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古拉·普桑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艺术
  • 尼古拉·普桑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尼古拉·普桑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艺术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61.8 7.0折 8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胥恒、张爱莉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91275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722773

上书时间2024-12-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尼古拉·普桑(下文又称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在“古典主义”这股席卷欧洲的文化与审美潮流中,他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古典主义”在绘画领域的推动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普桑的艺术创作不仅是个人趣味和创造力的体现,更是在17世纪上半叶西欧画坛激烈的风格竞争下,对于既有视觉资源和审美偏好的一次有意识的挑选、整合和拓展。普桑艺术风格的形成基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他在巴黎—罗马两座城市间的转移,为他带来了迥然不同的视觉经验,这些经验通过转化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二是普桑与他所交往的赞助人群体有很深入的互动,这些人主要由知识精英和富有商人等社会中上层成员组成,他们为罗马和巴黎的权力中心服务。在巴洛克为主导的大背景下,社会形成一个既有交集又存在差异的赞助和收藏群体,普桑所交往群体的趣味与当时教廷与皇室所热衷于赞助的巴洛克艺术趣味形成对比。
17世纪前期,普桑从文化艺术相对贫瘠和落后的法国来到欧洲艺术的中心——罗马。普桑的艺术实践与当时的收集热潮是并行发展的,与崇尚古代的关键赞助人的交往密不可分。通过分享赞助人卡夏诺·达尔·波佐的知识和趣味,普桑吸取了波佐古物学态度中的严谨和理性精神。波佐“纸上博物馆”项目介入了普桑艺术风格的建构,在普桑作品的画面形式和内容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雕塑家弗朗索瓦·迪凯努瓦与普桑分享同一间工作室,两人对古代雕塑进行研究和测绘,逐渐对古希腊雕塑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这与他们共同的赞助人收藏家朱斯蒂尼亚尼的“美术馆”项目有密切联系。通过艺术实践,普桑将罗马知识圈的古典趣味具象化,“古典主义”从抽象的艺术观念落实为具体的绘画风格——普桑的“宏伟风格”,而法国当时所具备的社会基础和精英阶层共享的意识形态让普桑的绘画和理论能被接受。当普桑的肉身在罗马去世后,他的艺术生命却在法国土地上以符号的形式获得延续。勒布伦与皇家美术学院接过普桑的“古典主义”大旗,费利比安则将普桑彻底“封圣”——从画家上升为“国家的荣耀”。“古典主义”也完成从“视觉化”到“理论化”,再到“政治化”的全过程。
本书尝试将文化史、社会学的视角与绘画研究相结合,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与社会关系中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探析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风格在微观视角下的形成、传播与接受。同时,通过研究普桑个体的艺术实践与社会交往,本书希望能重返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次审视一些常常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问题:旅居异国的艺术家生活与工作状态、个体身份的建构方式以及艺术家对赞助人趣味的培养等。



导语摘要

尼古拉·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在“古典主义”这股席卷欧洲的文化与审美潮流中,他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古典主义”在绘画领域的推动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普桑的艺术创作不仅是个人趣味和创造力的体现,更是在17世纪上半叶西欧画坛激烈的风格竞争下,对于既有视觉资源和审美偏好的一次有意识的挑选、整合和拓展。 本书将文化史、社会学与艺术史研究相结合,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与社会关系中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还原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风格在罗马—巴黎之间的形成、传播与接受过程。同时,本书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普桑的旅居生活与社会交往,重返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次审视常常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艺术家主体身份建构的问题。



作者简介

胥恒,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博士后,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艺术传播学。曾赴法国巴黎艺术史研究中心、英国约克大学艺术史系访学交流。在《美术》《艺术设计研究》《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张爱莉,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



目录

绪 论
一、“哲学家—画家”普桑之谜
二、有关普桑的现有研究及趋势
三、普桑与艺术社会学
第一章 巴黎与罗马:17世纪前期两地的文化景观 019
第一节 崛起中的巴黎
一、亨利四世重建后的巴黎印象
二、普桑与17世纪初的巴黎画坛
第二节 罗马:“阳光灿烂的午后”
一、乌尔班八世任期下的辉煌
二、普桑在罗马的早期生活
第二章 普桑在罗马:古物爱好者重现往昔的愿景
第一节 普桑的“古典”巴洛克
一、“古典”与“巴洛克”的统一
二、早年对提香的追随:诗意的色彩与情致
三、17世纪30年代普桑的“古典主义”倾向
第二节 古物视觉文献与普桑绘画中的“求真”精神
一、学术新趋势与波佐的古物学兴趣
二、“纸上博物馆”对普桑绘画风格的影响
第三章 古希腊雕塑与普桑的形式“表现”
第一节 普桑与古希腊雕塑趣味
一、共享“希腊趣味”的赞助人与艺术家团体
二、普桑与迪凯努瓦的“希腊手法”
第二节 普桑对古希腊雕塑形式特征的借鉴
一、迪凯努瓦的女圣徒与普桑的着衣女性形象
二、从形式抽象而来的“表现”
第四章 普桑在巴黎:上层精英对知识、典范与“合法趣味”的诉求
第一节 普桑的绘画在巴黎精英阶层的接受
一、路易十三时期法国宫廷的巴洛克趣味
二、摄政时期上层精英趣味与“学者型”画家普桑
三、“知识型”绘画:以普桑为尚特鲁创作的《七圣礼》为例
第二节 普桑的理论策略:原则、等级与“宏伟风格”
一、以“风格”替换“手法”:“宏伟风格”的定义策略
二、音乐的“调式”与绘画的“风格”
第五章 普桑与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
第一节 作为学院典范的“普桑”
一、“亦师亦对手”:勒布伦对普桑的追随与探索
二、学院对普桑的公开讨论
第二节 普桑作品在学院的接受
一、普桑作品的版画复制与流通
二、普桑对学院画家们的真实影响
结 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尼古拉·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在“古典主义”这股席卷欧洲的文化与审美潮流中,他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古典主义”在绘画领域的推动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普桑的艺术创作不仅是个人趣味和创造力的体现,更是在17世纪上半叶西欧画坛激烈的风格竞争下,对于既有视觉资源和审美偏好的一次有意识的挑选、整合和拓展。 本书将文化史、社会学与艺术史研究相结合,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与社会关系中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还原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风格在罗马—巴黎之间的形成、传播与接受过程。同时,本书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普桑的旅居生活与社会交往,重返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次审视常常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艺术家主体身份建构的问题。



主编推荐

胥恒,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博士后,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艺术传播学。曾赴法国巴黎艺术史研究中心、英国约克大学艺术史系访学交流。在《美术》《艺术设计研究》《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张爱莉,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