二、文学的特征    5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特质    10
一、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
区别    10
二、文学作品具有审美场    12
  第二章  文学欣赏    13
节  文学欣赏的含义    13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特性    14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途径    16
一、感受、体验    17
二、分析、阐释    17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收获    17
一、没有“收获”的两种情况    17
二、什么是文学欣赏的收获    18
三、感到没有收获的原因    20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教学    20

  
第二编  文学欣赏宏观角度

  第三章  文学欣赏宏观角度举隅    29
节  社会历史角度    29
一、基本理论    29
二、社会历史角度解读文学的
经典案例    30
思考练习题    31
第二节  道德角度    31
一、基本理论    31
二、王蒙谈文学的道德力量    33
思考练习题    35
第三节  文化角度    35
一、基本理论    35
二、李书磊对张承志笔下“男子汉”
的文化分析    36
思考练习题    38
第四节  心理角度    38
一、基本理论    38
二、心理角度的实际运用    41
思考练习题    43
第五节  原型角度    44
一、基本理论    44
二、从原型角度解读作品    46
思考练习题    48
第六节  性别角度    48
一、基本理论    48
二、从性别角度梳理中国文学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    50
思考练习题    53

  
  
  
  
  
  
  
  
  
  
第三编  文学欣赏微观角度

  第四章  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57
节 音节的艺术美    57
一、音节与意味的关系    57
二、从音节入手把握作品意味    57
三、音节的艺术功能    58
四、音节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60
思考练习题    61
第二节 字词的暗含意味    63
一、字词的两种含义    63
二、字词的暗含意味举例    63
三、不同语种为什么不能全息对应
互译    64
思考练习题    65
第三节 语气的把握    68
一、语气=情感、态度    68
二、文学作品的语气例析    68
三、把握语气对文学欣赏的意义    70
思考练习题    70
第四节  文体的奥秘    72
一、文体的含义    72
二、“文体”即“文学”    73
三、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握文体    74
思考练习题    77
  第五章  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    80
节 意象    80
一、什么是意象    80
二、意象乃作家情感的客观
对应物    81
三、怎样通过意象欣赏作品    81
思考练习题    85
第二节 意境    87
一、意境与意象的联系与区别    87
二、意境的特征    88
三、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
未必低    90
思考练习题    90
第三节  人物性格的基本类型    92
一、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小说
(人物小说)    92
二、人物形态分类    92
三、几点补充说明    96
思考练习题    96
第四节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97
一、概述    97
二、通过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98
思考练习题    100
第五节 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    102
一、概述    102
二、从人物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
哪些方面    102
三、从反面形象“看”作者    106
四、人物形象与作者关系的复杂性    108
思考练习题    109
第六节 性格丰富≠性格分裂    111
一、人物性格要有丰富多彩性    111
二、区别人物性格是丰富还是
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111
思考练习题    114
第七节  把握故事情节    116
一、故事情节对于叙事作品的重要
意义    116
二、怎样把握一篇(部)作品的故事
情节    116
三、情节的基本形态    118
思考练习题    121
第八节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123
一、关云长为什么不杀曹操    123
二、性格决定情节,情节展现
性格    124
三、必要的补充    124
思考练习题    125
第九节 情节处理与作家的创作意图    127
一、从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
《天网恢恢》谈起    127
二、作家创作意图与情节处理之
关系    127
思考练习题    129
第十节  评价情节的基本原则    131
一、看情节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132
二、看情节是否符合作家的创作
意图    133
三、看情节能否产生好的社会
效果    133
第十一节  背景    135
一、背景的含义    135
二、背景的构成因素    135
三、背景的作用    135
四、几点必要的补充    138
思考练习题    138
第十二节 氛围的抒情性    140
一、什么是氛围    140
二、氛围的艺术品性    141
三、氛围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142
思考练习题    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