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归零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0.1 6.9折 58 全新

库存22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谷芳、孙小宁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681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3852278

上书时间2024-12-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归零》是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与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观照生命、体践如实的畅销作品。全书以对话体形式呈现,可谓叩者无所不问,应者无所不答。用禅宗的生命智慧,应对现代人的惶惑、困扰、焦虑、缠缚。话题涉及人际、友谊、财富、命运、爱情、孩子、艺术、宗教、美与岁月、修行与生活等现代人生活的诸方面。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书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作者简介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北书院山长、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所作恰可治时人“以禅为生命妆点”之病。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孙小宁,资深媒体人,书评人。现供职于《北京晚报》。读书、阅人、阅世。曾出版有电影随笔集《看得见风景 望不见爱情》(2013)、《印心》(2016)。散文《滇西笔记》曾获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自1995年结缘林谷芳先生,先后分不同主题采访这位禅者兼文化学者,共合作访谈录四本。其中《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曾获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共同评选的2013年度影响力图书,《十年去来》系列两本呈现的是林谷芳先生对大陆社会数十年变迁的文化观察,《归零》则是他针对当下人现实生活、生命困惑所做的叩应回答。






内容摘要


《归零》是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与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观照生命、体践如实的畅销作品。全书以对话体形式呈现,可谓叩者无所不问,应者无所不答。用禅宗的生命智慧,应对现代人的惶惑、困扰、焦虑、缠缚。话题涉及人际、友谊、财富、命运、爱情、孩子、艺术、宗教、美与岁月、修行与生活等现代人生活的诸方面。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书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主编推荐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北书院山长、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所作恰可治时人“以禅为生命妆点”之病。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孙小宁,资深媒体人,书评人。现供职于《北京晚报》。读书、阅人、阅世。曾出版有电影随笔集《看得见风景 望不见爱情》(2013)、《印心》(2016)。散文《滇西笔记》曾获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自1995年结缘林谷芳先生,先后分不同主题采访这位禅者兼文化学者,共合作访谈录四本。其中《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曾获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共同评选的2013年度影响力图书,《十年去来》系列两本呈现的是林谷芳先生对大陆社会数十年变迁的文化观察,《归零》则是他针对当下人现实生活、生命困惑所做的叩应回答。




精彩内容

序:回眸处,满目青山        林谷芳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生命才有无限可能。

归零,体现在公案话头、机锋转语,它生杀同时,让人葛藤顿销。

归零,也体现在日常功用,既无限可能,乃必有生活的现前对应。


禅,活泼泼的对应,活生生的生活。

可我却不曾想过要写一本生活禅的书。


不写,不因它无法体现孤轮独照的绝待、两刃相交的截然。

不写,也不因它缺乏机关不露的绵密、兵法严厉的森然。

不写,是因写的人太多,可依文解义的结果却只能让人死于句下。

不写,还因写的人多非行者,无有境界现前的勘验。

不写,更因写的人总在提供一种立场,远离了禅归零的原点。


禅举药毒同性,一个答案,用在此人是药,用在他人是毒;

一种说法,放在此时是药,放在他时是毒。

也因此,禅从不提供一个固定答案,它强调解套的关键还在你自己。

所谓生命的智慧,

其实就在当事者能否就自身与事物的关联起观照,

能否识得自己应事对物的临界点。


正因如此,先前的不写,为的是禅者的如实;

如今的写,却也缘于同样的如实。

如实,是因书中的应答啐啄并不在提供答案,

它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你能返观自照,生命自有一转。

而禅者那不离生活、超越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种种也就在你眼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