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陈亦人伤寒论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陈亦人伤寒论讲稿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7.6 6.4折 43 全新

库存4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亦人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42014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3元

货号21096512

上书时间2024-12-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陈亦人教授是当代著名伤寒学家,在仲景学术研究领域中成就斐然。《陈亦人伤寒论讲稿》是根据其在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学员中讲授《伤寒论》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分为绪论、总纲、各论,共11章。对《伤寒论》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重点讲解六经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其中:对原著条文的认识与解说、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与评议、对理法方药的联系与运用,以及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对勘、纵横比较等,都是精华所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陈亦人伤寒论讲稿》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师讲授《伤寒论》之参考,也可供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医师、学生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等阅读。


作者简介


    陈亦人,出生于1924年7月5日,于2004年8月24日逝世。江苏沭阳人。家世业医,14岁随祖父彦三公、父亲平甫公学习中医,3年后拜沭城儒医戴笠耕先生为师。1945年独立悬壶济世,因擅治疑难重症而名闻乡里。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研习,毕业后留校执教。曾任南京中医学院古典医著教研室副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6年晋升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江苏省名中医。

    先生涉足杏苑60余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擅治各种疑难杂证,尤其是在精神神经疾病、胃肠病、心脑血管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近50年的中医教学生涯中,先后讲授《中国医学史》、《中医诊断学》、《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多门课程。经过数十年的磨砺,终于成为中医教育界的一代名师,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不同层次人才教学要求的《伤寒论》教学方法。先生是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任4版和5版《伤寒论》教材编委,独著的《伤寒论求是》为研究生教学中的精品课程,主编的《伤寒论译释》、《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等深受各界好评。先生不仅为本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本、专科生讲授了多门课程,而且培养了伤寒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医、教、研的带头人。先生还牵头主办多届全国伤寒师资培训班,为全国中医界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总纲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十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十一章  《伤寒论》相关问题评说


内容摘要

    陈亦人教授是当代著名伤寒学家,在仲景学术研究领域中成就斐然。《陈亦人伤寒论讲稿》是根据其在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学员中讲授《伤寒论》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分为绪论、总纲、各论,共11章。对《伤寒论》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重点讲解六经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其中:对原著条文的认识与解说、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与评议、对理法方药的联系与运用,以及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对勘、纵横比较等,都是精华所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陈亦人伤寒论讲稿》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师讲授《伤寒论》之参考,也可供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医师、学生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等阅读。

主编推荐

    陈亦人,出生于1924年7月5日,于2004年8月24日逝世。江苏沭阳人。家世业医,14岁随祖父彦三公、父亲平甫公学习中医,3年后拜沭城儒医戴笠耕先生为师。1945年独立悬壶济世,因擅治疑难重症而名闻乡里。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研习,毕业后留校执教。曾任南京中医学院古典医著教研室副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6年晋升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江苏省名中医。
    先生涉足杏苑60余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擅治各种疑难杂证,尤其是在精神神经疾病、胃肠病、心脑血管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近50年的中医教学生涯中,先后讲授《中国医学史》、《中医诊断学》、《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多门课程。经过数十年的磨砺,终于成为中医教育界的一代名师,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不同层次人才教学要求的《伤寒论》教学方法。先生是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任4版和5版《伤寒论》教材编委,独著的《伤寒论求是》为研究生教学中的精品课程,主编的《伤寒论译释》、《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等深受各界好评。先生不仅为本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本、专科生讲授了多门课程,而且培养了伤寒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医、教、研的带头人。先生还牵头主办多届全国伤寒师资培训班,为全国中医界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精彩内容
    前者是根据小便情况,来辨头痛发热的属表属里,而决定或汗或下的论治方法;后者是根据大便情况,来分辨表里的缓急,而决定先里后表的治疗原则。如果对表里证辨认不清,或不能掌握其孰缓孰急,必致治疗失当,而造成错误。大凡表里同病的治疗,不外乎先表后里,先里后表和表里同治的三个原则。在表病里虚的患者,是以里虚为急,应先治其里,然后再治其表,如上文所述:先与四逆汤救里,后与桂枝汤治表,便是具体例子,若不先顾里虚而妄用发表,表邪未必能解,而里虚必致更甚,所以必须先救其里,使里虚恢复之后,才能外解其表。在表病里实(邪实)的患者,一般应先解表邪,然后攻里,这样,可以制止表邪传里,避免里实益甚,若违反这一原则而先攻其里,则里实未必除,而反使表邪内陷,更增其他病变。但在里实较甚,病情较急的特殊情况下,虽有表证未解,亦可先攻其里,如病情较重的蓄血证,发狂显著,虽有太阳表证,亦用抵当汤急攻其瘀血,就是属于表病里实而急于治里的权宜措施。如果表里同病而需要兼顾,又可表里同治,如太阳少阴两感证,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温经与解表同用的方法;又如表实里热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治以大青龙汤,则是解表和清里同用的方法。
    3.寒热是指病情的性质凡病势亢奋,阳邪炽盛的证候,多属于热;病势沉静,阴邪偏盛的证候,多属于寒。例如自利不渴者,属于脏有寒,而下利欲饮水的,则为里有热;脉滑而数的属热,脉沉而迟的属寒,这些都是以临床脉证为诊断寒热的依据的。但在寒热极盛的时候,又会出现反常的现象,如“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前者是内真寒而外假热,后者是内真热而外假寒,诊察此等患者,要能不被体表的寒热现象所迷惑,就必须根据病人的喜恶之情及其里证,以探测疾病寒热的真相,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